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观

2016-02-25 17:57杜颖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吉林长春130607
新丝路(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杜颖(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吉林长春 130607)

浅析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观

杜颖(长春大学旅游学院 吉林长春 130607)

实践的观点是贯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主要线索,马克思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把实践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历史观的革命变革。从而使实践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地位,马克思的科学实践观对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实践;背景

一、《提纲》的写作背景

19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西欧几个主要国家已居于统治地位。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开展了独立的政治运动,欧洲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3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都失败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迫切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写作了《提纲》。

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他受到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强调自我意识哲学,批判各种对伊壁鸠鲁无神论思想的曲解和攻击,表明马克思在宗教上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19世纪40年代以前,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在德国占据统治地位。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发表的一系列著作表明他已经具有了超越旧哲学影响的自觉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的世界观转变,是从批判黑格尔的法哲学开始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法学观,明确提出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结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第一次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全面地批判,同时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其中特别是对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神圣家族》对以布.鲍威尔为代表的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阐述了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另外费尔巴哈哲学虽然对唯心主义有所超越,但与马克思的方法却是截然不同的,马克思主张要实现人类的解放,只有通过阶级斗争,而费尔巴哈主张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马克思意识到了费尔巴哈关于实现人的解放道路的观念的局限性,看到这种思想对工人运动不能起到指导性作用,如何创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就摆在了马克思面前,《提纲》就是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写作的。

二、《提纲》中实践观的解读

在1400多字的《提纲》中,论述的核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确立了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形成科学实践观。

实践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标志。马克思在《提纲》的第一条就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这是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只是机械的、被动的、消极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批判。他忽视了主体对客体的改造过程,看不到实践活动对客体的影响,也就没有理解主体在感觉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作用。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也就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思维是一种对象性的思维,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思维对象化。人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对客观世界做出正确的认识,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按照人的目的去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成为连接思维与客观世界的桥梁。接着马克思指出:“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3]离开实践只从理论上去谈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这就像中世纪哲学家的争论是繁琐而没有任何意义的。

实践是开启人、社会和历史的钥匙。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问题马克思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从实践入手的。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自然环境,不是宗教的变迁,而是实践和实践基础上社会内部矛盾的运动。这标志着马克思的历史观已经超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另外在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初步解决上,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历史观的主要问题在于只注重感性的东西而不是感性的活动。他指出,实践是连接历史主客体的桥梁,应该从人的实践活动去理解市民社会;实践是人的类本质,实践基础上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人的现实本质。因此,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样,就最终克服了历史观上导致唯心主义的种种可能性。

三、实践观在马克思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创立的新唯物主义,就是为了给革命的无产阶级提供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明确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正确与否是要在实践中才能得以检验[4]。阐明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人类认识的基础,可以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改造世界为根本目的,是建立在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理论基石。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第58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周嘉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历史、理论和文本[J].山东社会科学.2015(7)

[4]任婷、雷龙乾.解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J].社科纵横.2015(3)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2.009

杜颖(1983--)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学历,长春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唯物主义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他者的批判与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的重新解读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费尔巴哈与孔子“爱”的差异及当代意义
费尔巴哈之火:一个现象学的分析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实践: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