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晓霞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尿促性腺激素促卵泡激素(FSH)排卵诱导疗效。方法 将160例门诊不孕症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8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FSH排卵诱导, 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期间无退出、脱落病例。治疗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治疗组平均卵泡直径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过程中两组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中药联合尿促性腺激素FSH的排卵诱导能改善排卵障碍, 增加受孕率, 疗效确切。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不孕;中药;尿促性腺激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23
不孕症患者中不排卵是比较常见的因素(约占生育期夫妇的21﹪), 它被视为影响怀孕的绝对因素。当恢复了正常的排卵周期则被认为是非常好的治疗结果, 同时生育问题迎刃而解[1]。近4年来, 本院门诊患者来诊疗不孕症的患者剧增, 不孕是影响家庭乃至社会不安全的综合因素, 为了解除患者及家庭的痛苦, 本院讲究促排卵同时并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因素所致不孕症患者特别是无排卵型不孕症。同时对患者给予心理安慰, 并且积极帮助, 发挥医生的人文关怀, 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对多种疾病复杂病因导致的生育障碍, 以及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不良事件, 更需要计划治疗方案, 需要取得患者配合及理解, 交代治疗的费用, 促排卵前交代可能发生的意外, 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签字。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取得满意疗效, 与常规疗法治疗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8月抚顺市中医院妇科门诊不孕症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 西医诊断参照《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中医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采用随机平衡对照方法, 纳入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8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1. 2 纳入、排除及退出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27~51岁;②育龄男女同居712 d, 性生活正常, 性生活频度适中, 男方未发现生育功能异常, 双方都未采取避孕手段, 而女方不能受孕原发性不孕;③辨证分型, 目前多有肝郁证痰湿证、血瘀证、肾虚证;④知情同意签字促排卵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其他疾病症候或合并症;②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③伴有可能影响排卵指标, 伴有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④严重的心、肝、肾损害, 影响药物代谢;⑤特征人群, 如纳入前已在接收药物治疗, 经过洗脱期后符合纳入标准, 不视为排除病例。退出标准:①未按规定实施干预措施, 无法判定疗效;②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安全性;③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 特殊情况变化, 难以继续治疗(不良反映着纳入不良反应统计);④使用影响疗效的药物。
1. 3 方法
1. 3. 1 对照组 常规药物治疗促排卵的克罗米芬或改善体重达标准, 克罗米芬50 mg/次, 1次/d, 于每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 连续用5 d, 2个月如果无排卵则剂量改善, 在下1个月周期将剂量增加至100 mg/次, 1次/d, 共5 d。体重纠正, 超重减轻体重5%~10%, 超轻纠正营养不良和贫血。
1. 3. 2 治疗组 中药方剂联合尿促性腺激素FSM排卵诱导。中药以补肾益气, 填精益髓, 调补冲任, 疏肝解郁, 燥湿化痰, 活血化瘀, 温经通络, 辨证施治, 方药毓麟珠、温饱饮、知柏地黄丸、膈下逐淤汤, 加减。婚久不孕、月经失调, 经期错后量多或少, 头晕、耳鸣、腰酸、舌淡、苔薄、脉沉细, 症候分析, 肾气不足症, 治病方药:人参、白术、茯苓、芍药(酒炒), 川芎、炙甘草、当归、熟地黄、菟丝子(制)鹿角霜、杜仲(酒炒)、川板、全方养先天肾气以生精髓, 又补后天脾气化气血调和血脉, 精血是冲任得养, 胎孕乃成。
肾阳虚症:婚久不孕, 月经量少色淡, 闭经腰痛如折, 肢冷肢寒, 面色晦暗, 舌淡, 苔白, 脉沉细无力, 肾阳不足治疗温肾助阳, 化湿固精, 用方药温饱饮, 若校服冷痛可加艾叶、吴茱萸、仙茅、淫羊藿, 温经散寒。
肾阴虚症:月经错后婚久不孕, 量少色淡、腰酸、舌红、苔少、脉细, 肾阴亏损, 治疗方药:鸡内金、白芍、熟地黄、麦门冬、知母、黄柏、泽泻、山药、远志、茯神、牡丹皮、酸枣仁、玄参、桑螵蛸、竹叶、龟板、山茱萸, 可用知柏地黄丸滋肾阴泻相火。可用膈下逐瘀治气滞血瘀型, 对面色青白、形寒肢冷、寒凝血瘀症患者给予温肾助阳, 痰湿阻滞型形体微胖、面浮肢肿、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给予苍术导痰丸, 以上用药分组各10 g, 水煎200 mg 1剂/d, 早晚分服, 连续治疗3个月, 30 d为1个疗程, 观测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在来诊时通过抽血测激素六项了解促性腺激素及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雄激素, 鉴定排卵障碍类型: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而导致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导致不孕症;卵巢功能减退导致不孕症;特发性卵巢早衰导致不孕症;异常子宫出血导致不孕症;目前患者由于各种生活压力、社会因素, 导致下丘脑后垂体紊乱FSH低值或高值, 而一定范围内的FSH可促使卵泡生长发育成熟, 于月经周期2~3 d起注射75单位/d, 共5 d, 检测排卵, 用药期间需经阴道超声和(或)血雌激素水平检测排卵发育情况, 卵泡发育成熟后直径达16 mm, 给予绒毛膜HCG5000~10000单位/d肌内注射, 促进排卵及黄体形成, 排卵后给予黄体支持, 连续3个周期诱导排卵, 改善排卵障碍。
1. 4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及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卵泡直径、基础体温曲线、优势卵泡的监测, 成熟执行。
1. 5 疗效判定标准[2] 治疗疗程3个月, 判定疗效, 参照《中国病症判断疗效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①彩超检测有排卵迹象, 可月经第8、10、12天分别阴式彩超, 卵泡从1.1~1.8或2.4增长;②BBT双相曲线是一种简便易行排卵记录方法, 记录BBT曲线来检测排卵是根据黄体酮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基础体温的升高, 排卵时卵巢产生黄体酮可使体温升0.4~0.8 F(F=5/9)。BBT于每天早上醒来后未起床前测量, 在有排卵的月经周期中在卵泡期BBT常从97F升高至98F, 而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BBT常高至98F, 如果没有受孕, 在月经开始时BBT会很快将至基线, 黄体期时体温升高的持续时间较短(<11 d)则可能提示黄体功能不足。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期间无退出、脱落病例。治疗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2 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治疗3个月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 3 卵泡直径比较 治疗3个月治疗组平均卵泡直径增加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 4 不良反应 观察过程中两组无严重不良事件。
3 讨论
女性月经来潮及排卵功能障碍与肾气亏虚、气血瘀滞、肝气郁结等因素密切相关。病因病机是肾虚、气血虚, 肝瘀气滞。针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病机, 补肾益气、舒肝理气、活血化瘀方药治疗。排卵障碍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 一种病理表现, 是引起不孕、闭经等一系列疾病的主要病因。随着生殖内分泌及中医脏腑经络本质深入研究, 已经佐证了补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同时用尿促性腺激素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可增大窦卵泡发育并成熟卵泡排卵受精。中药补肾能使子宫内膜增厚、松软、增加子宫内膜容受, 利于受精卵着床增加营养使其生长发育。尿FSH促性激素分泌增加, 能使卵巢功能活跃, 促进黄体生成素受体功能, 及垂体对促性腺激素释放[3], 敏感性既能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又能促进子宫发育, 诊断排卵障碍一般通过血清激素六项。如果PRL和FSH测定排除垂体原因, 而中枢性闭经, 表现低促卵泡素血症不能使卵巢窦卵泡发育成熟, 会引起无排卵性不孕。
综上所述, 中药联合尿促性腺激素FSH的排卵诱导能改善排卵障碍, 增加受孕率, 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 顿晶晶.补血益母颗粒配合氯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2.
[2] 刘嘉茵, 陈子江. 不孕不育症诊断标准的制定// 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 2012:100.
[3] 里兹克. 不孕症与辅助生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
[收稿日期: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