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外交理念、实践盘点

2016-02-24 12:06何茂春郑维伟
人民论坛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

何茂春 郑维伟

【摘要】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积极探索外交理念与实践创新;是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引领者,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致力于打造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中国外交 命运共同体 新型大国关系 大国担当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识码】A

纵观2015年中国外交,牢牢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在积极探索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参与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推进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往来,促进全球和谐发展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外交理论实践创新。2013年推出中国梦,贯彻正确义利观,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2014年推出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构建亚太梦,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2015年又推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早在2011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中就曾指出“不同制度、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相互依存、利益交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梦想。十八大之后,中国在参加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合组织首脑峰会等国际活动时,多次提到“命运共同体”。2015年,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场合,“命运共同体”屡屡被提及。2015年9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主张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再一次向世界庄严宣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主张。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及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传统思想。世界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只有一个家园。在人类文明群星璀璨的今天,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简而言之,是指国家在维护和追求本国安全和利益时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时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提倡仁爱宽容,相互尊重、休戚与共,共同繁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国际局势动荡,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仅凭一国之力难以解决,需各国共同应对。中国恰逢其时,审时度势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超越了一己之私,一国之利,用高瞻远瞩的视野,开阔宽容的胸襟,着眼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关注全人类共同的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得到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热烈赞同,中国也在积极践行这一特色外交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而努力。

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引领者

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参加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时就曾呼吁要放眼长远,努力塑造各国发展创新、增长联动、利益融合的世界经济,坚定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2015年,在全球经济形势低迷、国内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以7%左右的增速走在世界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仍保持较高增长。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1月~1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3个国家地区的598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04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11月当月直接投资89.2亿美元,同比增长12.6%。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我国企业正在推进建设的合作区共计75个,分布在34个国家。75个合作区共带动投资近180亿美元,吸引入区企业1141家(其中中资控股企业711家)中国在稳定全球经济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①2015年,中国倡导创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球迎来了首个发展中国家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仅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全球金融治理提供了新动力。2015年,中国成功实现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成为首个纳入SDR的新兴市场货币,这也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第一个真正新增的货币篮子。②发展中国家货币的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增强了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也有助于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使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更加均衡。2015年,世贸组织第十届部长级会议成功达成《信息技术协定》扩围协议,这是近18年来世贸组织首个关税减让协议,涉及1.3万亿美元的国际贸易。《信息技术协定》的突破得益于中美共识,中方对谈判成功起到重要作用。

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出台。明确“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指导下,“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取得重要进展。中俄莫斯科至喀山高铁、中印(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协议成功签署;中老铁路开工奠基;中泰铁路正式启动;中越铁路正加紧线路规划;中印(印度)铁路合作取得多方面进展;中东欧匈塞铁路项目塞尔维亚段正式启动。

各国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在欧洲,中欧商讨设立中欧共同投资基金,建立“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合作平台。中英探讨“一带一路”与英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计划和“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对接,中国同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六国签署“一带一路”政府间谅解备忘录;在亚洲,中印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领域合作,中越“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对接空间广泛,中新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探讨开拓第三方市场,中巴经济走廊路线图进一步明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工作初见成效,中蒙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中俄蒙就建设三国经济走廊达成共识并签署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中俄签署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联合声明,有力推动 “一带一路”战略在欧亚大陆的实施。截止目前,中方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沿线成为对外投资合作热点。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1~11月,中国企业共对沿线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0.1亿美元,同比增长35.3%,投资主要流向新加坡、哈萨克斯坦、老挝、印尼、俄罗斯和泰国等。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0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2998份,新签合同额716.3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3.9%,同比增长11.2%;完成营业额573.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44.1%,同比增长6.4%。③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低迷不振的形势下,“一带一路”为欧亚大陆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希望,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前景,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2015年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取得的主要进展有:一是中韩、中澳自贸协定成功签署并实施。中韩自贸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中澳自贸协定,是迄今我国已商签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整体水平最高的自贸协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澳方承诺自协定生效时,在服务领域对中方以负面清单方式开放服务部门,成为世界上首个以负面清单方式对我国作出服务贸易承诺的国家。二是2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正式签署,这是我国在现有自贸区基础上完成的首个升级协定。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升级,有利于深化和拓展中国与东盟双方经贸合作,有利于加快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三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RCEP是目前亚洲在建的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涵盖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经济和贸易规模占全球30%。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达成了2016年结束谈判的共识。四是2015年中国与中日韩、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马尔代夫、格鲁吉亚的自贸区谈判,中国新加坡自贸协定升级谈判等进程不断加快,为实现形成包括邻近国家和地区、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辐射五大洲重要国家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我国已签署并实施14个自贸协定,涉及22个国家和地区,自贸伙伴遍及亚洲、拉美、大洋洲、欧洲等地区。④随着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数量不断增加,自由贸易区谈判议题不断拓展,自由贸易区自由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不仅有利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还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稳步有序发展。

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利于拓展国内产业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将钢铁、有色、建材、铁路、电力、化工、轻纺、汽车、通信、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为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重点行业。2015年,中国已同20多个国家签署产能合作协议,初步形成覆盖亚、非、拉、欧四大洲的国际产能合作布局,带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在中亚,中国同哈萨克斯坦首创一揽子产能合作新模式;在非洲,设立100亿美元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同非盟签署“三网一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在拉美,设立300亿美元产能合作专项资金、200亿美元的中国—巴西双边产能合作基金;在欧洲,中国与法国签署了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推动中欧国际产能合作。与此同时,我们在周边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园区、临港工业园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产能合作。⑤据商务部统计,2015年1月~11月,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约118亿美元,同比增长95.4%。其中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7.3%。高铁、核电等高端装备出口和建设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⑥

中国开始由过去国际经济规则的追随者转变为制定者和影响者,成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引领者,影响着国际经济新格局,在全球经济与金融治理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世界各国经济合作的推动者

2015年,在“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重点、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舞台”的外交战略指引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往来蓬勃开展,在北美、欧洲、非洲和拉美、亚太等方向不断取得新进展。

北美方向。经济关系是中美两国整体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5年1月~11月,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15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1.9%。美国是仅次于欧盟的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

2015年,在构建中美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进程中,中美双方进一步加深了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内部结构调整、全球贸易下滑的不利条件下,2015年中美贸易仍保持显著增长。目前,中国对外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约为7.4%,美国占比约为14%,世界贸易增长已进入“中美双核”时代,这将对中美关系和国际经济政治形态产生深远影响。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经济发展,而且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欧洲方向。2014年,习近平主席到访欧盟总部,中国与欧盟首次发表联合声明,宣示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15年,李克强总理赴欧盟总部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进一步就加强深化中欧合作达成重要共识,描绘了中欧合作新蓝图。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2015年1月~11月,中欧进出口贸易总额3.16万亿元人民币,欧盟连续十多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11月,第四次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首次在中国举行,确认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新型伙伴关系和六大重点合作领域,中国中东欧16+1合作进展迅速。

英、德、法三大国在中欧关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2015年是中欧建交40周年,中国外交迎来闪亮的“欧洲季”,中欧关系特别是中国与欧洲三大国的合作迈上新台阶。中欧高层互访精彩纷呈,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成功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中英两国决定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两国达成59项协议和共识,签订总计近4000亿元人民币大单,全球第一千家孔子课堂在英国揭牌,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德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第一个与中国在创新领域全面开展合作的西方大国。2014年中德两国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决定以“共塑创新”全面引领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2015年中德开启首次高级别财金对话。2015年10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进一步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落实《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推进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法国是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30年前中国核电起步时,法国也是第一个和中国合作的西方国家。2015年李克强总理访问法国,有力推动了中法在核能、产能、航空航天、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合作。法新社引述巴黎方面表示:“法中经贸关系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2015年,中国同欧洲21个国家开展了高层往来,中欧合作呈现出东西南北均衡拓展、“四大伙伴”建设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非洲方向。非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发展潜力的大陆之一,不仅是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一极,也是全球经济增长新的一极。“加强同非洲国家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重要基石,这一点不会因为中国自身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而变化。中国在对非合作中秉承正确义利观,注重授人以渔,帮助非洲筑巢引凤,提升非洲国家自我发展能力,惠及非洲各国人民,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共圆发展振兴之梦。”⑦

2015年,中国政府发表第二份对非洲政策文件,旨在进一步明确中国致力于发展对非友好合作关系的坚定决心和良好意愿,全面阐述新形势下中国对非洲政策新理念、新主张、新举措,以指导今后一段时期中非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在深化经贸合作中,强调要助推非洲工业化、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全面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非金融合作、促进中非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深化资源能源合作、拓展海洋经济合作。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首次在非洲大陆举办,对于加强中非团结、引领中非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5年,围绕“中非携手并进: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一主题,中非两国对中非关系发展和各领域务实合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决心共同致力于做强和夯实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五大支柱”。中国决心着力实施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绿色发展、贸易投资便利化、减贫惠民、公共卫生、人文、和平安全领域的“十大合作计划”增强非洲自主发展能力,解决非洲多年面临的民生问题。

拉美方向。“中拉都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虽相距遥远,却是天然的合作伙伴”。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主要投资来源国。当前拉美经济下滑,当地不少企业陷入困境,中国企业通过资本运作与管理经营进入拉美市场,为拉美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15年,国家电网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出二期特许经营权项目;2015年,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海航集团宣布将投资4.5亿美元,收购巴西第三大航空公司蓝色航空23.7%权益,成为蓝色航空第一大股东;2015年,三峡巴西公司顺利中标巴西两座水电站的30年特许经营权项目。⑧中国企业实现了从原来工程建设者到现在投资管理者的身份转变,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

2015年,中拉合作机制全面启动。在北京举行的中国—拉共体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超过5亿人次……实现10年内中拉双方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在拉美地区直接投资存量达到2500亿美元的目标。”在中方倡导的“1+3+6”中拉务实新合作框架下,中拉制定了未来5年合作规划,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三大引擎,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六大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重大合作项目。这将为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增长机遇、投资机遇、合作机遇,有利于拉动拉美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访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拉美四国。推进“两洋铁路”等中拉产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签署中巴两国未来五年共同行动计划,签署双边产能、基础设施、金融、航空、农业、新能源等领域35项合作文件,进一步推动提升了中拉经贸合作水平。

亚太方向。“亚太是世界的缩影。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需求疲弱、走势分化的形势下,亚太经济也面临增长基础不稳、新旧动力转换、结构调整不彻底等种种挑战,但亚太仍然是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⑨2015年,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机制时隔三年之久重启。李克强总理就中日韩经济合作提出发挥比较优势、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维护地区金融稳定等具体建议,希望通过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促进本国经济升级,带动东亚乃至亚洲经济的平稳增长。

中越高层互访频繁为中越关系新发展增添亮色。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时,提出中越必须通过加强互利合作促进双方共同繁荣,双方要用好基础设施合作工作组和金融与货币合作工作组,推进中国在越南龙江、海防两个工业区建设。

2015年,中新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中新关系定位为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新加坡目前是中国最大的投资来源国、重要的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新加坡对华投资占沿线国家对华投资总额的82%,中国对新加坡投资占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总额的35%。中国已成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2015年习近平主席会见新加坡总统时特别强调:周边是中国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同新加坡及亚洲各国一道,实现共同发展。

2015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相继发表《发挥亚太引领作用 应对世界经济挑战》、《深化伙伴关系 共促亚太繁荣》重要讲话。对于亚太地区如何继续引领全球增长提出重要主张,强调中国将深化同亚太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维护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国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亚太创造更多机遇、带来更多福祉。

促进全球和谐均衡发展的践行者

气候变化挑战和南北发展失衡是当前两大突出的全球性问题。中国就两大突出问题提出构想,开展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责任担当。

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2015年,中国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印、中巴、中欧、中美、中法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相继发表,中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向发展中国家承诺提供200亿元人民币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在备受全球瞩目和期待的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积极指出巴黎协议应强化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推动全球实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会上宣布:中国明年将先期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继续推进清洁能源、防灾减灾、生态保护、气候适应型农业、低碳智慧型城市建设等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融资能力。这标志着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进入新阶段。

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还指出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决心实现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提出的2030年气候行动目标。中国已成为促进低碳发展和绿色增长的执行者和创新者,充分展示着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为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起到积极带头作用。

积极解决南北问题助力世界均衡发展。南北问题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密切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开展对外援助助力世界均衡发展。2015年,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合作密切,中国外交以中拉合作论坛开局,以中非合作论坛收官。201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习近平主席主张要继续致力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引导2015年后发展议程谈判重点关注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推动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结构,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维护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确保各国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利平等。⑩

在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上,习近平主席为新形势下深化亚非合作、南南合作以及南北合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主席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承诺:中国年内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将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未来5年内向亚非发展中国家提供10万培训名额;邀请2000名亚非青年来华访问;将成立中国-亚非合作中心,进一步推进亚非各国交流合作;设立中国-亚非法协国际法交流与研究项目。中国将于年内对已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税目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并将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援助。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国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贷款债务。

2015年,在中国和联合国共同举办的南南合作圆桌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宣布: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未来5年中国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6个100”项目支持,覆盖减贫,农业合作,促贸援助,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医院和诊所,教育培训六大领域。中国还积极开展对外援助,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近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建设了2700多个成套工程项目,培训了近1200万名各类人才,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中国要扩大对外援助规模,完善对外援助方式,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免费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经济政策等方面咨询培训,扩大科技教育、环境治理、减贫等领域对外合作和援助,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还积极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减贫、教育等多个领域成果显著,并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供积极支持和帮助,积极帮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将中国发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紧密相连,助力世界的均衡发展。中国“将继续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一票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

成果丰硕的中国首脑外交—尽显大国风范

2015年中国首脑外交亮点纷呈,成果丰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正式访问或利用多边会议密集会见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就双边关系及国际问题深切交换意见,增强了政治互信,加深了相互了解,密切了团结合作,在国际舞台唱响中国声音,尽显大国风范。

与大国开展首脑外交。在继2015年5月访问俄罗斯与普京总统并肩观看红场阅兵式后,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9月又开启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两国元首达成49项重要共识和成果,推动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开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航程,对全球和平发展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两次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达成重要共识,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随后,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相继访华,多领域多项合作文件的签署为中欧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利用多边会议密集开展首脑外交。多边会议是双边交往的重要平台,2015年无论是参加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还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习近平主席都密集会见各国领导人,积极开展首脑外交。在7月俄罗斯乌法召开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上,短短3天时间,习近平主席出席两大峰会共25场活动,发表多场重要讲话,同印度、南非、巴西、巴基斯坦、阿富汗等7国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会晤,同各方就增进互信、深化合作达成新共识,签署和发表联合声明、公报、宣言及各领域合作协议23个。在11月召开的G20峰会和APEC会议上,6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出席了两个峰会数十场活动,与土耳其、印尼、西班牙、墨西哥等1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会晤,介绍中国发展的最新形势和理念,增进了理解共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对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以及G20和APEC长远发展,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对周边和非洲开展首脑外交。巴基斯坦是习近平主席今年首访第一站。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此访创下了中巴关系新记录,将两国关系从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见证了50多项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巩固了传统友谊,深化了中巴命运共同体内涵,也为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参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分别会见了印尼、津巴布韦、缅甸、伊朗、柬埔寨等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就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双边关系及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习近平主席还应约会见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指明日方需要切实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历史等有关问题,对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发出正视历史的积极信息。

2015年习近平主席中新之行颇受关注。越南是中国在东盟内第—大贸易伙伴,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越南,这是我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时隔近10年再次访越,并实现了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年内互访。访越期间,双方就当前形势下两党两国的共同利益、共同挑战、共同需要、共同任务达成高度共识。新加坡2015年起接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在地区和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访问新加坡期间,习近平主席同新加坡陈庆炎总统、李显龙总理等新加坡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两国领导人一致同意要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充实拓展两国全方位合作布局。确立中新与时俱进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成为新时期中新关系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和非洲历来是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外交政策重要基石。2015年12月初,习近平主席访问津巴布韦和南非,并出席第二次中非峰会,与50多个非洲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共商中非合作发展大计,达成多项共识,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此次出访,为2015年中国首脑外交完美收官。

回顾2015,中国外交在理念上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内涵,在实践上彰显了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在形式上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为世界格局演变带来积极推动力,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稳定动力,展现了一个勇于担当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蓬勃发展,源自于对国际国内形式的正确判断,源自于三十年韬光养晦的实力增长,源自于五千年文明的深厚积淀。将历史与未来交织,把中国同世界相连。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共同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瑰丽新篇章。

【注释】

①③⑥“2015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五:对外投资合作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商务部新闻办公室,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601/20160101228772.shtml,2016年1月7日。

②注:1999年,欧元仅是代替原有的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成为篮子货币。

④“2015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三:我国自贸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商务部新闻办公室,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601/20160101226421.shtml,2016年1月4日。

⑤“王毅部长在2015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2日。

⑦杜尚泽,赵成:“推动中非关系实现新的跨越—习近平主席关于发展中非关系的重要论述”,《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6日。

⑧侯露露,丁刚:“中企投资巴西势头强劲”,《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6日。

⑨“深化伙伴关系 共促亚太繁荣—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t_674979/dnzt_674981/xzxzt/xjpcf_684717/zxxx_684719/t1316494.shtml。

⑩“共建伙伴关系 共创美好未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的讲话”,《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7月10日。

杨洁篪,“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人民日报》,2015年11月23日。

“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外交部网站,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yjh_674906/t1301660.shtml,2015年9月28日。

责编/王坤娜

猜你喜欢
中国外交命运共同体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国外交的战略构想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展中的中国和中国外交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境界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空间广阔
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探源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