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丽
FN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基于约翰·勃朗宁的设计,但主体工作由勃朗宁的徒弟迪厄多内·塞维所完成。该枪于1935年被比利时军队采用,如今依然没有退役,走过80年,依旧书写着服役历史,成为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军用手枪——
提到比利时,大多数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巧克力、蕾丝和枪”的印象,这三种物品造就了比利时既浪漫又威武的形象。曾几何时,比利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经济体之一,其技术相当发达,制造业庞大,制造出很多技术先进、质量过硬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比如当时比利时生产的科克里尔蒸汽火车头几乎在全球所有的火车上使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桥梁使用比利时生产的钢铁建造。此外,比利时生产的纺织品也是一流的,比利时地毯在全世界各大宫殿中作为装饰品使用。
正是在这样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FN公司于1889年建立了。公司当时创立的理念就是依托比利时在全世界树立的高品质产品和先进技术形象,将其生产的枪械产品远销到世界各地,并成为全世界一流的武器制造商。正是在这一理念下,公司改进完善了勃朗宁一生中最后设计的一种手枪,1935年被比利时军队采用,这就是FN M1935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该枪先后被55个国家的军队和警察采用,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名枪。
勃朗宁高效率手枪的开发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开发源于1920年代初,法国政府向FN公司提出要求,为其军队设计一款新型手枪。FN公司接到法国政府的要求后,立即设立了专门的项目小组,并责令公司设计师、约翰·勃朗宁的得意门生迪厄多内·塞维成为该项目小组的负责人。塞夫在接受法国新式军用手枪的开发项目后,根据法国军方的具体要求,决定以勃朗宁M1903手枪为基础,将原本单排供弹弹匣的结构改进为采用双排供弹弹匣。经过几次试验后,塞维完成了一款勃朗宁M1903手枪改进型。这款改进型手枪研制成功后,塞维将其提交给了他的师父勃朗宁,希望勃朗宁能在该改进型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勃朗宁对这款改进型手枪进行了仔细钻研,并在1921~1922年间经过多次试验,开发出了两款基于此枪的改造型号。需要说明的是,此后,勃朗宁并未再直接参与到该项目中,勃朗宁于1926年溘然长逝,这两款枪也成为一代大师生前设计的最后的手枪。勃朗宁去逝后,塞维再继续完善该枪。而最终设计成功的手枪之所以被冠以“勃朗宁”的名称,是为了纪念这位天才的武器设计师。
虽然FN公司根据法国军方的需求设计出了上述两款改进型手枪,但是法国军方并没有对这两支枪进行测试,而是随之又改变了对枪械的设计要求,FN公司不得不根据新的要求对枪械进行改造。就这样,法国军方的测试一直拖延了好几年都没有开展,并且在这几年中其不断改变设计要求,FN公司也多次根据新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更改,使得FN公司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和人力物力,但却一直没有等到法国军方的测试。就这样一直拖延到1928年,FN公司终于无法再承受高昂的开发成本,认为公司在为法国军方开发新枪这一项目中已经投入太多的资源,如果继续这一项目将使公司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决定立即叫停这一项目,而根据此项目最终设计出的一款新型军用手枪,则应立即推向市场,以回收公司在设计该枪过程中所投入的大量成本。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FN公司将该新型军用手枪命名为勃朗宁高效率手枪。
勃朗宁高效率手枪的推广
但是勃朗宁高效率手枪的销售并不是很顺利。该枪投入市场之后不久,1929年就爆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各行业经济甚至是军队预算造成了极大的影响,FN公司为了减小亏损,只能立即停止销售勃朗宁高效率手枪。因此勃朗宁高效率手枪虽然被推向了市场,但是由于销售时间过短而没有取得太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影响力。为了扭转这一颓势,FN公司于1931年将勃朗宁高效率手枪提交给比利时军队进行测试,比利时军方对该枪进行了靶场测试后,对其测试结果表示满意,并向FN公司订购了1000支勃朗宁高效率手枪进行进一步的战场测试。
FN公司在接到比利时军方的订单后立即调整生产线,着手勃朗宁高效率手枪的批量生产。首批共制造了1100支勃朗宁高效率手枪,除了按照合同向比利时军方提供1000支之外,剩余100支用于市场推广。FN公司的计划非常完美,一旦比利时军方宣布对该枪进行战场测试,那么公司就将广为宣传并推销该枪。
因此,在比利时军方对勃朗宁高效率手枪进行战场测试的同时,该枪也被提交给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军队进行测试。虽然该枪有其名称,但是很多国家在对该枪进行测试时并没有使用它的名称,而是对该枪随意命名,因此勃朗宁高效率手枪现今仍流传下来很多不同的名称,包括M1933高效手枪或M1944高效手枪等,其命名中的年份是根据每个国家对该枪进行测试的年份而来的。由于名称非常混乱,以至于后世的很多人并不知道该枪起初的名称是勃朗宁高效率手枪,甚至有些收藏者根据该枪采用椭圆形的抛壳窗,而将该枪称为“椭圆形抛壳窗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比利时军方是在1933年对勃朗宁高效率手枪进行战场测试的,提交给比利时军方的该枪除了采用椭圆形抛壳窗外,还采用弧形座表尺,并且大多数该枪的握把后下方开有细长的凹槽,以安装抵肩枪托。比利时军方在对勃朗宁高效率手枪进行战场测试之后,对其非常满意,并没有对该枪提出太多的改进意见,惟一的重要建议是将该枪原本的椭圆形抛壳窗更改为长方形抛壳窗。
FN公司为比利时军方提供战场测试用枪时,还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抵肩枪托作为选择,最终比利时军方选定了一款采用与卢格P08手枪相似的平板木制抵肩枪托作为该枪的标准枪托。FN公司还为勃朗宁高效率手枪及其配用的木制枪托设计了一款枪套,该枪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装入勃朗宁高效率手枪,而下方则放置木制枪托。
更名为勃朗宁大威力手枪
比利时军方在对勃朗宁高效率手枪进行战场测试之后,向FN公司提交了一份订购1万支该枪的订单。FN公司在接受该订单以后,根据比利时军方的要求,对勃朗宁高效率手枪进行改造,将原本椭圆形抛壳窗更改为长方形抛壳窗,并着手对该枪进行生产。第一批比利时军方订单的勃朗宁高效率手枪于1935年3月生产完成。FN公司为了区别原型勃朗宁高效率手枪与改进后的枪,便将改进后的枪命名为勃朗宁大威力手枪(Grande Puissance),因此这种枪也常被称为G.P手枪,或根据比利时军方采用年份而被称为M1935手枪。
1938年,比利时军队还向FN公司订购了一批仅供教学用且可操作的勃朗宁高效率手枪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这些枪以法文命名为PISTOLET DE MANIPULATION,即操作手枪。勃朗宁高效率手枪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两款操作手枪共订购了不足140支,其表面在磷酸盐处理的基础上又作了浅红色喷涂,以与实枪进行区别。由于其并不用于真正的射击,因此操作手枪表面施加的浅红色喷涂并不是抗油性的,经常发生枪油被不小心涂抹到操作手枪上,其表面的浅红色喷涂被枪油分解的状况。
在勃朗宁大威力手枪配发比利时军队的过程中,最优先供应的是现役部队和非任命军官,标准配发的该枪采用射程为500m的缺口式弧形座表尺和木制枪托以及一个配用枪套和一个双弹匣包,这种双弹匣包内可左右放置两个弹匣。在配发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后,比利时军队逐渐淘汰了早前装备的FN M1900手枪、FN M1910手枪和柯尔特M1903手枪。与现役部队和非任命军官相比,根据规定只能在演习或战争时期携带手枪作为随身武器的任命军官,对于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配发只能等待。第一批较大规模为任命军官配发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是在1939年,其配发的该枪采用射程为500m的缺口式弧形座表尺,但是表尺的射程刻度经过改进,随枪并没有配备木制枪托和枪套。
1936年以后,FN公司为勃朗宁大威力手枪配用的射程为500m的缺口式弧形座表尺制作了两个版本,标准的版本是为了配合抵肩枪托使用而设计的,其射程刻度排列比较紧凑;另一个版本则是为了没有配备抵肩枪托的枪而设计的,其射程刻度排列相对稀疏。因此,尽管设计两种表尺的必要性值得质疑,但是这两款不同的表尺也就成为二战前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是否带有原厂配发抵肩枪托的区别特征。
二战及二战后的产品
自第一批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提交给比利时军队以后,FN公司每年都根据合同,为比利时军队生产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甚至是1940年5月德国入侵比利时之时,FN公司还在开足马力生产该枪。德国军队入侵后,FN公司来不及转移已经生产完成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就被德军占领,德军在公司的仓库、生产线上缴获了大量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经过18天的抵抗挣扎,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三世于5月28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比利时彻底沦陷,比利时军队被迫被解除武装,因此成千上万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被缴获并流入到德军手中。
比利时武器历来享有高质量的盛名,德国人对比利时武器非常推崇,因此在缴获了大量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后,立即将这些枪转而配发给德国军队使用,甚至包括为数不多的操作手枪。德军士兵在此后的几乎每一场作战中都使用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这些枪也曾在战斗中被他国士兵俘获而流传到其他国家的军队使用,例如现在在美国市场上流传的二战前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都是美军士兵从德军士兵手中缴获,在战争结束后带回美国的。
FN公司在被德国人占领期间,被迫为德国军队生产了数量庞大的FN M1922手枪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1941年以后,比利时国内的抵抗行动力量不断加强,很多为德军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被抵抗组织从FN公司中偷运出来。FN公司对于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生产仍在继续,直到1944年8月,由于材料短缺以及盟军的进攻更加迅猛,使得德军逐渐无力再控制比利时,只能停止FN公司的生产,并最终于9月5日撤离FN公司,不久之后比利时彻底得到解放。
德军撤离比利时后,FN公司担心德国人再次反攻比利时,考虑到比利时军队仍然需要武器应战,因而又开始生产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意图供应比利时军队和抵抗者组织。但是这批生产的手枪并没按照计划那样供应比利时军队,而是作为纪念品被售卖给了在战后造访FN公司的盟军士兵。
解放之后的比利时各个方面都处于混乱状态,军队装备也没有正常的订购和供应,直到1945年晚期才向FN公司订购了第一批勃朗宁大威力手枪重新武装部队。这批枪的订单十分紧迫,FN公司没有足够的时间组织生产,只能使用二战期间为德军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库存部件来进行组装。这些枪取消了缺口式弧形座表尺,改为采用固定式照门,并同时去除了抵肩枪托。为了与战时为德军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进行区分,这批手枪上打印有比利时军队的接收标记,并且在生产编号前刻有字母“A”,这个字母是法文ALLEMAND(德国)的缩写,代表采用的部件是二战时期为德国军队生产的,质量并不达到FN公司一贯的生产标准。
1946年以后,比利时军队继续向FN公司订购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此时FN公司已经足够从容来生产新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从1946~1950年间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其套筒上没有雕刻皇冠的图案,并且生产编号的前方刻有“AB”字母,后方刻有“BL”字母,这两组字母都是比利时军队的意思,其中前者为法文ARMEE BELGE的缩写,而后者则为荷兰文BELGISCH LEGER的缩写。
二战之后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特征也受到比利时国内政治的影响。在1946~1950年期间,原国王利奥波德三世由于二战期间宣布投降被定罪为叛国者而被流放,比利时由查尔斯王子作为摄政者统治。1951年利奥波德三世被恢复为国王,但是遭到了强烈抗议,仅在位不足一年就被迫退位给他的儿子鲍德温。这一政治事件也反应在1951年利奥波德三世在位期间所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上。当年生产的该枪的套筒上雕刻有特殊风格的利奥波德三世国王王冠,而1951年以后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套筒上则雕刻有特殊风格的鲍德温国王王冠。
比利时刚果勃朗宁
大威力手枪
尽管比利时军队早在1935年就开始采用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但是其殖民地刚果却直到1950年才开始装备该枪。在此之前,比利时刚果具有独立的采购体系,装备FN M1910手枪。利奥波德三世投降后,比利时刚果并不承认宗主国的投降,而是与盟军部队一起在非洲战斗。二战结束后,由于军队武器损失惨重,数量严重不足,比利时刚果早于比利时就开始进行部队的重新武装,但此时其没有订购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而是订购了一批FN M1910手枪。
1950年,比利时刚果部队开始订购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根据合同,FN公司为其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枪管采用磷酸盐进行表面处理,而比利时军队装备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枪管经发蓝处理。由于比利时刚果武装部队内部十分混乱,经常出现不同分支的部队互相偷窃武器的问题,因此为其生产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根据配发部队的不同而刻有不同的标记。如配发军队和执法部队军官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套筒后方顶部雕刻有带王冠的狮子图案,图案下方刻有“F.P”字样,是法文FORCE PUBLIQUE的缩写,代表军队和执法部门;而配发行政官员和其他人员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则是在套筒后方顶部雕刻的带王冠的狮子图案上方刻有“C.B”字样,是法文CONGO BELGE的缩写,代表比利时刚果。值得一提的是,配发到刚果的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还曾生产过一小批变型产品。这些变型产品通过1964年美国参与镇压刚果叛乱而被很多美军士兵获得,后来带回美国,现在已经成为收藏市场上极具人气的收藏品。
现代改造型号
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在比利时军队中的服役时间非常长,长年间很多兵工厂都对该枪进行了改造生产。特别是在1990年代FN公司对该枪进行了抽壳钩等部件的改造,设计出勃朗宁大威力手枪MKII及MKIII等改进型,之后,很多早前生产的该枪都被返回工厂进行重新改造升级。在这些改造升级的手枪中,有一批是将枪的表面进行了灰色涂装处理。正是由于这个颜色的涂装,甚至有很多人误认为该枪是专门为海军使用而生产的。实际上,这种颜色涂装被广泛应用于勃朗宁大威力手枪的翻新上,翻新枪配发给包括海军在内的比利时军队使用,甚至还配发到刚果部队。
此外,加拿大英格利斯公司还为中国生产一批勃朗宁大威力手枪,被称为英格利斯手枪。中国在1935年曾向FN公司订购过数千支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但不久之后欧战爆发,供应渠道被切断。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与加拿大谈判商洽,并于1944年与英格利斯公司签订仿制生产该枪的合同,这批枪即是英格利斯手枪。这些枪都是在二战期间生产的,因此可靠性不高,后来有些枪返回工厂进行改造升级。
至今,勃朗宁大威力手枪仍与FN 57N手枪一起在比利时军队中服役,服役时间已超过80年,依旧在服役路程上,成为世界上服役时间最长的军用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