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玉枝
【摘要】 目的 探析小儿秋季腹泻发病中轮状病毒的检验及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腹泻患儿, 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儿大便中的轮状病毒进行检验, 并总结导致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验, 在100例腹泻患儿中, 62例检出轮状病毒, 检出率为62.0%, 说明在诱发小儿秋季腹泻的诸多因素中, 轮状病毒是其主要原因, 并且男性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0.0%, 而女性患儿的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4.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诱发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在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时, 一定要及时找出发病原因, 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 秋季腹泻;小儿;轮状病毒;检验;临床意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013
小儿腹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 主要指的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急性胃肠道功能紊乱, 6个月~2岁婴幼儿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在临床上表现为呕吐、腹泻、脱水以及恶心等症状, 秋季和春季为该病的高发季节。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患儿发病后, 通常有1~3 d的潜伏期, 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往往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 比如营养不良、消化道感染、急性肾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以及中毒性肠麻痹等, 不仅威胁患儿健康, 还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诱发小儿秋季腹泻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真菌等, 因此, 本文重点探讨了小儿秋季腹泻发病中轮状病毒的检验及临床意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12月本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5例, 女45例, 年龄2个月~3岁, 平均年龄(1.1±0.7)岁, 所有患儿入院前, 均出现了尿少、排水样便、多饮、呕吐以及口渴等症状, 并且伴有精神疲倦、皮肤黏膜干燥以及高热等体征, 入院后, 经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结果确诊。
1. 2 试剂与方法
1. 2. 1 试剂 运用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生产的快速轮状病毒抗原酶标诊断试剂盒, 对患儿粪便标本中的A群轮状病毒抗原进行定性检测。
1. 2. 2 检测方法 在容器中放入适量的粪便, 然后将5 ml生理盐水加入其中, 均匀进行2 min的搅拌, 并且行离心分离。完成离心后, 将5滴粪便上清液体加入加样处, 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0 min后, 对试验结果进行观察。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秋季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的检出率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检测, 在100例秋季腹泻患儿中, 62例检出轮状病毒, 检出率为62.0%, 说明在诱发小儿秋季腹泻的诸多因素中, 轮状病毒是其主要原因, 可以作为临床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的有效依据。
2. 2 不同性别患儿之间轮状病毒的检出率比较 在55例小儿秋季腹泻男性患儿中, 33例检测出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0.0%;而在45例小儿秋季腹泻女性患儿中, 29例检测出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4.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疾病, 主要指的是病毒对肠道黏膜上皮细胞进行入侵, 使肠道细胞出现脱落、坏死以及变性, 降低肠道吸收钠、水的能力, 从而导致腹泻的一种疾病, 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并且近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我国小儿腹泻的人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 其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 位居第二[1], 6个月~2岁婴幼儿为该病的高发人群,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 身体各项机能尚未发育完全, 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 所以容易出现诸多并发症, 严重的情况下, 甚至导致患儿死亡。临床上在对小儿腹泻进行分类时, 将病因作为基本依据, 通常可以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腹泻两种。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小儿夏季腹泻一般由感染细菌所致, 在临床上表现为黏液便, 腥臭味比较浓;而小儿秋季腹泻则由感染轮状病毒诱发, 临床表现以稀糊便或者稀水样便为主, 但是没有腥臭味。
小儿腹泻具有比较复杂的发病因素, 由于患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 所以其发病机制也有所区别, 主要有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 如胰岛素功能明显障碍导致的腹泻、牛奶过敏导致的腹泻以及缺乏胰液导致的慢性腹泻等[2]。大部分致病的病原微生物通过污染的手、食物或者水等进入消化道, 一旦机体的防御功能明显下降, 大量微生物入侵肠道黏膜, 并形成一定的毒力时, 则容易诱发腹泻。比如, 轮状病毒进入肠道后, 会损害肠道的绒毛细胞功能与结果, 降低小肠黏膜回收水、电解质的能力, 从而出现腹泻。
轮状病毒是诱发婴幼儿腹泻一个比较重要的病原微生物, 秋季和夏季为高发季节, 通常情况下, 粪-口途径为其感染的主要途径, 临床症状以急性胃肠炎为主, 表现为渗透性腹泻病, 一般病程在7 d左右, 严重的情况下, 患儿会出现脱水症状。临床研究资料表明, 轮状病毒主要对小肠的上皮细胞造成感染, 损伤细胞, 从而出现腹泻, 甚至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恶化, 危及患儿性命[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轮状病毒检出率为62.0%, 并且男性与女性的轮状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轮状病毒感染是诱发小儿秋季腹泻的主要原因, 临床上在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时, 一定要及时找出发病原因, 重视轮状病毒检测, 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措施, 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杨长玲, 王一青, 张海军.口服轮状病毒疫苗防治小儿腹泻的疗效观察.中外医疗, 2011, 12(3):12-14.
[2] 赵桓, 韦美德.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结果的分析.广西医学, 2007, 9(8):1365-1366.
[3] 谢欢.小儿秋季腹泻发病中轮状病毒的检验及临床意义.健康必读, 2013, 12(1):369.
[收稿日期:2015-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