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和谐视野下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2016-02-22 14:14赵桂夏兆平
科技视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认定高校

赵桂 夏兆平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实现助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果最优化,实现社会发展和教育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视野;高校;经济困难;认定

国家自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高校在校人数明显增多;同时加上社会救济保障体制不完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使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和普通学生相比,高校贫困生在升学、就业、人际交往、社交活动中面临更多的困难,这势必影响到教育公平的实现,影响到高校和谐校园的建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2007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意见指出建立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可以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资助成为高校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实施教育公平政策的重要举措。

1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1.1 学生家庭收入信息及其可支付信息难以核实

高校要求新生入学报到时提交《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用来核实学生家庭经济和影响支付学费等信息。但是,一直以来,由于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和民政部门审核不严格,许多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获得了困难证明,从而导致识别真假贫困生工作的难度增加。同时,因为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数量逐年增多且生源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对提供的信息也难以逐一核实。

1.2 学生在校消费情况难以掌握

目前很多高校通过学生校园卡的刷卡记录快速地掌握在校学生学习生活消费支出,再对比在校所有学生消费情况来认定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但是随着校园后勤化建设,学校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学生在校园消费不仅仅局限在食堂。伴随着网上购物和支付宝、微信等支付方式的兴起,仅仅通过校园卡消费来判断,就会显得很片面。因此,学生校园卡每月在校消费状况的数据,只能作为判断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参考之一。

1.3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客观标准量化

认定家庭经济苦难学生涉及的因素较多,贫困程度难易量化,认定难易标准化。比如生源地地区的经济水平不一样,或许在某地贫困,在另一地区可能属于条件好的。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本身差异很大,不能单单从某一点来给出量化。所以高校在认定过程中,必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2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策

2.1 确定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思路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工作思路”核心内容是通过多种渠道全面、广泛的收集信息。“全面”的信息确认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广泛”的信息能让我们确认学生信息足够可靠。

从信息的来源和内容来看,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时提供的《家庭调查表》,以便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比如生源地,家庭人口情况、人均收入、经济来源状况等;“贫困生证明”,具体了解贫困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对于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可以优先认定,而且“贫困生证明”需要每年定期更新;学生同学、室友、班主任、辅导员的意见;学生本人在校的学习生活消费情况等。

从工作组织的方面看,让班级学生干部作为认定小组成员,因为他们熟悉了解身边同学,立场相对比较客观公平;认定过程来看,主要包括:学生本人申请,再由班级同学推荐、班级评议、年级复议与平衡、院系审核与上报、学校公示。

2.2 形成完善的“认定小组评议”工作方法

在认定实践中,建立“调查、走访、评议、平衡、认定、再教育”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流程,逐步形成完善的“认定小组评议”的工作办法。

调查:以学生提供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贫困生证明”、“贫困生申请表”,结合“民意调查表”作为基本依据,进行情况、数据统计,最终形成《班级贫困生情况分析表》。

走访:根据《班级贫困生情况分析表》的具体情况,主要通过个别谈话和走访学生宿舍的形式深入了解情况,并请学院教师在寒暑假回家探亲时,去经济困难学生所在地抽样实地走访。

评议:在辅导员、班主任的参与下,成立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班主任召开班级贫困生认定评议会议。通过集体讨论认定,并进行排序,形成初步的贫困生认定推荐名单。

平衡:在学院领导、辅导员的参与下,成立年级、学院贫困生认定小组。年级贫困生认定小组根据各班级贫困生认定情况,比较排序、各档次的贫困情况,提出变动情况意见,交学院贫困生认定小组会议讨论,按学院、年级总量控制,平衡各年级、各班级贫困生名额数量和档次,形成学院贫困生名单,公示后提交学校助学办公室审定。

认定:学校助学办公室根据各学院提交的“贫困生认定初步名单”,再对申请人的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核,由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小组审定并公示。

再教育:对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诚信教育要贯穿于认定工作的始终。教育既是目的,又是提高认定工作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2.3 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认定的信息平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的建设,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贫困生认定的信息平台。通过网络化系统,及时进行贫困生信息的网络申报、认定、建档,并关联贫困生校园卡等信息及时跟踪监督,开通动态调整提醒等功能。通过网络数据的分析,准确把握贫困生的个人动态,学院、学校贫困生的整体发展趋势,及时调整资助重点和改进方法,提高认定的运行质量与效率,减少高校经济困难生认定的成本。

2.4 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的管理机制

首先,国家应该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动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地方政府加强监管,推出负责制,作假要深究,要担责,从源头上保证经济困难学生家庭信息的准确性,减少弄虚作假现象;在学生入学后,高校应该建立监督核查机制,可以通过电话调查,寒暑假抽样进行实地走访,来摸清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对于真实情况,要进一步做好资助工作,对于作假的学生,要取消认定,并进行教育批评;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要加强诚信教育,同时建立贫困生认定动态调整机制,有些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奖励和自己兼职,或者家庭条件好转的情况下,高校可以不再将其认定为经济困难学生,有些因为突然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贫困的学生,通过认定给予一定的资助。

2.5 由“无偿资助”逐渐向“公益性有偿资助”转变

目前我国高校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中,正在由“无偿资助”逐渐向“公益性有偿资助”转变。对于受资助的贫困生,让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成一定的公益性劳动,使其抛弃“等”的思想,让其意识到有付出才有回报。有助于减缓受助学生受资助时的心理压力,增强贫困生的自尊心,培育贫困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更好发挥高校资助帮困育人的功能。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趋向公平的重要问题。在高校内外、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做好这项工作,一定会在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瑛,张晓燕.当前高校贫困生的认定策略[J].成才之路,20O8(34):6.

[2]张昭.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高校家庭经济学生的认定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9.

[3]胡全仑,宋亚飞,张志浩.浅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规定与实践[J].教书育人,2011.15.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认定高校
试论继父母子女间抚养教育关系的认定
浅析劳务派遣法律关系的认定
警务处置中家庭暴力的认定
浅析我国交通事故认定和交通肇事罪之间的关系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