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

2016-02-24 18:23王立民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哲学总书记习近平

王立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维,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智慧,提出了一系列接地气、听民声、治贪腐、扬国威的重大举措,使得党员干部队伍风清气正、人民群众万众一心,赢得了国内外普遍赞誉。习近平总书记以哲学家的战略眼光观察世界大势,以开阔的视野和远见卓识统揽全局,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风采,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哲学的战略与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眼,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新形势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尊重发展规律,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思想。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等,思想深邃,逻辑缜密,以独特的语言魅力讲好中国故事,也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正是如此,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都呈现了新气象、新景象,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领域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成就的取得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的哲学智慧。

回首四十年前,毛泽东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两个大国的政治家——在北京中南海菊香斋的毛泽东书房会面时,竟然是一句“我们只谈哲学,哲学谈好了,其他问题就解决了”。这种哲学思维促成了“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在隔绝了二十多年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构成了国际政治经济新格局。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兼济天下,以高超的哲学智慧和宽广的胸怀精辟地指明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实践,让国际社会听到了中国声音、看到了中国方案,也让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哲学的胆识与胸襟

让世界读懂中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魅力。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回忆同习近平主席的几次接触时说,“他是一位很有哲学深度的人,他全面地思考问题”,“他对自己的政策充满信心,并强有力地执行”,同时“他是一位很有决断力的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我认为他是最杰出的中国领导人之一”。2015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对美国、英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了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大战略、大视野、大手笔、大举措。这些万众瞩目的外交活动在国内外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和震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中、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多语种出版发行以来,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共鸣,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发展。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其用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的,通过政治局专题学习,以上率下推动全党学习,目的是更好地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大势,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而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以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为主题,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当前,我们党肩负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特别需要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重视,并有着全面、系统、深刻的研究,带领着一个有5000多年传统、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确保了政通人和,凝聚了磅礴之势。

哲学的思维与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涵盖了五个方面:一是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时刻牢牢把握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二是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物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把握“度”,千万注意过犹不及;要始终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并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三是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要牢固树立全局观;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四是遵循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五是把握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也包括了五个方面: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提出和实施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经济发展强调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经济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面对经济新常态,发展经济既要讲方法,也要有自信;民主政治强调与基本国情相适宜,因为道路问题直接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根本保证;党的建设强调要全面从严,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反腐倡廉建设要解决好“破”与“立”的关系,要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治吏没有最严只有更严。二是有效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体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完善上层建筑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适应两对矛盾运动变化的需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三是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牵引改革。四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五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哲学的智慧与情怀

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反映时代精神和时代问题。早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思想;倡导“四下基层”了解区情民情,共商脱贫之路;倡导“马上就办”精神,打造效能政府、加强作风建设等等,充满了辩证思维和哲学智慧。在主政浙江期间,他还在《哲学研究》上专门撰文《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用哲学智慧指引浙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在《之江新语》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思想清晰地贯穿着哲学思维的脉络,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鲜明主张,这些观点、思想至今一以贯之。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境界,让中华民族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猜你喜欢
哲学总书记习近平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等三则
时局图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