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吴 霞
如何提高高中历史复习效率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吴 霞
复习,顾名思义,即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其多用于期中或期末考试之前以及高三备考时。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令学生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让学生有“成就感”。在大多人看来,高中历史复习是枯燥无味的。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之前的复习时间比较短,往往就几节课的时间。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避免做无用之功而浪费了宝贵时间,就成为探讨的焦点。下面笔者就日常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试题的灵活度越来越大,已经不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重现,而是大幅度地提高了对历史学科能力考查的层次和水平,着力加强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再认类的题量和分值。于是部分同学就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掌握基础知识已经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提高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将会无从谈起。因此要想提高历史成绩,前提是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不论是平常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还是最后的高考,考查的知识面都比较广,通常会涉及较多的内容,如此多的知识点要在短时间内记住,谈何容易?况且新课改以后,高中历史教材是以专题的形式编写的,知识的衔接性不强,时而中国,时而世界。与旧版教材相比,教材的系统性不强,知识点比较零乱,缺乏逻辑联系,给同学们的学习和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提高历史复习效率,同学们需要下一定的功夫。如果像学习新知识那样面面俱到,时间不允许;如果仅是对知识点的重复复习,那么有些同学就会失去兴趣,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就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把书上的繁杂知识点进行重新梳理整合、重组结构。
有同学曾提出这样的困惑:书上的基础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可是考试之后的结果却不令人满意。笔者对于这种现状进行了反思:一是同学们没有真正理解知识点,死记硬背;二是平常练习训练得少,不会学以致用。所以,一定要有学有练,练习是为了把学习的内容落到实处。因此在复习阶段有必要通过练习来发现之前存在的漏点、疑点、思维的盲点、能力的空白点。当然也不能搞“题海”战术,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加重学业负担,而且盲目做题也未必高效。练习不在于量多而在于精,需要选择一定数量和较高质量的典型例题来加强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老师的教最终要落实到同学们的学上,落实在同学们能力的提高上,故同学们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许多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习惯于传授新知识,忽视对同学们学习方法与解题方法的指导,对同学们表达的规范性、严谨性也缺乏有效的指导。这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历史思维的发展,反映在考试上则是失分太多。常有同学抱怨试卷上的题目基本上会答,主观题答案也写了一大堆,却拿不到高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这部分同学没有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方法。每次考试都会碰到老师没讲过的试题,这种情况下依然有同学能答对,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运气好,蒙对了,而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解题技巧,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同学们应该在做完一定数量的试题后总结答题规律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课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极端的现象:老师认为知识点以往都全部讲过,放羊式地让同学们自己复习;有些同学不知道自己的复习目标,也不清楚重点,复习课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读书。若想提高历史复习的效率,同学们应该制订复习计划和复习目标,明确一节课应该复习哪些知识点,哪些知识点是要了解的、哪些知识点是要必须理解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同学们应该发挥主动性,关注复习的结果,因为现阶段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来检验学习效果的。同学们应该在复习完一定的内容后,及时进行巩固,查漏补缺,提高复习效果。
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效果,提高考试成绩。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复习效果是一步一步提升的,考试成绩也是一步一步提高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同学经常抱怨,这次下了很大的功夫进行复习,为什么考试成绩就提高了一两分?感觉付出跟收获不成正比。遇到这种情况时,同学们不能抱怨,更不能泄气,要懂得“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因为,复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时间过程。没有一段时间的积累,复习效果根本就表现不出来。
综上所述,笔者总结了“整合教材内容,夯实基础知识”“适当练习,提高历史解题能力”“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巩固复习效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五种复习方法。同学们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总之,对于如何提高高中历史复习效率,许多老师或多或少地都做出过一定的尝试,并形成了一些理论和方法。以上仅是笔者个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如有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