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斌盘锦市芦苇科学研究所
苇田高产高效生产模式技术研究
于长斌
盘锦市芦苇科学研究所
苇田是通过芦苇、水产品生产,为造纸工业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提供源源不断物质资源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011年平均亩产只有358千克,同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平均亩产减少了48.9%,从事苇田生产的职工干部每人每月平均工资仅为386元,仅是辽宁省每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1050元的36.8%,严重影响了广大职工干部的生产积极性。因此大力实施科技强苇、惠苇、富苇战略,加快摆脱经济对芦苇产业的围困,实现芦苇产业增效、职工干部增收是盘锦苇区芦苇战线广大职工干部的共同期盼。
本项目针对盘锦芦苇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芦苇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运用生态学、工程学、植物学、经济学等原理,改变传统、粗放的苇田生产方式,突破制约芦苇产业发展的技术屏障,建立苇田高产高效的立体生产模式,强化芦苇湿地资源保护的技术措施,恢复芦苇湿地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对于实现盘锦苇区由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跨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引领、带动、示范作用。
本项目通过采取水利基础工程设施建设、苇田灌溉技术、苇田生态养殖技术、苇田杂草防除技术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粗放的苇田生产方式,强化科学管控,建立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恢复芦苇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各项生态功能,通过示范区与对照区相关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从多个角度对本项研究中采取的苇田水利基础工程设施建设技术,苇田灌溉技术,苇田生态养殖技术,苇田杂草防除技术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最优的苇田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芦苇湿地保护技术方案。其次,2014年将小区示范的技术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其中在盘锦市羊圈子苇场推广30000亩,在盘锦市东郭苇场推广40000亩,共计推广7万亩。最后,将小区示范和推广应用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通过撰写技术研究报告等相关材料对小区示范与推广应用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和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等工作。
本项目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项目区选址→苇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含田间工程建设技术、涵闸建设技术、高洼地改造工程建设技术)→苇田灌溉技术(含早春灌溉技术、夏季灌溉技术、秋季灌溉技术、不同条件下的灌排技术——沼泽化土壤灌溉技术、肥沃土壤灌溉技术、盐渍化土壤灌溉技术)→苇田生态养殖技术(含河蟹养殖技术、河鱼养殖技术)→苇田杂草防控技术(含粗脉苔草防控技术、狭叶香蒲防控技术)è苇田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芦苇湿地保护技术示范技术评价→技术成果推广与应用→项目总结→项目检查验收→科技成果奖励申报。
1.搜集分析盘锦苇田的历史资料和生产现状,对项目区进行现场调查,主要针对苇田的植被分布现状和生长状况、河蟹和河鱼生长现状、苇田基底环境状况、水环境质量现状、土壤盐碱度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探明影响盘锦苇田生产和芦苇湿地保护的不利因素。
2.在探明影响盘锦苇田生产和芦苇湿地保护不利因素的基础上,采用苇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苇田灌溉技术、苇田生态养殖技术、苇田杂草防控技术等技术措施进行小区示范,通过示范区与对照区的对比试验,确定最优的苇田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芦苇湿地保护技术方案。
3.将确定的最优苇田高产高效生产模式与芦苇湿地保护技术方案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苇田产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苇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技术
(1)田间工程建设技术。在3000亩示范区内兴建200米宽、1000米长的条田化苇田,兴建8米宽、1.2米深的环沟,不仅能为苇田河蟹、河鱼生态养殖提供理想的活动场所,还能为苇田排碱、洗盐、通风、透光创造条件。
(2)涵闸建设技术。在示范区北地苇田西侧、大肚子苇田西侧与锦盘河接壤处,分别兴建节制闸各2座,在南地苇田东南侧兴建节制闸2座;兴建5米长、直径1米的导水涵闸11处;兴建2米长、直径0.6米的排水涵闸63处。通过建设涵闸配套设施,保证示范区的合理排灌,为实现苇田高产高效和芦苇湿地保护创造条件。
(3)高洼地改造工程建设技术。示范区内分布有高洼地面积560亩,其中南地苇田130亩、北地苇田135亩、西地苇田131亩、大肚子苇田164亩,通过对示范区的高洼地区域实施改造工程建设,恢复示范区的水循环系统,可有效调控苇田的水量分配,在苇田建立均匀水层,满足芦苇生长和生态养殖的生态需水要求,为提高苇田综合产能、恢复芦苇湿地生态功能、扩大生态养殖面积、有效利用芦苇湿地资源创造条件。
2.苇田灌溉技术
苇田大量缺水,导致旱生植物不断蔓延,积水不排,导致深水植物快速生长,直接影响芦苇生产和生态养殖。因此,应用合理的灌溉技术,是实现苇田高产高效和芦苇湿地保护的重要环节。
(1)早春灌溉技术。在3月下旬芦苇发芽前,土壤尚未解冻时,利用桃花水进行苇田灌溉,通过春灌促进土壤解冻,有利于苇田的洗碱、排盐。4月初排水,一周内排净,环沟内水位低于苇田地表10厘米左右,不宜排净,为河蟹、河鱼生态养殖做好准备。
(2)夏季灌溉技术。夏季苇田灌溉深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有利于芦苇生长和生态养殖。水中的溶解氧控制在5~8毫克/升适合河蟹、河鱼生长,当轻度缺氧时河蟹、河鱼出现呼吸加快、生长速度减慢等现象;当水中溶解氧低于2.5毫克/升时河蟹、河鱼开始浮头,当水中溶解氧低于1.5毫克/升时河蟹、河鱼开始窒息死亡。在生态养殖过程中,必须掌握养殖水域中溶解氧的变化,适时灌溉换水、补充水量,为芦苇根系的生长发育,增加河蟹脱壳次数,促进河鱼正常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3)秋季灌溉技术。从立秋开始排水,一周内排干,否则芦苇生长须根,影响芦苇质量,导致芦苇减产。同时,保持环沟水深1米左右,延长河蟹、河鱼的生长期,为河蟹、河鱼丰产增收创造条件。
(4)不同条件下的灌排技术。盐渍化土壤灌溉技术以流动水灌溉洗盐、控制返盐为主,采取勤灌勤排、排水不晒田、水层压盐的措施。肥沃土壤灌溉技术采取春浅灌,夏深灌,秋落干,中间穿插晒田,汛期引洪落淤,改土增肥的灌溉制度。沼泽化土壤灌溉技术采取灌排结合的技术措施,春天勤灌勤排,为避免返盐排水后晒田时间不宜过长;从夏季开始以排为主,为降低地下水位,淋洗土壤盐分,加强土壤通气,有利于根系下扎和有机质进行好气性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3.苇田生态养殖技术
在苇田实施生态养殖技术,科学养殖河蟹、河鱼是促进苇田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
(1)河蟹养殖技术。清整消毒:利用苇田环沟及芦苇湿地养殖河蟹,在放养前进行清整消毒,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生态方法消毒,将环沟积水排干,通过曝晒将细菌杀死;二是化学方法消毒,采用每亩喷施生石灰50~75千克或每亩喷施漂白粉5~7.5千克,化浆泼洒进行消毒灭菌。
(2)蟹苗的选择与投放的数量。选择规格整齐、蟹体健壮、肢体齐全的扣蟹作为河蟹种苗,投放时间为4月下旬或5月上旬,投放规格为120~150只/千克,投放量为0.75~1.0千克/亩,根据养殖条件、饵料、水质情况适当增减投放密度。
(3)河蟹养殖期的管理。一是水质管理,保持养殖用水清、爽、活,透明度30厘米以上,溶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5~8.6之间,盐分(Cl-)浓度8‰以下。二是防逃设施管理,采用塑料薄膜,将塑料薄膜埋入泥中20~25厘米,高出地面40~50厘米,每隔0.5米左右用竹竿或木棍将薄膜撑开形成一道防逃墙,在进出水口用网片或铁丝网拦好。三是饵料投喂管理,7~8月份以植物性饵料为主,9月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4~6月投喂量应占整个养成期总投喂量的30%~ 35%,7~9月投喂量应占整个养成期总投喂量的65% ~70%。另外,根据河蟹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实行科学投饵,日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5%~8%,以傍晚一次为主,饵料要求新鲜、适口、营养齐全,腐败变质的饵料不投。四是成蟹捕捞管理,一般在9月上中旬开始捕捞,气温偏高时可适当推迟捕捞时间,气温偏低时也可提前捕捞。
4.河鱼养殖技术
(1)养殖品种的选择。选择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通过滤食作用调节芦苇湿地的水质及浮游生物量,充分利用水体生物循环保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适当混养鲫鱼、鲤鱼等鱼类品种,可以有效地消耗水体中大量细菌团和附生藻类,降低有机耗氧量,达到调节水质的作用。
(2)鱼苗投放的时间、数量。在蟹苗投放15天后,每亩投放鱼苗1.5千克,即10~17厘米规格的鲢鱼、草鱼30~40尾、鳙鱼8~10尾。
(3)管理与捕捞。河鱼养殖管理要注意观察水质等生长环境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一般在立秋后,根据市场行情确定捕捞上市时间。
5.苇田杂草防控技术
苇田杂草主要包括以粗脉苔草为代表的旱生杂草和以狭叶香蒲为代表的水生杂草两大类,这些杂草对芦苇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
(1)粗脉苔草防控技术。粗脉苔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长在苇田的高地上,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对粗脉苔草应用高地整平、深水灌溉技术实施防控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环保的防控方法。
(2)狭叶香蒲防控技术。狭叶香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深水环境中生长,繁殖扩散能力强,在与芦苇混生的地块很快占领芦苇生长的地域,芦苇群落逐渐缩小、消失,是苇田中的主要恶性杂草,采用以下两种技术措施进行防控比较有效。第一,在狭叶香蒲萌发期深灌含盐量10‰以上的近海海水,改变狭叶香蒲发芽、生长的外部环境,促使狭叶香蒲窒息死亡,是防控狭叶香蒲的最佳途径,而芦苇能够在含盐量10‰以上的近海海水中生长,不影响当年的芦苇产量。第二,在盛夏季节将苇田中的狭叶香蒲实施人工收割技术,收割后进行深水灌溉,断绝氧气来源,促使狭叶香蒲根部腐烂死亡,为芦苇生长创造有力条件。
1.2013年,将示范区与对照区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芦苇、河蟹、河鱼的生长情况、产量以及苇田的水质质量、杂草数量、土壤理化性质等指标均好于对照区,进一步验证了本项目所采用的苇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苇田灌溉技术、苇田生态养殖技术、苇田杂草防控技术等技术措施是可行的;2014年,通过同步进行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成功建立了苇田高产高效生产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盘锦苇区乃至全国苇区的芦苇产业发展和芦苇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通过应用各项技术措施,改善了示范区和推广区的基底环境条件,保障了示范区和推广区的水循环系统畅通,实现了芦苇湿地的植物群落呈正向演替、综合产能明显提高、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良、水环境质量和栖息生境条件进一步改善、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完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原生态景观更加凸显等目标,进一步验证了本项目所采取的芦苇湿地保护技术是有效的,对于全国芦苇湿地资源的保护具有示范、辐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