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成
(甘肃省临夏县新集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临夏 731800)
猪肺疫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唐志成
(甘肃省临夏县新集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临夏731800)
猪肺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经常和其他疾病并发感染,死亡率高,给养猪场带来很大的损失。本文对猪肺疫的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供参考。
猪肺疫;流行特点;诊断;防控措施
猪肺疫又称作猪巴氏杆菌病或者猪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此病以败血症、咽喉炎和胸膜炎为特征,以咽喉肿痛、呼吸困难和高热为主要特征。多发生在春秋气候骤变的季节,常于猪瘟、猪流感合并,呈散发性,一般很少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3~12月龄的猪只。
猪肺疫常是外源传染发病,例如,由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等带来病菌,经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染发病。猪只体内寄生的弱毒菌株在外界环境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也可以导致发病。猪肺疫的发病有很多诱因,在甘肃省多发生在秋冬和冬春之间,气候阴湿寒冷,气候聚变是发生此病的主要诱因。长途运输或者频繁调圈也常诱发此病,一方面是增加了传染的机会,另一方面猪体疲劳,对新环境不适应,抗病力降低。
由于病猪受侵害程度不同,在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2.1最急性型
病猪高热不退,精神萎靡、食欲废绝、咽喉肿大、呼吸困难、气如抽锯、口色赤紫,常1~2d窒息死亡。
2.2急性型
高热不退,咽喉部位发红、肿胀,坚硬,向上可以延伸到耳部,往后可达到胸前。呈犬坐式伸长头颈呼吸,腹侧、耳根、四肢内侧有红色斑点,一经出现呼吸症状,口鼻流出脓液,则很快死亡,死亡率达95%以上。
2.3慢性型
病情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或者出现关节肿胀,皮肤湿疹,下痢等症状。一般经过半月因衰竭而死亡。
健康猪的消化道和呼吸道内常有巴氏杆菌存在,因此仅有巴氏杆菌的存在,不能说明病性问题,必须从流行、病状和剖检等方面综合判断,必要的时候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3.1细菌学诊断猪的巴氏杆菌无论在生前死后都可以从血液中培养分离出来,另外在剖检后的器官组织中也可以达到大量的猪巴氏杆菌。猪巴氏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可以通过涂片镜检、分离培养来确诊是否存在此菌。
3.2鉴别诊断
3.2.1猪肺疫与猪瘟、猪丹毒的病状发展不一致,猪肺疫最急剧,并表现肿颈,呼吸困难,从口鼻流出泡沫等特有病状。而猪瘟和猪丹毒都没有肿颈的情况,呼吸器官的病状也不剧烈。
3.2.2在剖检上猪肺疫和猪瘟区别明显。猪肺疫全身普遍出血,皮下组织点状出血弥漫各处;猪瘟没有如此严重。猪肺疫全身淋巴结出血,断面全红;猪瘟的淋巴结断面边缘出血。猪瘟肠道有扣状溃疡;败血性猪丹毒皮肤上没有红疹,但有出现成片发红,病猪的咽喉部没有肿胀。
3.2.3细菌检查时,猪瘟没有细菌存在,猪肺疫又两端浓染的小球杆菌,猪丹毒则见有纤细稍长,正直或者微弯的小杆菌。
4.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可能降低抗病力的因素。饲料要多种多样,营养丰富,圈舍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不要过于拥挤,有适当的运动,大小猪要分圈饲养,固定专人。新引进的猪要隔离观察一个月以上再合群并圈。圈舍要定期用10%的石灰乳加2%的火碱混合溶液,或者用20%的石灰乳和30%的草木灰水交替消毒。
4.2每年定期注射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两次,用量味5毫升内股皮下注射。注射后14d即可获得将强的免疫力,免疫期为半年。
4.3发生猪肺疫以后,首先是确诊病性,隔离病猪,对假定健康猪用免疫血清进行预防,用量为小猪10~20mL,中等猪为
20~30mL,大猪为30~40mL,进行皮下注射,经过一周以后再注射疫苗;对病猪分别进行治疗。
4.4治疗方法
4.4.1免疫血清疗法:发病初期可以注射抗猪肺疫血清,效果良好。一般用量为0.4mL/kg·bw,皮下和静脉各注射半量。如果过一天体温没有下降,再按以上剂量注射一次。如果病情严重的可以按0.6mL/kg·bw的剂量,最好1/3静脉注射,其余的皮下注射。
4.4.2磺胺类药物疗法:用10%的磺胺噻唑钠溶液肌肉注射有一定的疗效,用量为体重50kg用50mL,以后每隔6h注射25mL,但是一般每天注射2次,一次50mL,一直到食欲恢复。
4.4.3中药疗法:白药子9g、黄岑9g、栀子6g、连翘6g、大青叶9g、知母9g、炒牛蒡子9g、炒葶苈子3g、灸枇杷叶9g、桔梗6g,水煎取汁,用细导管灌服,每日一剂,连服3剂。同时用针灸辅助治疗,主穴为苏气、肺俞、断血、锁喉、膻中,高热时配以血印、尾尖,食欲不振时配以山根,玉堂。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