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斑萤叶甲在巴彦淖尔市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2016-02-25 14:27韩艳茹米志恒闫素珍苏化洲王慧敏苏元红高万兵杨茹洁全兴霞
现代农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临河区株率巴彦淖尔

韩艳茹米志恒闫素珍苏化洲王慧敏苏元红高万兵杨茹洁全兴霞

1.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生态能源站;4.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经营管理局;5.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瓜果蔬菜中心

双斑萤叶甲在巴彦淖尔市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措施

韩艳茹1米志恒1闫素珍1苏化洲1王慧敏2苏元红2高万兵3杨茹洁4全兴霞5

1.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巴彦淖尔市植保植检站;3.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业生态能源站;4.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农村经营管理局;5.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瓜果蔬菜中心

双斑萤叶甲的发生,制约着巴彦淖尔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科技人员经过研究探索,总结出了适宜该地区的防控技术,即坚持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双斑螟叶甲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综合防治

玉米、向日葵是河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近年来,双斑莹叶甲在河套地区的发生,制约着玉米、向日葵产业的发展,为使玉米、向日葵的产值效益更高,探索巴彦淖尔地区特定的环境条件和生产条件下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科技人员研究总结出适宜该地区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双斑莹叶甲在巴彦淖尔地区的发生情况

近年来双斑莹叶甲在河套灌区上升为农作物主要害虫。危害期长达3个月,受害农作物种类较多。2010年7月27日,双斑萤叶甲在巴彦淖尔市东部地区普遍发生,经各旗县区推广中心测报站人员调查,巴彦淖尔市向日葵田内最高虫口密度为12头/株,平均虫口密度为0~7头/株;玉米田内最高虫口密度14头/株,平均口密度为0~8头/株。全市发生面积7.18万亩,防治面积0.45万亩。

2013年7月2日,乌拉特中旗农技推广中心测报人员在联丰三组调查玉米100株,查到双斑萤叶甲208头,平均虫口密度为2.08头/株,部分叶片虫口密度高达8~10头/片。双斑萤叶甲取食玉米下部叶片的叶肉,危害株率为3%,部分地块危害株率高达10%以上;7月8~10日,乌拉产特中旗推广中心测报人员在乌加河镇的联丰一组、二组、三组的向日葵、玉米田又进行了多点调查,查到双斑萤叶甲提前进入危害盛期,部分葵花,玉米受害较严重,葵花田有虫株率15%以上,平均7头/株,危害率为20%;玉米田有虫株率8%,平均虫口密度4头/株,危害率达8%。

2014年7月2日,乌拉特中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测报人员在联丰三组的玉米田调查5点100株,查到双斑萤叶甲140头,平均虫口密度为每1.4头/株,部分叶片虫口密度高达4~6头。双斑萤叶甲取食玉米下部叶片的叶肉,危害株率为2%。

2014年7月17日,乌拉特前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测报人员在先锋镇兰虎村、李虎村连日调查玉米地块,各调查2个点,每个点10株,共40株,查到双斑萤叶甲345头,平均虫口密度为8.6头/株,最高虫口密度18头/株,被害株率80%;在西小召镇北圪堵村调查2个点,每个点10株共20株,查到双斑萤叶甲168头,平均虫口密度8.4头/株,最高虫口密度15头/株,被害株率为76%.

2015年6月25日,乌拉特中旗农技推广中心测报人员在联丰二、三组玉米田调查玉米100株,查到双斑萤叶甲156头,平均虫口密度1.56头/株。

2015年6月29日,双斑萤叶甲在乌拉特前旗前山始见后,推广中心测报人员于7月12日-13日在前旗前山、后山、套内的玉米、葵花地及农田周边的杂草上进行了调查。双斑萤叶甲在各苏木、乡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个别乡镇村社发生较为严重,其中以先锋镇先锋村杨家社较为严重,百株虫量达560~780头,发生面积为8000亩;乌拉山镇三湖村五社百株虫量达340~460头,发生面积2300亩,套内后山地区零星发生,全旗累计发生面积1.95万亩。

2016年6月6,磴口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测报人员在实验局二厂调查玉米100株,查到双斑萤叶甲68头,平均虫口密度为0.68头/株,被害株率为3%。为巴彦淖尔始见。

二、双斑萤叶甲的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6~4.8毫米宽2~2.52毫米,长卵形,棕黄色具光泽,触角11节丝状,端部色黑,长为体长2/3;复眼大卵圆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密布很多细小刻点;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鞘翅布有线状细刻点,每个鞘翅基半部具1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淡色斑后外侧多不完全封闭,其后面黑色带纹向后突伸成角状,有些个体黑带纹不清或消失。两翅后端合为圆形,后足胫节端部具1长刺;腹管外露。

卵:椭圆形,长0.6毫米,初棕黄色,表面具网状纹。

幼虫:体长5~6.2毫米,白色至黄白色,体表具瘤和刚毛,前胸背板颜色较深。

蛹:长2.8~3.5毫米,宽2毫米,白色,表面具刚毛。

三、双斑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

双斑萤叶甲属杂食性害虫,是一种高温干旱型害虫,食性较杂,寄主范围极广。能飞善跳,具有突发性、群聚性,有较强的迁飞习性和趋嫩叶危害习性,且其成虫生育期长,对农作物为害期长以成虫群集危害危害玉米(高粱、谷子)、向日葵、豆类、马铃薯、蔬菜等植物的叶片、花丝等。成虫取食叶肉,残留不规则白色网状斑和孔洞,对于果穗形成期光合作用影响较大,8月份咬食玉米雌穗花丝,影响授粉。也可取食灌浆期的籽粒,引起穗腐。成虫有群集性和弱趋光性,中午光线强温度高,在农田活动旺盛,成虫飞翔力弱,一般只能飞2~5米,取食叶片量大,在一株上自上而下地取食。早晨至晚间光线弱温度低埋飞翔力差,活动力差,早晚气温低于8℃或风雨天喜躲藏在植物根部或枯叶下,气温高于15℃成虫活跃,成虫羽化后经20天开始交尾,把卵产在田间或菜园附近草丛中的表土下或杏、苹果等叶片上,卵散产或数粒粘在一起,卵耐干旱,幼虫生活在杂草丛下表土中,老熟幼虫在土中做土室化蛹,蛹期7~10天。干旱年份发生重。

四、发生条件及防治指标

高温干旱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降水量少则发生重,降水量多则发生较轻,暴雨对其发生极为不利。一旦条件适宜该虫发生量大,危害程度生,持续时间长,可从7月上旬一直持续危害到9月下旬。防治适期:7月上旬至7月下旬,分期防治或最好是联防联治。

防治指标:50头/百株,喷药时间在下午5点后进行,并作好安全防护措施。

五、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秋耕冬灌;及时铲除田边、地埂、渠边杂草,减少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植物,降低越冬基数;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性,均可减轻受害。

2.物理机械防治

对点片发生的地块于早晚人工捕捉,降低基数。

3.生物防治

农田边种植生态带(苜蓿),以草养害,以害养益,引益入田,以益控害;利用天敌昆虫(瓢虫、蜘蛛等)控制双斑萤叶甲的虫口密度。

4.化学防治

(1)4.5%瓢甲敌乳油1500倍或20%速来杀丁乳油2000倍液喷雾;25%快杀灵1000~1500倍液喷雾25%灭氰乳油1500倍液喷雾3、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

(2)化学防治。选用低毒、高效且较经济的农药进行防治。可用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5~20毫升加3.2%阿维菌素乳油10~15毫升对水30千克

注意: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尽可能的保护天敌,喷药要在下午5时后进行,避免高温施药,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1]张建中,白全江,徐利敏,温埃清,张永清.河套灌区主要农作物新品种与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2014.

猜你喜欢
临河区株率巴彦淖尔
2021年大通县油菜三甲害虫药效防治试验报告
冬日花开农事忙
冬日花开农事忙
澳洲坚果杂交子代开花调查分析
2017—2018年巴彦淖尔市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三化螟田间为害丛率与为害株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
2018年泰山东麓和南麓甜樱桃主产区冻害情况调查
作品选登
巴彦淖尔市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