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电影创作与观众的审美默契

2016-02-23 07:48马婷婷
电影文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春片题材青春

[摘要]青春电影是电影中不可回避的题材。严格来说,青春电影并不能算是一种电影类型,但是近些年电影的发展使得青春电影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和特定的内容,使得青春电影有着固定的受众群体。本文分析了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探讨了青春电影的界定,近些年中国青春电影的创作思路和类型以及近些年其与观众之间关系的变化,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青春电影;观众;默契

近些年,我国青春题材的电影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大获成功,国产青春题材的电影进入了一个遍地开花的时期,随后出品的《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栀子花开》等多部青春题材的电影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青春题材的电影已经有了固定的观看群体,青春电影与观众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针对近几年国产青春题材电影大热的情形,本文进行了分析,对于青春题材的电影创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青春电影的界定

根据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青春题材电影的受众群体中,19~30岁年龄段的观众占了大部分,比例在一半以上,而近三成的观众表示,一个月观看电影的次数在3次以上,中国电影的观看人群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而对于电影类型的选择,近一半的观众表示介意,还有很大一部分的观众表示会注重电影的阵容和创作团队。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我国的青年文化逐渐发展起来,年轻人也逐渐成为观影的主体。而在电影的创作方面,青春题材的电影逐渐成为一个类型并占据了重要地位。20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两岸三地的大热,使青春电影掀起了一股浪潮,内地开始涌现大批青春题材的电影,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青春派》《后会无期》《左耳》《栀子花开》等国产青春电影开始呈现在观众面前,这些电影或者取得了一定的关注度,或者引起了一定的话题,开始被内地观众接纳。因此,青春题材电影究竟是什么类型的电影,需要有一个清楚的界定。

面对近些年青春电影的大热,笔者翻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并不能清楚地定义青春片的起源,对于青春片的类型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一些学者认为,青春片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其所表达的内容主要是青春时期的痛苦和尴尬,呈现的是青春的残酷。但是这些说法并不能精准地概括出青春片的特点,青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青春是一个群体,对于青春的阐释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还有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一般来说,青春片只是给角色一个年龄和身份上的导向,但是故事发展的导向和人物性格方面与青春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青春电影只是借助人成长发育转折的一个特殊时期,讲述成长中的喜怒哀乐。青春片只是对这一时期所发生的事情的概括和总结,青春电影的故事类型其实可以有很大的不同。如在电影《艋舺》中,讲述了一群处于青春期的少年的黑帮往事;电影《左耳》则可以说是讲述了青少年的爱情,是一部青春爱情片,这些电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因此对于青春电影是否可以定义为一个电影类型一直存在着争议。

对于题材和类型存在着一定的不同,我们首先要明确两者的定义。题材,字典中对此的解释是“文艺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和现象,由作者对生活素材经过选择、集中、提炼加工而成。有时也指作品所表现的生活范围”。类型,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具有独立的规则系统,同时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系统及整体性的特征”。从这两个概念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题材是一个对事物进行抽象化的概念,它本身并不存在任何的实体性的意义,是通过作者采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进行表达。如“青春题材”,我们不能定义其本身所传达的艺术价值。对于电影作品而言,题材只是电影的开始,它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对于相同的题材,经过不同的创作者进行加工和打磨,其所表达的思想高度是不同的,其所蕴含的艺术价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我国的电影发展过程中,曾经讨论过是否题材决定一切,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可以否定这一说法,题材当然对于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创作者的方向,因为题材的选择决定了创作者接下来的情感和创作激情,会影响最终的创作结果,但是它不能决定一切。而电影类型可以说是一个系统,一个电影的类型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创作团队的方向。对于某一类型的电影来说,对于人物的塑造、剧情的发展甚至题材的选择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于类型的定义,类是相似的意思。某种角度来讲“艺术的发展就是非类型—类型—非类型的辩证历史过程”,从人的艺术审美角度而言,同样“也是一个非类型—类型—非类型的辩证过程”。所以说,对于同一类型的电影创作,有着一定的规则和叙事手法,这是电影不断发展和进步的结果,这个电影类型的划定是不断进步的。

对于电影类型的划分,有着相应的利弊,电影类型的划分方便了电影的观看和赏析,但是对于类型电影的划分,从某种程度上掩盖了电影原有的思想主题,很多电影并不能单纯地将其划分为某一类型的电影,其所表达的思想主题是多重的。青春电影被划分为某一类型,究其原因,还是对于电影类型的划分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因此,国产电影在类型划分上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和变化。

二、国产青春电影研究

(一)国产青春电影创作分析

通过对国产电影进行脉络的梳理,我们可以得知早期的青春电影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文革”过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青春电影中的意识形态逐渐减弱,青春电影第一次春天的来临是在20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中国电影界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他们都不再年轻,因此在电影的主题方面更倾向于思考人生。这一代的导演更加倾向于展现岁月和历史的沉积,喜欢思考过去的岁月。而紧随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之后的中国第六代导演则呈现了不同的创作思路,他们对于刚过去的岁月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尝试挣脱以往宏大的叙事结构,构建了自己的艺术创作话语权,这一代导演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倾诉,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中,青春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关键词。而青春电影更指的是接近于当下的青春,如《山楂树之恋》中两位男女主人公虽然也是16岁左右的年纪,但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是20世纪的故事,离现代有些远,更像是呈现一段历史,因此这部电影不能算得上是青春电影。青春电影更倾向于年轻的创作者,他们的作品才更加贴近当下年轻人的思想。

在20世纪第六代导演的黄金时期,他们正值壮年,因此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春题材电影。这些电影题材的关键词就是成长,演绎青春在成长过程中的伤痛、迷惑和快乐,电影的主人公大多数也是没有步入社会的青少年,这些人大多数在生活上刚刚发生了大的变故或者波澜,步入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内心充满了迷茫或者受到了很大的创伤,在经历一系列的事件以后,终于得到了成长,对于自身的了解和未来的发展都有了一个认识和目标,精神层面得到了升华,最终走向了成人的世界。在这一时期出品了很多优秀的青春电影,代表那个时期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如张元的《北京杂种》《东宫西宫》《过年回家》;娄烨的《周末情人》《苏州河》;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扁担姑娘》《十七岁的单车》;路学长的《长大成人》;管虎的《头发乱了》;贾樟柯的《小武》《站台》等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主人公们充满了青春的气息,他们敢爱敢恨,对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无怨无悔。虽然这些电影表达的主题不同,但是在这些电影中青少年都有着这些特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那一时期的青春电影受到观众的认可程度较低,更多的是被专业电影人士讨论和学习,电影自我程度较高,与观众的契合程度低。

到了21世纪以后,中国开始全面开放,外来文化也开始广泛地传播。受到好莱坞等青春电影的影响,中国青春电影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电影体制也为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而发生了改变,青春片需要更多人的接受。因此,中国电影人对于青春电影进行了改变,中国的青春电影不再只是注重自我,而是更多地考虑观众的感受,让电影变得更加亲民。从电影的创作来看,青春电影更加迎合观众的口味,特别是年轻人的口味,而青春电影也开始有了固定的受众群体,观众在青春电影的指向下也有了更为明确的观影指南。《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等作品的成功归功于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青春,引发了观众的怀旧,让电影和观众之间实现了契合。

(二)电影类型的契合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更多的外来文化涌入中国,人们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青年人的思维模式和成长中的烦恼也发生了变化,青春成为很多电影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很多电影都吸收了青春的因素。好莱坞的许多电影为内地青春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素材,如《邦尼与克莱德》表达的是青年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逍遥骑士》则是一部青春公路片,呈现了成长中的烦恼;《歌舞青春》则是采用歌舞的形式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校园生活,这其中有友情,也有爱情的思考;《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则是完全在一个想象的时空中讲述主人公的成长蜕变。好莱坞作为具有成熟产业链的世界电影工厂,其对青春题材电影的把握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青春黑帮片、青春爱情片、青春喜剧片等类型被详细划分,青春片的题材可以说是包罗万象。这些电影都充分利用了美国的文化,将青春与民族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很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

从近年来我国青春片的发展历程来看,青春大多数与爱情结合在一起,很少与黑帮和打架等联系在一起,虽然港台地区有《艋舺》和《古惑仔》等青春电影,但是这并不符合内地的主流文化,也注定该类题材的青春电影不能出现在内地。因此,近几年内地的青春电影,都离不开对于青春爱情的探讨,爱情可以说是年轻人永恒的话题。青少年在青春期体内产生了大量的荷尔蒙,因此很容易发生感情,但是那一时期的青少年都还没有成熟,因此感情是纯真却又有些幼稚的,青春时期的爱情很难成功,所以那时候的爱情才更能引发人们的回忆和感动。那一时期成年人对这段感情有很多的束缚,这段感情可能就是在束缚与反束缚中不断升温的,同时这也让这段感情变得更加动人,而电影的叙事让其充满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受20世纪90年代日本和韩国青春纯爱电影的影响,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涌现了大批优秀的青春题材电影,引发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鸣,《蓝色大门》《听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是台湾地区青春片的代表;《小时代》《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栀子花开》等则是近几年内地青春片的代表,它们都取得了不俗的反响,引发了人们对于青春的回忆。这些电影的受众群体都是青少年,同时他们消费的是青春。而对于社会来说,要对电影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予以引导,引领广大青少年向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才能使得青春电影变得更加繁荣。

三、结语

青春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重要的类型,其对于青春的演绎、对于成长的探讨都可以引发观众的共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电影吸收了更多外来优秀的电影文化,国产青春电影同时也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越来越贴近观众的思想,越来越能有效地向观众传达电影的主题,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国产青春电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影之路,有了固定的受众群体,与观众之间实现了默契。本文分析了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国产青春电影与观众之间关系的变化,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谢建华.青春映像:中国青春电影的文化母题与创作趋向[J].当代电影,2010(04).

[2] 秦中书,余鸿康.新世纪以来中国青春电影创作价值观的现状与反思[J].中华文化论坛,2014(11).

[3] 徐建国.当代青春电影的叙事策略——以电影《致青春》为例[J].四川戏剧,2013(12).

[4] 钱春莲.多元不羁的青春书写——内地、香港、台湾青年电影导演青春片研究[J].当代电影,2010(04).

[5] 路春艳,王占利.物欲时代心灵的抚慰——近年来国产青春电影叙事策略与价值观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3).

[作者简介] 马婷婷(1982—),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猜你喜欢
青春片题材青春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青春不打烊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6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广电总局关于2015年3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通知
我的青春谁做主 爆笑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