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表现分析

2016-02-23 09:25张媛李踔卓友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磁共振

张媛 李踔 卓友光

【摘要】 目的 研究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表现。方法 48例神经科患者, 在入院后先进行磁共振(MRI)检查, 然后进行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 分析两种检查方式中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表现。结果 MRI检查检出率为56.3%, DWI检查检出率为89.6%,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DWI检查能够清晰检测出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 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值得推广。

【关键词】 纹状体梗死;黑质继发性损害;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71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 患病后患者临床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症状, 对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严重时威胁生命[1]。本研究选取本院48例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 分别进行MRI检查和DWI检查, 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神经科收治的48例患者, 其中男26例, 女22例, 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55.2±6.3)岁, 排除脑炎、脑肿瘤、脑外伤、帕金森综合征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 均在发病后第7天进行检查。

1. 2 诊断标准 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进行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中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在发病后临床表现症状为单侧肢体运动功能受损、失语、中枢性面舌瘫或肢体感觉减退, MRI检查确诊为单侧基底节区新发梗死, 累及纹状体[2, 3]。

1. 3 方法 患者均在发病后第7天进行检查, MRI检查使用GE公司1.5T MR扫描仪, 扫描序列为T1WI、T2WI、自由水抑制反转恢复序列, 参数为T1WI(TR=1960, TE=26 ms)、T2WI(TR=1368, TE=102 ms), 自由水抑制反转恢复序列(TR=9000, TE=160, TI=2000 ms), 激发数次(NEX)为2, 视野(FOX)为24 cm×24 cm。DWI使用GE公司1.5T MR扫描仪, SE序列扫描, 扫描层面与MRI平行, b=1000, 序列为TR=6000, TE=90 ms, 层厚6 mm。病灶侧检查包括异常中心区和正常脑组织, 避开骨及头皮组织。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检查方式的检出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DWI检出率为89.6%, MRI检出率为56.3%, 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纹状体梗死发生后, 与梗死部位的神经纤维有联系的远隔部位会出现髓鞘脱失、轴索分解、神经元死亡等继发性损害, 这些继发性损害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4, 5]。执行功能是有目标意向性的行为管理能力, 是前额叶外侧皮层控制调节的高级认知能力, 而额叶与大脑的其他部位联系广泛, 其他部位在出现损伤后, 会使执行功能出现中断, 基底核和前额叶的位置接近, 进而导致纹状体脑梗死患者的执行功能出现障碍[6-8]。

本研究对局灶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发现, 距离梗死部位较远的桥脑、延髓、丘脑等部位会出现异常的信号, 这是由于神经纤维发生变性、神经元坏死所致, 进而证实MRI检查能够发现脑梗死后继发损害。DWI检查是在传统的MRI成像基础上, 显示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性, 能够检测出早期细胞发生损害时自动调节障碍及体液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运动的改变, 对脑组织发生的病变情况具有高敏感性, 患者在发生脑梗死后, 能够对继发性损害进行监测, 从而反映出继发性损害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将DWI检查与MRI检查对比, DWI检查能够发现患者局灶性放射冠梗死后, 其同侧丘脑随着病程的延长, 神经元逐渐丢失和轴突变性, 证明DWI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P<0.05)。

综上所述, 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与执行功能障碍有关系, 根据使用DWI检查能够明确表现且诊断准确, 为临床提供准确的依据,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畅, 丰宏林.纹状体内囊梗死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 2013, 19(16):2933-2935.

[2] 郎悦, 梁庆成, 史晓东, 等.继发性远隔改变研究进展.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 20(4):246-248.

[3] 王子军, 秦超, 梁志坚, 等.纹状体梗死后红核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3, 39(10):612-615.

[4] 尚俊奎, 陈帅, 樊晓蕊, 等.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研究进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3, 40(Z1):470-473.

[5] 邱英良, 王宏伟, 彭述文, 等.磁共振成像与CT在诊断原发性脑淋巴瘤的特点分析.实用医技杂志, 2015, 22(5):502-503.

[6] 李宗亚, 秦超, 梁志坚, 等.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性损害的磁共振表现与意义.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2, 38(7):385-388.

[7] 梁红斌, 梁志坚.纹状体梗死后继发性黑质损害.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0, 18(10):756-759.

[8] 秦超, 梁志坚, 郑金瓯, 等.纹状体梗死患者黑质弥散变化的弥散张量研究.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0, 43(8):538-541.

[收稿日期:2015-10-19]

猜你喜欢
磁共振
做磁共振检查前需要注意哪些
灌注磁共振技术评价颈动脉系统狭窄或闭塞的外科治疗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产前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对胎盘植入诊断的准确性评估
磁共振,3.0T比1.5T更高级吗?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种植牙后可以进行 磁共振检查吗?
磁共振提示癌症就一定是恶性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