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朴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浅议《周易》中的修养思想
邵朴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周易》作为我国和谐思想的重要渊薮,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周易》的思想博大精深,其哲学核心是讲人生观、人生智慧,精华是普遍和谐思想。本文主要探讨《周易》中关于修养的思想,包括“正义与仁慈”、“宽和与中庸”、“谦和与虚心”以及“个体的道德修养”思想。社会关系和谐思想的建设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开掘和认真研究。
关键词:《周易》 修养
人并不是孤零零的存在于世的群体,人要生活就必须与他人与社会发生各种关系。而对于个人和他人以及个人和群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周易》中有相当系统的论证。主要包括:
1正义与仁慈
《说卦传》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是《周易》关于论述天人关系的三大纲领。其中仁与义是论人道的基本准则,这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还是人类与社会能够正常地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法则。仁与义的含义,《系辞传》讲的很清楚:“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2仁义的思想
仁,《礼记·中庸》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仁最首要的意义就是基于血缘亲情的爱;二是仁又不仅仅限于亲情,还包含着由亲情推广出来的对同类的爱。仁首重孝道,同时还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仁的最高境界。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是这个意思。
3宽和与中庸
3.1宽和的含义
宽和是《周易》人生哲理的重要内容,是饱含智慧的人生总结。宽和的核心内容就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融洽,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求同存异,来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文言传》曰:“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主张以宽容待人,心底无私,做到海纳百川的容人之量。对待他人的过错,也要宽容,允其改正,决不可趁人之危落井下石。《乾·彖》曰:“保合太和,乃利贞”,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都是主张用礼义来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2《周易》中的“和”
《周易》中的“和”,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团和气,更不是折中主义。孔子就提出著名的“和而不同”的观点,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用汲取来的有益思想来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来达到公允正确,这就叫“和而不同”;而小人往往只关注小团体利益,不顾大局,这就叫“同而不和”。“和”并不回避矛盾,而是对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意见能以宽容的态度,做到求同存异、殊途同归,发扬兼收并蓄、包容万物的博大精神。
4个体的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人是社会中的人,自己必须努力与他人、与社会乃至个人生存的自然环境建立一种正常、有序的联系,使自己与日益扩大的人际关系网保持和谐畅通。但是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个人通过加强自我修养,做到厚德载物、谦虚礼敬、纯诚实信,使心灵努力保持和谐状态。
4.1《周易》中关于修养的思想
《周易》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重视养心。《乾卦·象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告诫人们要像上天一样自强不息,修才养德,具备无穷的德行;又要像大地一样广德深厚,负载万物,培养宽容敦厚的德行。《乾卦·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进德修业,就是修养德行,而忠信是修养德行的根基。儒家认为,“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视礼为仁义之道的外在表现。
4.2个体如何进行这种个体的道德修养
《乾卦·文言》给了很好的回答:“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就是成德要体现在践行之中,“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义居之,仁以行之”。它还明确指出,君子的德不是天生的,是在“可见之行”中经过“学聚、问辩、宽居、仁行”的修养锻炼中得来的,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周易》还认为,即使是这种经过后天磨练的修养,也不能满足于一时所得,君子进德修业永无止境,“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前已提及,为营造社会的和谐秩序,诚信,是为政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其实,不仅仅是指为政者,诚心也是每一个人的为人处世之本,同样有助于个人和谐心灵的培育。《中孚》是《周易》中专讲诚信之德的卦,其卦辞曰:“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中孚”象征中心诚信。诚信在心中,就连愚蠢无知的豚鱼也能感动而孚信之,那么世上也就没什么东西不能因感动而孚信。同理,人对任何事物都要诚信,就必须怀谦逊之心,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周易·乾卦》对此又做了很好的说明,来警示人们要培养谦虚的态度,内心要懂得抑制,外表要柔顺,并且对人要有所施予。《乾卦·象传》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这里将谦虚绝不是指谦让减损,也要增益,弥补不足。就是说,谦虚,不仅要克制谦让,保持自己内心的平和,更重要的是让他人受益,弥补不足,有益于他人内心状态平衡。“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是谦的实质,而《周易》中的“谦”,预示着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非亏非盈,这也是内心的和谐的最佳状态。因此,以“中”为最高准则,允执其“中”,培育心灵的和谐,足以增进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安定。
参考文献:
[1]徐澍,张新旭.易经注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9.
[2]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余培德点校.周易正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邵朴(1990-),女,汉族,河北定州人,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伦理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4-017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