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助推中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2016-02-25 17:24朱峰刘玉仙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辽宁大连116028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

朱峰 刘玉仙(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 辽宁大连 116028)



智慧城市助推中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朱峰 刘玉仙(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 辽宁大连 116028)

摘 要: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及广泛应用,创造了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在分析智慧城市产生背景、概念特征、建设状况的基础之上,探讨智慧城市尤其对于助推中小城镇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策,试图利用智慧化的城市功能建设来应对其发展转型并实现健康高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关键词:智慧城市;中小城镇;新型城镇化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44

一、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城镇化被认为是推动我国未来数十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是我国过去城镇化建设都比较单纯地侧重经济建设导致了城镇化不均衡甚至不可持续的问题。而“新型城镇化”相比于“传统城镇化”而言,更加侧重于以下几方面:其一,更加关注以人为本,追求社会的包容性、公平性,着力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覆盖程度;其二,更加科学的管理,把城镇化质量放在首位,走集约、低碳城镇化之路;其三,城市规划及规模更加合理,控制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发展协调;其四,城市运作的智慧化,城市生活与信息技术贴近,两者结合更为紧密。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镇化的结合,也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方面。智慧城市使得城市竞争力增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慧城市使城市丰富信息资源在及时传递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提高了城市应对外在变化的运行和反应速度;第二,增强了城市的信息加工处理能力,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城市城市效率;第三,智慧城市带来丰富便捷的城市服务,城市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总之,智慧城市的建设,将会使城市与市民生活更加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建设新型城镇化将扩展智慧城市的产业面,而智慧城市同样反哺新型城镇化,为城市尤其是相应企业带来回报。

二、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动力分析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十八大后正式展开,至今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大约数百个。依据世界大多国家发展经验来讲,政府动力、市场动力与公民社会动力是新型城镇化的三种主要动力。而建设智慧城市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对于这三种动力的理解同样可以适用以上的三方面因素。

第一,政府的辅导,政府不断借助政策引导与行政办法来调控城市化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在于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做好规制改革,完善政府辅导智慧城市机制,并且建立创新体制机制,从而鼓励智慧城市建设与新型的城镇化发展;

第二,城镇化的市场动力,市场利用自身的能力合理调节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平稳以及推动产业升级来促进智慧城市推动城镇化发展,只有在市场供需、价格与竞争机制三者协调作用情况下,市场机制作用才会有效发挥;因此,需要保证市场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的智慧城市市场体制机制。

第三,公民社会动力,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发挥公民社会动力,社会动力的优势在于回到了社会需求的本身。一方面,民间社团、社区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其在改变生活方式、追求体验社会新鲜事物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与需要,保持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与应用体系二者间的建设关系,发挥智慧城市的导向作用。

三、智慧城市对助推中小城型镇建设的路径探索

在“十三五”期间,内需的增长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新型城镇化提供动力。智慧城市的核心,是要智慧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发展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科技和生活发展深度融合。

在生活与生产领域,现代技术的应用极大节约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使得原有局限于固定区域的一体化生产在不同区域分割开来成为现实,从而可以在更加宽范围的组织生产活动,增强了其灵活性与机动性。对于居民生活而言,信息化的发展避免了重复劳动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以网络为载体的商业贸易等活动大大增加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在提高了生活品质的同时,能够为人们投资提升自我创造有利条件。对于公共服务而言,发达的信息促使城市的交通、医疗、环保、管理等诸多方面运营更加实时和精准,而随着公共服务方式的变革,城乡之间获得同等的公共服务也促进了城乡距离逐渐缩小。

在具体建设上,大型城市显然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优势显著,但相比而言依靠智慧城市带动中小城市(镇)的城镇化,还有很大上升空间。辐射区域发展理论认为,城市具有辐射力,城市的规模效益、市场效益能够吸引其周边的资本、人才与技术等向城市集聚,同时产生的集聚效应再次创造出新的文化与科技。因此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是利用集散、创新等实现区域互动与各种要素的配置的。在现阶段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在借助大型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外,中小城市特别是中心镇等小城镇的发展也会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一方面,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农村转移人口承载力等方面,许多中小城市(镇)比较大城市而言反而优势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对于中小城镇来说,经济形势发展落后且基础相对薄弱、产业集聚度偏低的现状更有利于智能技术的发挥,在基础设相对完善条件下建设智能城市对于提升管理效能,改善民众生活质量方面更能起到较为显著的效能。

除此之外,对中小城镇因地制宜的发展具有本地伴随智能城市兴起的成熟技术,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成熟的信息技术手段,为中小城市(镇)提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智慧城市提供了信息技术的便利。需要格外提出的是未来的中型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进程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其人口、税收、信息化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中型城市的经济建设虽然不如大型城市般发达,但相比之下其仍然具备较强的信息化基础和投资能力,且科学技术、基础设施以及相应市场上升空间更大。在此情况下,建设智慧城市的复杂度相对较易,同时效益也更加突出。

四、结论

第一,智能城市的本质,需要回归到以人为本,满足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当代城市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智慧城市是其有效的技术手段和重要途径,但并非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第二,从当前我国城镇发展的特点来看,一方面,我国目前城镇化的主要重心将会不断向中小型城市及城镇倾斜,其具备了相应的政策性优势与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相比大城市而言,中小城镇的经济规模、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等都相对有限,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也要相对简单,在对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后,更容易满足居民需求,智慧城市及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也就更易于进展。所以,中小型城镇相对于大型城市在新型城镇化中具有更显著的效用、同时也应该是新型城镇化的未来主力军。第三,为了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智慧城市的研究重心应放在如何智慧化的提高城乡规划自身能力,以及如何智慧化解决城乡规划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等方面。

总而言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承载的人口与面临挑战也将越来越多。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建设智慧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当然,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借鉴国际建设经验、需要社会各方充分关注,以及充分了解自我并量身定制适合自身发展方案的长期复杂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1).

作者简介:

朱峰(1991--)男,辽宁辽阳人,大连交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刘玉仙(1967--)女,辽宁大连人,大连交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