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腹部手术后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6-02-23 22:17李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恢复红外线

李华

【摘要】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后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50例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实验组采用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 对照组采取早期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2例轻度腹胀, 对照组7例轻度腹胀, 3例重度腹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腹部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减轻腹胀, 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红外线;药物透入;早期康复锻炼;肠功能;恢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201

受麻醉药物、手术操作、手术时间等因素影响, 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术后常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等现象, 一般表现为肠胃的蠕动能力下降, 排便功能出现障碍, 肠胃内物质长时间存在, 产生的气体将导致患者出现腹胀症状。本院针对腹部手术后肠功能异常的患者采用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进行综合治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按照入院前后顺序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25例。实验组中男14例, 女11例, 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49.2±5.9)岁;9例实施胆囊切除术, 7例实施结肠切除术, 5例实施胃癌根治术, 4例实施消化道穿孔术。对照组中男13例, 女12例, 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50.4±6.2)岁;10例实施胆囊切除术, 6例实施结肠切除术, 6例实施胃癌根治术, 3例实施消化道穿孔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给予相应的早期功能锻炼指导, 教授患者早期功能锻炼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待患者术后麻醉清醒后, 将其床头抬高, 鼓励患者在床上适当进行活动, 帮助患者定时翻身, 若患者身体状况相对较好, 可鼓励其下床活动, 按照坐起、床边站立、沿床行走、独立行走的顺序逐步进行, 活动时间20~30 min/次, 2~3次/d。除此之外,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腹部按摩、呼吸运动、缩肛运动等。

1. 2. 2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 利用红外线治疗灯进行局部红外线照射, 仪器基本参数为:频率50 Hz, 功率600 W。术后24 h患者未出现腹腔出血现象, 将含有新斯的明药液的纱布贴于患者腹部左侧并加以固定, 两腿弯曲暴露会阴, 将红外线照射灯置于20~60 cm距离处, 利用其热量促进药物的吸收, 治疗时间为40 min/次, 2次/d照射治疗, 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腹部及局部的皮肤情况[1]。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48 h腹胀情况。根据患者腹围变化和自觉症状将腹胀情况分为轻度和重度两个维度, 轻度:腹围增加幅度<2 cm, 患者尚可忍受;重度:腹围增加幅度>2 cm, 需使用药物或插管进行处理[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5.4±5.7)h, 2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症状, 无重度腹胀患者;对照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6.3±6.5)h, 7例患者出现轻度腹胀症状, 3例患者出现重度腹胀;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 术前需禁饮禁食, 这必将导致患者胃肠道的分泌减少, 并且患者术中受麻醉药物、手术操作等影响, 其胃肠功能容易出现紊乱。随着患者胃肠道功能的逐渐减弱, 肛门排气的时间将延长, 而肛门排气时间是判断患者胃肠功能的重要指标, 因此, 采用有效措施促进腹部手术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肠道功能。

红外线被人体吸收后, 部分可转化为热能, 使得局部皮肤及组织的温度上升, 血流量增加, 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 同时可促使白细胞、巨噬细胞等作用于炎症组织, 有效抑制和消灭病菌[3], 清除致病因素。通过红外线照射促使药物透入胃肠道, 可显著提升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作用, 由此增加局部药物浓度, 提高药物疗效。本次作者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新斯的明药液具有显著促进胃部排空的作用, 同时能增强胃活动, 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 促进患者术后排气, 减轻其腹胀症状。利用红外线照射灯进行照射透入后, 其效果更加显著。

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在术后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加快肠道蠕动, 促进肠道内物体的排出, 有利于术后肛门及早排气, 减轻腹胀症状, 从而减少腹胀对患者腹部造成的张力, 促进伤口快速愈合以及肠道功能的快速恢复。但是在临床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 部分患者由于担心术后活动引起伤口疼痛、导致引流管移位等, 对早期功能锻炼存在较大的抵触心理, 对此, 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鼓励患者术后多活动, 树立早期康复的信心, 并对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给予科学的指导,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得出, 实验组患者在腹部手术后采用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患者, 且腹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红外线照射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腹部手术患者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减轻腹胀, 促进患者肠道功能的恢复, 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1] 胡凯燕.红外线照射后渗透药物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其护理.中国药业, 2013, 22(5):121-122.

[2] 张秀丽, 周海波.超声药物透入配合早期康复锻炼对腹部手术后病人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护理研究, 2010, 24(31):2861-2862.

[3] 傅宇翔, 潘凯, 夏利刚, 等.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广东医学, 2011, 32(23):3089-3091.

[收稿日期:2015-08-10]

猜你喜欢
恢复红外线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物品寻找器
NUB恢复ORACLE数据库
利用存储系统恢复服务器系统
红外线的成像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