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崇梅 齐恩乐 廊坊师范学院
廊坊智慧城市建设中人文精神的提升
孙崇梅 齐恩乐 廊坊师范学院
摘 要: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廊坊市成功入选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借助这个契机,廊坊正努力建设智慧城市。已经越过起步期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如今也面临多个有代表性的难题。智慧城市建设偏重于技术、 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而忽略了其配套的人文精神。城市人文精神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只有多管齐下、综合调控,才能向更高水平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 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
2015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5064 课题组成员:孙崇梅,齐恩乐。
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中共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在各地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不同地区在建设当中亦暴露出一些问题。大多数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发展重心集中在信息技术的自然科学上,忽略了人文精神对整个城市思想的主导。把智慧城市建设简单地作为信息化和设施现代化建设,以致落入形象工程的窠臼。
(一)“智慧城市”的理念
2008年“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概念出现之后,引发了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所谓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生产力水平,优化城市的资源配置,提升消费水平,减少资源浪费。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和可持续成长。
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智慧城市,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建设智慧城市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城市管理、产业升级、民生幸福面临的问题,提升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城市人文精神的理念
所谓的城市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在精神方面所形成的并得到全体市民所认同的理念、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一座城市的核心和灵魂。
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精神气质和魅力所在,是一个城市独特的历史底蕴、现实风貌和未来愿景的展现。它就像城市的名片,镌刻着这个城市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渊源。
截至2015年4月7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遍布全国各地,达到484个。智慧城市涵盖了智慧政府、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气象等,但其核心是人,智慧城市的真正落脚点是惠民。
(一)“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其内涵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为焦点,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细致的“智慧民生服务”,使城市居民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核心应用体系,体现人在城市中的核心价值,这样的智慧城市才有生命力。
(二)人文和价值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高目标
伴随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和“管理”只是手段,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才是智慧城市的根本,人文和价值才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高目标。城市建设的最高目的,是既要有物质与技术的便利,有制度和秩序的保障,还要有人的幸福和梦想。任何单一型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由于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必然导致城市的片面发展。
(三)城市人文精神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
城市人文精神作为城市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个城市要有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形成一种具有精神凝聚力的城市人文精神,否则就难以形成共同奋斗的合力,所以在现代化的环境下,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既是满足个体精神世界的需要,也是打造城市软实力、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内动力的需要。
所以,智慧城市建设不是互联网络和冰冷冷的数据的简单叠加,应该充满人文关怀,需要融入人文精神。
2013年1月,廊坊市成功入选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借助这个契机,廊坊正努力建设智慧城市。近年来,随着公务云计算中心、数字城管等多个亮点项目的投入运行,这个“京津走廊”正逐渐“智慧”起来。但去年以来,已经越过起步期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如今也面临多个有代表性的难题,原因之一在于忽略了人文精神对整个城市思想的主导。城市人文精神缺失,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智慧城市建设偏重于技术、 基础设施和应用服务,而忽略了其配套的人文精神。发展重心集中在信息技术的自然科学上,把智慧城市建设简单地作为信息化和设施现代化建设,忽略了人文精神对整个城市思想的主导。在信息公共服务领域,一些工程往往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如智慧公交电子站牌、便民综合服务岛等面临着生存考验。
2.政府官方主导有余,缺乏公众的参与互动。廊坊智慧城市建设中,忽视了民众的参与。享受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各种便利和智能化服务,反而民众却对它认知甚少。目前没有采用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社交(微博、微信)等新潮流技术设计成一个能够与公众充分互动的系统,无法集合公众智慧用于城市管理。
3.“信息孤岛”现象存在,信息开放程度亟待提高。城市各部门在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中虽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如:人口、企业、交通、环境、医疗、教育、犯罪信息等),各部门将数据看作是部门的私有财产用来谋利,而不共享给其他部门,更不对公众开放。如今,数据部门私有化已成为普遍现象,这一状况其实已经构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大障碍。
4.地方优势发挥不足,个性色彩难以彰显。廊坊的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的一种问题,就是个性不足的现象。廊坊是一片文化积淀深厚而富有生机的土地,尤其是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也大幅度提高。而这些优势在智慧城市中没有彰显出来。
城市人文精神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多管齐下、综合调控,才能向更高水平推进。
1.树立全新的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智慧城市不但是技术上的创新,而且也是理念上的创新。“以人为本”在全面建设智慧城市中必不可少。作为政府首先应当正确认识到智慧城市的内涵,明确智慧城市的目的,转变理念,真正为人民服务。
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有效营造了城市人文精神氛围
政府引导建立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平台,努力实现各级政务部门电子政务网络全覆盖。发挥政务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作用,增强政务公开的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政府引导大众媒体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积极作用,营造有效的城市人文精神氛围,增强城市向心力。可采用休闲娱乐、时事政治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并借助现代媒体网络,增强活动的实效性,逐步将人文精神融入市民的生活与心灵。
3. 扩大公共领域空间,培育现代市民参与精神
扩大公共领域空间,培育现代市民参与精神,也是我国城市人文精神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和采取的重要路径。为市民打造一个积极参与的平台——公共领域的空间。可以通过当地的电视、报纸、网上论坛等形式,打造一个城市市民都可以参与的公共领域空间。在这一开放空间里,人们可以通过讨论、辩论以及思想交流的形式,对这个城市每天发生的各种事情发表言论,从而扬善贬恶,出清去浊,最终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共识。
4.优化居民环境,着力打造城宜居城市
智慧城市不但要有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支持,还要有智慧的政策、智慧的政府和智慧的环境,这些都应该服务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建设智慧城市应大大提高居民生活的便捷性和完善性。大到城市实时监控系统下的道路路灯、雾霾治理、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等,小到人们利用智能手机终端查询航班动态、交通拥堵状况等生活信息。智慧城市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增强城市管理智能、公共服务普惠、政府效能提升,最终使市民生活更加便捷,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5.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塑造城市独特精神风格
廊坊市作为一个新兴的小城市,要在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导入全新的创新发展理念,深入挖掘自身固有的特色历史资源和人文精神特色,提炼和涵养城市人文精神,并使之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个性魅力的内力。智慧城市建设中城市人文精神的塑造,从根本上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因为由于这些非物质文化很好的展示了该城市的生活、人情、风貌,体现了该城市的历史人文传统,因此有利于塑造一 个城市独特的人文精神风貌。
6.重视加强城市高等院校建设,推动文化传媒发展
所谓重视加强大学建设,推动文化传媒发展,是指在人文精神的建设过程中,城市要加强大学的发展和文化出版传媒的发展,因为在现代意义上,这是人文精神建设的主要发展源与传播方式。大学所独有的文化特色,使得大学文化一直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出版传媒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播工具,与城市发展和人文建设紧密相联,时时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途径。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提升城市人文精神建设水平,使其能更好得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最终使廊坊成为既有好的经济生态,又有好的文化生态的“幸福廊坊”。
参考文献:
[1]秦海林,康剑:《准智慧城市的政府角色》《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2011.08
[2]韩银菲, 陈伟惠,焦勇兵:《另一只眼看宁波智慧城市建设--宁波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文精神维度构建》《经济研究导刊》2014.03
[3]张梅燕、宋拥军:《苏州建设“智慧城市”的定位思考》 《商业经济》 2013.08
[4] 张梅燕:《“智慧苏州”重点推进项目的建设成效、共性问题及对策建议》《对外经贸》2014.11
作者简介:孙崇梅,廊坊师范学院思政部教师,副教授,在职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