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黄龙 赵钰
【摘要】 目的 总结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1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2例中男112例, 女100例。年龄4个月~7岁, 其中<6个月1例, 6个月~1岁46例, 1~3岁146例, >3岁19例。发病月份:1~3月份19例, 4~6月份75例, 7~9月份88例, 10~12月份30例。发热209例, 无热3例;热峰37.5~40.5℃, 均数为(39.0±0.6)℃;≤38.0℃ 15例, 38.1~39.0℃ 60例, 39.1~40.0℃ 115例, ≥40.0℃ 19例。总热程1.5~7.0 d。血常规白细胞(WBC)范围4.41×109/L ~34.38×109/L, 均数为(14.09±6.99)×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5%~98%, 均数为(61.57±14.62)%, 其中<50% 38例(17.92%);淋巴细胞比例2%~74%, 均数为(28.31±13.40)%, 其中≥50%仅17例(8.02%)。有103例同时给予C反应蛋白(CRP)检查结果为0.94~92.00 mg/L, 均数为(24.02±18.16)mg/L。初诊时因咽峡部疱疹即确诊184例, 就诊后出现疱疹28例(分别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13例,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9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例)。就诊后疱疹消失时间为2~8 d。所有患儿均治愈, 无重症病例。初诊时即确诊的且有发热的178例, 其中使用抗生素44例, 未使用134例, 两组退热及口腔疱疹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婴幼儿, 夏秋季发病为主, 多见高热, 实验室检查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CRP升高较常见, 抗生素治疗无效。
【关键词】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临床分析;抗生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52
疱疹性咽峡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 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此病呈散发或流行, 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涎、拒食、口腔疱疹等。为了更进一步了解该病, 对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门诊收治的212例患儿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初诊即使用抗生素者, 进行疗效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本院门诊收治21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诊断标准[1], 且无下呼吸道感染、心功能不全、肝肾损伤、惊厥等合并症, 对212例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一般情况 212例患儿中男112例, 女100例。年龄4个月~7岁, 平均年龄(21.77±12.70)个月 。其中<6个月1例(0.47%), 6个月~1岁46例(21.70%), 1~3岁146例(68.89%), >3岁19例(8.96%)。发病月份:1~3月份19例(8.96%), 4~6月份75例(35.38%), 7~9月份88例(41.51%), 10~12月份30例(14.15%)。
2. 2 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209例, 无热3例;热峰37.5~40.5℃, 均数为(39.0±0.6)℃;≤38.0℃ 15例(7.18%), 38.1~39.0℃ 60例(28.71%), 39.1~40.0℃ 115例(55.02%), ≥40.0℃ 19例(9.09%)。其中就诊前发热天数0.3~5.0 d, 就诊后发热天数0.5~6.0 d, 总热程1.5~7.0 d。且就诊前发热时间越长者, 就诊后发热持续时间越短。初诊时因咽峡部疱疹即确诊184例, 就诊后出现疱疹28例(1 d 20例, 2 d 5例, 3 d 2例, 4 d 1例;分别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13例,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9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例)。就诊后疱疹消失时间为2~8 d, 其中2 d 28例, 3 d 56例, 4 d 83例, 5 d 34例, 6 d 9例, 7、8 d各1例。多在3~5 d内消失;消失较晚者均为就诊后才出现疱疹者。
2. 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范围4.41×109/L ~34.38× 109/L, 均数为(14.09±4.99)×109/L。其中<10.0×109/L 55例(25.94%), <15.0×109/L 66例(31.13%), <20.0×109/L 67例(31.60%), ≥20.0×109/L 24例(11.32%)。中性粒细胞比例5%~98%, 均数为(61.57±14.62)%, 其中<50% 38例(17.92%);淋巴细胞比例2%~74%, 均数为(28.31±13.40)%, 其中≥50%仅17例(8.02%)。有103例同时给予CRP检查, 范围0.94~92.0 mg/L, 均数为(24.02±18.16)mg/L;其中<20 mg/L
50例(48.54%), 20~40 mg/L 37例(35.92%), 40~60 mg/L 12例(11.65%), >60 mg/L 4例(3.88%)(其中>90 mg/L有2例)。
2. 4 治疗及转归 因发热、拒食、纳差等给予静脉补液及柴黄颗粒、口炎颗粒口服治疗, 体温>38.5℃给予布洛芬混悬液退热等治疗。其中有71例(33.49%)使用了抗生素, 初诊时明确诊断者45例, 初诊时未确诊断者26例。青霉素针8例, 头孢呋辛针63例, 疗程3~5 d。所有患儿均治愈, 无重症病例。为明确抗生素疗效, 选取初诊时即确诊的且有发热的178例患儿, 其中使用抗生素44例, 未使用134例, 比较两组患儿退热及口腔疱疹消失时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 多于夏秋季起病。临床多为突然高热、咽痛、流涎、拒食等, 查体可见咽部充血, 咽峡部有2~4 mm的疱疹, 周围有红晕, 病程1周左右。该病呈自限性, 治疗为对症处理。本组病例中年龄1~3岁患儿146例(68.89%), 而<6个月仅1例(0.47%), >3岁仅19例(8.96%)。这可能与<6个月儿童有母传抗体的保护及活动范围局限、接触病原体机会较少, 而>3岁者多已感染过此类病原体且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本组病例发热患儿占98.58%, 且>39.0℃的患儿为64.11%, 高于既往报道[2, 3]。
机体感染病毒时, 血常规多表现为WBC正常或下降, 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CRP不高。CRP为炎性时相蛋白, 其在组织损伤后6~8 h即可升高。CRP不受生理、免疫状态、药物治疗等影响, 对儿童炎性感染也是很好的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CRP在大多数病毒感染时血清浓度轻度升高或不升高, 在直接创伤和大多数细菌感染时明显升高[4]。本组病例血常规WBC>10×109/L为74.06%, 其中WBC>15×109/L者为42.92%, 中性粒细胞比例>50%者更高达82.08%, 而淋巴细胞比例≥50%仅8.02%;CRP≥20 mg/L者达51.06%, WBC、CRP升高比例均高于既往报道[5]。一方面可能与本组病例的感染病毒载量较大或对感染的炎性反应更强烈, 另也可能因均为需输液治疗病例(病情相对较重)而未包括仅需口服药物治疗者有关。
既往认为WBC及CRP同时明显升高时, 表明炎性反应为细菌性, 可大胆使用抗生素[6], 尤其在体温明显升高时。这也是本组有24.72%的病例使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对明确诊断的疱疹性咽峡炎且WBC、CRP明显升高的患儿, 在无明确的细菌感染临床表现时, 是否为合并细菌感染及使用抗生素是临床医生的困惑。本组资料表明, 使用抗生素与未使用抗困素患儿的发热及疱疹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以往的报道相符[7, 8]。再一次证明了病毒感染性疾病在无明确的合并细菌感染依据时, 不必使用抗生素治疗。
本组有22例患儿初诊时因未出现咽峡部疱疹且有扁桃体脓性渗出而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这提示我们在诊治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应想到可能为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表现, 扁桃体上的渗液非脓性而是病毒感染所致的伪膜[9]。待确诊后则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减少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综上所述, 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婴幼儿, 夏秋季发病为主, 多见高热, 实验室检查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CRP升高较常见, 以对症治疗为主, 抗生素治疗无效。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02-811.
[2] 牛韦红, 杨丽萍, 秦明月, 等. 150例疱疹性咽峡炎临床资料总结及分析.中国医药导刊, 2014, 16(4):661-662.
[3] 任淑红, 王英杰, 王德兴, 等.疱疹性咽峡炎102例分析.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1, 18(1):60-61.
[4] 康俊辉.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指导儿童炎性感染的临床用药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15):1752-1753.
[5] 李定印. 疱疹性咽峡炎56例临床治疗观察.基层医药论坛, 2012, 16(26):3467-3468.
[6] 曾敬波, 黄文清.快速CRP与WBC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评价.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7):1719-1720.
[7] 丁晓玲, 王丽红. 疱疹性咽峡炎90例临床分析.医学信息, 2014(3):151-152.
[8] 闻卓岩. 抗生素在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早期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 37(6):64-65.
[9] 张亚群, 陈志远.疱疹性咽峡炎合并扁桃体白色分泌物患儿20例临床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7):109.
[收稿日期:201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