迟枫
摘要:为探索建立失业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负担,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这必将影响失业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字:降低失业保险费,优化设计,差异性
从连云港市人社部门了解到,为探索建立失业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负担,根据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下发的《关于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调整时间从2013年11月1日起到2015年12月31日。
按照连云港市区制定出台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调整方案,2013年11月至2014年1月,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1%,均由单位缴纳;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其中单位为1.5%、个人为0.5%。据了解,之前全省失业保险缴费比例统一为3%,其中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个人应缴纳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1%。“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分阶段降低的目的是考虑为企业减负,探索建立失业保险费率的动态调整机制。”
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虽然只降低了一两个百分点,但为企业减负的效果却十分明显。据了解,如果是职工人数较多的大型企业,失业保险缴费比例降低两年就可让企业省下不少人工成本,已保存的扩大生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招聘等的款项的余款,将产生更为可观的好处。如果换算成劳动成本,可以解决就业多的人的问题。此外,如果保存在岗培训工人的钱,让企业职工接受技能培训更多的就业机会。即使是雇主,而不是大型民营企业,已连续两年下降的收费政策也使公司能够感觉很多负担较轻。
据市人社部门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失业保险参保单位数为5992家,全市每个月失业保险正常收缴2400万元左右,降低缴费比例一个百分点后每月将减少800万元收入,全年大概为企业减负9600万元。其中,市区每月失业保险收入大概为1900万元,降低缴费比例一个百分点,每月减少630余万元,一年可为企业减负7600万元。
据悉,企业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这笔费用专门用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的同时,还将积极实施失业保险扩大支出试点工作,加大对职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的扶持力度。从以上举措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失业保险的设计
此方法是在改善,改革失业保险设计的前提下,依据失业保险的时间,缩小失业保险的差额,来进行赔付的。数额期间较高,世界范围内部分国家在次领域的改革是非常先进的,而且甚至有的国家还在法律层面上做了规定,这样使得失业保险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种对失业保险的改革不仅合理,而且较为完善。如果失业人士寻找工作,失业人员可以得到未付保险费的一部分。还有些国家失业保障制度的投入是非常高的,比如日本和英国。当国民失业时,他们会享受高额的失业保险和求职津贴。实行统一管理紧密结合。
2.政策向预防失业方面倾斜
许多国家不仅提高了在预防失业上的财政补贴,还在政策上给予不同程度上的照顾,并且培养部分专业工作人员,来探究该如何预防和降低失业人群的数量。所以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相关职能部门不得不支付更高的保险费率,最多的工人的工资,日本,韩国稳定就业的10%,为经济衰退而被迫浮动利率比例尺的行业和企业,予以资助,并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的情况下不裁员,世界每个国家都在最大限度提高就业比率,减少失业人群的压力,所以在对国民的技能和专业培训上都下了很大功夫,并且作为政府职能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加强了对失业人员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使其生产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3.把就业数量和质量作为重中之重
在就业困难严重的地区,政府应给与额外补助,以提高就业,减少和缓解失业人群,取得适当延长失业保险待遇,,保险福利60 % , 40%作为就业保证金,失业保险缴费比例虽然只降低了一两个百分点,但为企业减负的效果却十分明显。据了解,如果是职工人数较多的大型企业,失业保险缴费比例降低两年就可让企业省下不少人工成本,已保存的扩大生产,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人才招聘等的款项的余款,将产生更为可观的好处。如果换算成劳动成本,可以解决就业多的人的问题。此外,如果保存在岗培训工人的钱,让企业职工接受技能培训更多的就业机会。即使是雇主,而不是大型民营企业,已连续两年下降的收费政策也使公司能够感觉很多负担较轻。
4.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不尽相同
地方财政比重结构不相同,管理制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失业保险的投入上也各有不同,应该达到的标准是:其中用人单位应缴纳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2%,个人应缴纳的失业保险缴费比例为1%。“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分阶段降低的目的是考虑为企业减负,探索建立失业保险费率的动态调整机制。”
因此,为探索建立失业保险费率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减轻企业负担,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缴费比例,必将影响失业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思斌 社会工作概论[2]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郭伟和 迈向社会构建性的专业化方向[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 王思斌 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地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