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甘肃白银 730900)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张宇(甘肃省白银市第二中学 甘肃白银 730900)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背景下,生活节奏快、社会竞争大,导致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尤其对于在校高中生而言,也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例如高考的压力、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及人际交往的烦恼等。在以上问题的影响下,高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对学生心理健康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学科教育中。生物作为基础课程之一,也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学生在获得生物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
高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生理与心理方面均处于过渡阶段,心理状态敏感多变,且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容易导致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高中生物作为基础课程之一,教材内容涉及了许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尊重其身心发展规律,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提升其心理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了全面分析。
1.引导性原则
对高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遵循引导性原则,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当前阶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往往存在成绩高于一切的思维模式,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一方面,使学生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出现厌学心理;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错误的引导[1]。
2.针对性原则
在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保证教育的针对性,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与心理需求,给予针对性心理指导,避免以偏概全、盲目指导。例如,对自卑与自满两种极端心理的指导,前者多因经历多次失败后逐渐形成,后者则通常因学生过于自我而形成,因此,教师应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针对性指导。
3.趣味性原则
在对高中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趣味性原则非常重要,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可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中通过趣味性活动的组织,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其学习热情,吸引其学习注意力,进而对学生的心理情绪、学习态度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2]。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许多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的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忽略对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为其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或溺爱娇惯,或专制粗暴,对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不管是在校风建设、校园文化方面,还是在教师素质、教学管理方面,均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但就当前现状而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过分重视教学质量,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忽略,导致学生学习压力大,难以通过有效途径释放不良情绪。另外,许多教师即使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仍然采取漠视的态度,未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使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化[3]。
3.社会因素
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社会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间接性,其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错误引导,例如金钱消费观念、攀比心理、贪慕虚荣等,再加上网络暴力、色情网站、网络游戏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考验。
1.根据新课标,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课程涵盖了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因此,教师应充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至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个性品质。在具体的生物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物与社会的关系,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相互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与生活态度,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同时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
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要想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生物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生物学科专业知识,还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原因与疏导途径,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必要情况下,给予学生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心理情绪。
3.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的诱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充分运用生物学科特点,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策略,丰富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及教学情境的创设等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下获得生物知识,同时身心得到放松,对心理情绪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们在生活、工作及学习中均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如果心理素质不强,或存在心理问题,则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其抗压能力,进而提升其竞争实力。
[1]曹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生物技术世界,2016,04:275.
[2]侯凤霞.高中生物课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例谈[J].中小学德育,2015,06:38-39.
[3]吴爱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渗透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14:153.
[4]曾国阳.高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04:56-58.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