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多才
【摘要】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 各50例。常规组给予一般性的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6.0%, 常规组为78.0%,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治疗后的血清钾与血清镁的含量均较高, 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门冬氨酸钾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89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中的一项急危重症, 死亡率较高, 该类疾病患者一般会出现缺血性心电不稳, 继而演变成心律失常等, 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 对该类疾病进行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成为当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次研究中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 各5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11, 年龄最小52岁, 最大78岁, 平均年龄(65.3±4.6)岁;常规组男女比例为3∶2, 年龄最小50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63.8±4.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性的治疗措施。指导患者卧床休息, 对患者进行常规吸氧、镇静、止痛等, 给予肝素、阿司匹林、硝酸盐、溶栓、心电监护等,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1]。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 50~100 ml/次, 1次/d, 选用500 ml的葡萄糖溶液(浓度为10%), 并加入8 U的胰岛素[2], 根据患者的病情特征酌情调整药物剂量。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连续治疗7 d后的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分为有效、无效两个判定标准[3]。有效:心律失常症状完全消失或是减少程度>90%, 未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效:未达到上述评判标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效48例、占96.0%, 无效2例、占4.0%;常规组患者有效39例、占78.0%, 无效11例、占22.0%, 两组有效率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钾与血清镁含量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的血清钾、血清镁水平分别为(3.3±0.5)、(0.8±0.2)mmol/L, 常规组分别为(3.2±0.4)、(0.7±0.2)mmol/L,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 观察组的血清钾、血清镁水平分别为(4.5±0.3)、(1.2±0.2)mmol/L, 常规组分别为(3.8±0.5)、(0.9±0.2)mmol/L, 两组治疗后血清钾、血清镁水平均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类并发症, 若病情发展严重, 演变为恶性的室性心律失常将会导致猝死等, 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研究表明, 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一般与体内的血清钾、血清镁的含量相关, 心肌梗死出现后, 儿茶酚胺的分泌量较多, 体内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被激活, 血清内脂肪酸相应增加, 使得脂肪酸与血清镁相互螯合[4], 出现不溶性的盐, 血清镁含量下降。而对于一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的患者, 同样会出现低血钾情况。
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后, 有效率为96.0%, 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且治疗后的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钾与血清镁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主要是因为镁对离子能够起稳定作用, 并有效维持患者细胞内外钾钠离子以及钙离子浓度, 使得心肌细胞内的钙离子不会出现超载情况。镁离子可以促进患者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 确保镁离子缺少时不会引起心肌能量的减少, 进而导致静息电位的稳定度增强。钾离子可以使心肌细胞的兴奋性明显下降, 使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有效降低, 并将异位细胞的动作电位时长有效缩短, 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除此之外, 根据有关文献[5]报道, 门冬氨酸的细胞亲和力较强, 可以作为钾镁离子的载体, 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内的钾镁离子浓度, 无明显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 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门冬氨酸钾镁静脉滴注, 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钾、血清镁含量显著提高, 与常规治疗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陇文菊. 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9):1295-1296.
[2] 彭小江, 王强.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治疗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3, 34(26):5389-5390.
[3] 刘瑞浩.门冬氨酸钾镁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应用分析.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3, 24(10):1220-1221.
[4] 周炜强, 杨庆全, 刘永, 等.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研究.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8):1491-1493.
[5] 丁桂根, 陈真祥, 陈莹, 等.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10):75-76.
[收稿日期: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