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临河区绿色农畜产品发展进程

2016-02-24 11:58任志江苗三明任乐张红萍
现代农业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临河区农畜产品农牧业

任志江 苗三明 任乐 张红萍

临河区农村经营管理局

浅谈临河区绿色农畜产品发展进程

任志江 苗三明 任乐 张红萍

临河区农村经营管理局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努力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着力打响绿色、特色牌,突出发展肉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十二五”期间,临河区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别是快速发展的肉羊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发展为全国县级最大的“四季出栏、均衡上市”的肉羊生产、加工、流通集散地。

绿色 特色 标准化 规模化

一、临河区绿色农畜产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临河区紧紧抓住国家、自治区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机遇,依托当地特色优势产业资源,加强绿色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了粮、油、乳、肉、绒、番茄、脱水菜、饲草料八大优势产业和制药、酿造、炒货、木业四大特色产业,农牧业产业优化升级成效显著。

一是切实加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十二五”以来,临河区以现代农牧业为方向,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示范引领、高效发展。高效农牧业发展加快,2015年新增设施农业7200亩,“十二五”期间,共新增设施农业面积预计达2.3万亩,干召浩彤、八一中泰、图克思拜恩草莓基地等农业示范园区的引领作用明显显现农业。累计建成存栏母羊30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场(户)4054个,已建成年出栏10万只的规模养殖场5个,肉羊规模化养殖水平达80%以上。全区牲畜饲养量576.25万头(只),其中羊饲养量530.1万只;存栏牲畜203.25万头(只),其中存栏羊180.1万只;出栏牲畜373万头(只),其中出栏羊350万只。

二是大力发展组织化经营和品牌化建设。农牧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以农户为基础、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的农牧业产业化联动机制初步形成,2015年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759个,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0个,全部大宗农产品纳入到产业化经营中。全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50万亩,有75个产品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3个产品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有2个产品被认证为有机食品。维信羊绒和河套雪花粉2个品牌获得国家驰名商标,有11个品牌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有9个品牌获得市级知名商标。2013年农民来自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8974元。

三是狠抓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全面推广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生产技术;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合理控制和使用肥料、农药、兽药、生产调节剂等投入品,严禁硝态氮类化肥和国家禁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充分发挥县乡两级监管站的监督管理作用,对全区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等每月进行2个批次的农残抽检,高度重视“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确保10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的巩固和提高。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大型龙头企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能力不强。由于本地企业总体上规模、产能,导致我区的优质玉米、花油葵、羊肉等农畜产品都作为原料销往外地加工,精深加工能力弱,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2.生产基地分散、集约化生产水平低。临河区的肉羊养殖是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肉羊存栏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饲养,总量虽多,但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养殖基地少。从产业化角度看,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结合不紧密,订单少,基本上属于松散的买与卖的关系,企业和农户之间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联结机制。

3.标准化生产水平低,优质农畜产品比重小。临河区的优质农畜产品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龙头企业和农户对标准化生产认识不足。优质化、精深加工的绿色农畜产品少,特别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所占比重少。

4.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在农产品加工上,企业基本都是粗加工,玉米只能简单地加工饲料,葵花仅作为原料销往外地加工。在羊肉加工上,只是简单的肉类分割,精深加工较少。农畜产品品牌小而杂,打入国内市场、国际市场的极少,仅在本地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对策和建议

1.着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标准化生产,推动临河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不断向餐桌延伸,切实提高农牧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带动农牧业经济实现集约发展。强化商标意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指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注册涉农涉牧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强化品牌运营水平。支持农业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将先进技术、物质装备、现代人才等要素注入农牧业。推动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形式,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2.切实提高农畜产品流通效率。统筹规划全区农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以城市标准化菜市场、生鲜超市、城乡集贸市场为主体的农畜产品零售批发市场建设。推广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校对接等农畜产品流通模式。鼓励和扶持临河区名特优农畜产品在国内主要大城市建立展销平台。强化农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介,大力宣传播发绿色农产品企业和产品广告,增加市场认知度,增强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3.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流转。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尊重农牧民意愿,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牧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建立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依法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纠纷仲裁工作。

4.大力支持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按照积极发展、逐步规范、强化扶持、提升素质的要求,加快发展农牧民合作社,鼓励农牧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支持合作社开展人员培训、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加强农村牧区经纪人队伍和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引导农牧民合作社以产品和产业为纽带开展合作和联合,扩大合作社规模,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

5.努力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建立产地有准出制度、销地有准入制度、产品有标识和身份证明,信息可得、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立统一的农户档案制度,绘制基地分布图和地块分布图,并进行统一编号。落实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责任。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强化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手段,扩大农畜产品检测品种和范围。

6.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牧区金融改革发展的扶持引导,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作用,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牧力度,争取涉农涉牧信贷投放有较大幅度增长。加快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组建步伐,积极发展农牧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牧户联保贷款,逐步实现全区新型农村牧区金融服务机构全覆盖。

7.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力量、上下衔接、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区级和乡镇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整合建设集乡镇农牧业技术推广、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和区域特色农牧业服务于一体的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强化科技服务手段和水平。

[1]临河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2]临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个五年规划.

猜你喜欢
临河区农畜产品农牧业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内蒙古农畜产品流通堵点探究
冬日花开农事忙
冬日花开农事忙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研讨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西藏农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需求趋势研究
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