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与遗产——深析立体主义产生的背景与诱因

2016-02-22 03:59秦晓楠
设计 2016年1期
关键词:立体主义诱因时代背景

秦晓楠

摘要:作为颇具影响力的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立体主义是特定时代与环境产物。本文旨在通过对立体主义产生时代背景的解读与归纳,探析导致其必然出现并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更系统地加深人们对立体主义来源的认知。

关键词:立体主义 时代背景 诱因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090-03

关于“立体主义”(Cubism)一词,《辞海》中给出了如下释义:1907年出现于法国由毕加索和布拉克发起的一种现代美术流派,其序幕与开端便是1907年毕加索的布上油画《亚威农少女>(见图1)。然而“立体主义”一词的由来归功于1908年评论家L·沃塞列斯在一篇报道中发表了对布拉克《埃斯塔克的房子》这一画作这样的描述:“布拉克将一切都简缩在几何图形和立体之中……”立体主义一词便由此产生确定。立体主义绘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度简化概括出物象几何形体;多视点的描写;对画面中的物象进行一种符合内在逻辑和思考的分解与重组;运用拼贴手法来还原物象的真实的物理属性;在二维平面中描绘三维空间,并将四维概念一时间引入平面中。

立体主义是西方艺术演变中的一次华丽转型,没有一种艺术流派能从根本上撼动西方传统艺术的美学观念和写实原则,它的产生与发展无疑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西方现代艺术。然而它的出现绝非偶然,它是特定时代和环境的产儿,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它的产生受到那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众多客观以及主观因素影响,诸如现代哲学,科学技术、非洲艺术等。当然最直接的因素当属有着“现代艺术之父”之称的法国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 1906)。本文将解读立体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探究与分析影响其产生的诱因。

一 非洲艺术——立体主义的创作灵感与源泉

提及非洲,或许人们脑海中第一闪现的画面是热情洋溢的非洲舞蹈,亦或是无垠的非洲草原。然而对于立体主义绘画来说,非洲这片大陆孕育出了灿烂而震惊欧洲世界的艺术元素一木雕,这一元素给予它丰富的创作灵感与源泉。

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国迅速紧密联系起来。发达的航海技术和精准的航海定位拉开了全球文明交流的序幕。然而地理大发现对于某些国家来说简直是梦魇的开始。为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欧洲很多国家开始进行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葡萄牙便是最早开始这一掠夺式行径的。非洲艺术正是通过殖民扩张被“交流”到欧洲。随着以英国为首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的展开,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运用,此后汽船、蒸汽火车陆续问世。这场技术革命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与联系。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作革命爆发,蒸汽被电力所取代,日益成熟的科技导致欧洲更多国家加入殖民掠夺与扩张的队伍中。据有关史料记载,英国用军事武力于1874年和1897年分别征服了库马和贝宁,掠夺了大量珍贵的铜铸、象牙雕刻的艺术。于是有着强烈内在精神,蕴含神秘气息的非洲木雕艺术开始慢慢渗入西方,并逐渐成为欧洲人收藏、研究和把玩的古董和战利品。

非洲木雕的魅力在于其非精雕细琢去写实刻画形象,而是通过一种整体写意的方式,丝毫不刻意追求逼真,简约且传神地塑造形象。这种崇尚自然与简朴,完全自由的创作动机源于非洲人神灵、祖先的崇拜和信仰。法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马尔罗这样写道;“黑非洲造型艺术的特色在于用有棱有角、坚实可触的体积感表示某种独立空间的存在,同时利用一种内在的力量使各个分散的部分组合,形成一个具有永恒结构的存在”。木雕人物的双眼看似无意间戳上的小洞,嘴巴也似不经意间划开的一条口子,鼻子更是被高度概括抽象成几何形体,人物整体的造型取其势而去其形(见图2,3)。这种简单、古朴、大胆、夸张却透露着内在力量的处理手法强烈吸引着西方现代艺术家们,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语汇。立体主义艺术家们正是从非洲木雕中这种大胆运用几何形体概括和抽象化的写意手法里获得教益,激进式地发展与超越。

毕加索第一次接触非洲艺术并为之震撼源于1907年的一次偶然机会,朋友安德烈,德朗劝说毕加索去参观当时巴黎人种史博物馆举办的非洲手工艺品展览。尽管跳蚤市场糟乱的布置令他不屑,但那些陈列的雕塑以其独具一格的造型和内在气质深深吸引着他。正是这次偶然的机会使毕加索结缘非洲艺术。他说:“这些面具并不是任何雕塑品,根本不是,那是一种神奇的东西,是一种具有魔法和咒术力量的神物。……我长时间地盯着它,终于慢慢明白过来,某种深刻的转变正降临到我的头上。”从毕加索的这番言辞不难看出,在西方传统写实技法走向瓶颈之时,非洲艺术品为西方带来了全新的气息和视觉观感。毕加素正是从这些艺术品中汲取艺术养分并进行初期阶段的尝试,摈弃欧洲传统绘画中注重透视、注重客体真实再现的老套路,而转向对事物直观的感性认识。可以说,非洲艺术在立体主义的尝试阶段带给毕加索无尽的创作灵感和原动力。

西方的殖民扩张为非洲艺术的引入提供了艺术交流的平台,可以说,非洲艺术如同一剂兴奋剂,为当时创作灵感近乎枯竭的画家们注入了强大的能量。如果说这一行径背后的积极影响是无心插柳的话,那么工业革命冲击下摄影技术和照相机的诞生,便给了西方传统艺术迎头一棒。

二 摄影技术的冲击——立体主义产生的客观因素

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标志着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这使得生产力和生产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这场技术革命的春风随后吹到了摄影领域,然而它却令西方传统绘画中再现和记录功能的优势丧失了。

法国发明家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Joseph NicephoreNiepce,1765-1833)于182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相机的雏形。他利用“日光摄影法”,将涂有沥青的金属板放置在装有镜头的暗箱中,经8小时曝光,再经薰衣草油冲洗后得到影像照片,于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张影像照片《窗外》在1826年诞生(见图4)。然而这种“日光摄影法”因其感光度低的弱点,导致其无法成为日后实用的摄影技术。随后,法国发明家路易,达盖尔(Louis iacques Mand Daguerre,1787-1851)进行了改良,他使用银盐涂抹在铜板上来增强感光度。1837年,一种实用的摄影技术“达盖尔银版摄影术”问世(见图5)。1839年,达盖尔将这一技术公布于世,标志着世界公认摄影术的诞生。endprint

十九世纪的欧洲经历着摄影技术从无到有的过程,然而照相机的发明与使用却带给西方传统绘画致命的打击。在摄影技术的瞬间精准成像面前,西方传统绘画赖以生存的写实技艺是如此不堪一击。如此尴尬的境遇迫使艺术家在绘画领域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寻求一种摄影技术都无法企及的新的视觉世界。工业革命的冲击催生了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的出现动摇了西方传统绘画中纯粹模拟和再现客体写实技法的权威地位。艺术家们开始思索艺术未来的方向,由此西方现代艺术应运而生,其表达的艺术理念与以描摹与再现客观世界为目的的传统艺术背道而驰,这种质的转变体现在描绘对象从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向艺术本质以及艺术家本身转移,它是对传统的反叛与颠覆,强调的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感受。立体主义作为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出现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为防止艺术走向消亡的必然产物。

三 反理性的现代哲学——立体主义的“精神养料”

传统的绘画原则和理念就好比一座丰碑,有人崇拜、仰视,亦有人想要挣脱传统的枷锁,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释放身为艺术本应拥有的自由表达的天性。从古希腊文化开始,毕达哥拉斯学派便将“美即是和谐”的标准延伸到绘画领域,他们认为恰当的比例会产生美感,“黄金分割”便始于此。古希腊时期形成的“模仿说”更是认为艺术的本质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此后,西方艺术便将惟妙惟肖地写实与再现客体作为美的标准,这套美学标准统治了欧洲两干余年,并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巅峰。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以透视学和解剖学为支柱,不同画家呈现的风格迥异,但其本质都是在写实主义指导下的衍生物。

英国形式主义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这样写道“再现常常是一位艺术家缺点的标记。一位低能的画家如果无力创作出哪怕能唤起少许审美情感的形式,他将会通过暗示生活中的情感来弥补这一点,而为了唤起生活中的情感,他必须使用再现的手法”。

随着写实技法优势的褪去以及古典艺术的没落,现代主义反对理性、关注主观意识的哲学思潮开始盛行。西方现代艺术便是于这样的社会思潮中生根萌芽并日渐茁壮。西方现代绘画的哲学思潮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中汲取养分,批判纯粹理性,把形式与内容形而上学地割裂开来,旨在强调用主观意志取代和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现出绘画的无意识、无内容、无客观,只追求感官刺激和形式玩味。西方现代艺术正是从唯意志主义、直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等哲学和心理学汲取精神养分。

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论的创始人亚瑟.叔本华(ArthurSchopenhauer,1788-1860)是最早开始批判理性主义的。他认为意志才是世界的本源。世界上万事万物甚至是无机物皆有意志,意志独立于人的表象而存在,支配着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活动。他的反理性思想深刻影响了另一位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尼采的“生命意志”理论便是从叔本华那里获得的启示,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尼采对传统的理性进行了猛烈抨击。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并未因财富的积累而收获幸福,机械的模式和原则压抑着人的天性,使人失去创作的激情、自由和冲动,最终使得现代文明颓废不堪。尼采的思想极大地推动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发展。作为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指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根本动机便是潜藏、压抑于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本能,即潜意识。这一分析心理学打破了传统心理学由外向内探索的方式,向由内而外、由深及表的形式转变,为反理性主义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作为20世纪初在法国颇有声望的反理性主义代表人物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对哲学以及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直觉、无意识等问题有着深刻见解和透彻分析。他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围绕事物自身,另一种则是关注事物内部的本质。柏格森的理论强调的是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必须抛弃描绘客体在现实中的表象和意义,用自由、主观的想象去表达和传递情感和思想,而非对现实的客观反映。

这些反理性哲学和心理学思想为立体主义艺术家们的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精神养分,有利于他们以释放内心自我、突破传统教条的方式来表达个人理念。

四 塞尚的艺术理念与表现手法——立体主义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在既往的艺术形式里,准确逼真地描摹自然物象的客观性是艺术家们追求并引以为做的技艺,是他们为生计而依赖的表现手段,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写实技法在西方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撼动的霸主地位。但社会在向前发展,人类开始不满足于眼前的“真实”,他们更需要具有时代感的感官刺激来打开他们被蒙蔽了许久的双眼。于是文艺复兴时期发展鼎盛的再现论逐渐衰落,在这欧洲艺术需要转型的关键时期,印象派打响了反叛传统艺术的第一枪,成为西方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画家已不再单纯地以模仿客观事物为目的,而是更加关注色彩和光的运用。他们不再依赖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而是通过思维,捕捉和揣摩在自然光下瞬息即逝的景象作画。笔法粗放、急速、变化多端,色彩丰富微妙。

艺术史上的任何一次革新都无法脱离历代艺术流派和前人夯实的基础而存在,对立体主义的产生有着最直接影响的无疑是“现代艺术之父”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立体主义画家、理论家梅景琪、格莱茨在他们的《立体主义》(cubism) 一文中这样写到:“理解了塞尚就意味着预见了立体主义。”作为印象派画家的塞尚,其后期艺术创作中对物象内在造型和结构规律以及多点透视的运用,对立体主义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

从1878年至其去世的这近30年间,塞尚的注意力转移到潜心研究物体内内部结构中。在他后期的艺术创作中有着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尊重自己直觉印象和视觉分析的前提下,对繁杂的物象进行局部的分解和归纳,最后简化成由若干个几何形体的构成物。如后期的布上油画作品《玩纸牌者》中(见图6),塞尚将人物概括成几个大的几何形体的组合,人物的头部可被看成是一个圆球体,手臂和躯干则被简化成大小不一的圆柱体,这些几何形体被统一于同一画面中。这种个性化的几何形体的构成方式并非是枯燥的程式,而是画家对每一物象深入认真地研究、分析、整合,终而实现的过程。

然而,塞尚对立体主义的影响绝非仅仅体现在几何结构的概括,还体现在他开创的多点透视这种处理空间关系的表现手法。他笔下的人物、静物或是风景都展现了这种变形性的表达方式。塞尚并不认同焦点透视是表达艺术的唯一法则,而更加侧重用移动、围绕等方式多角度地、主观地分析与处理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他认为“方法源于跟自然的接触,随境遇而发展,它的形成源于个人的感受,审美观及由此构成的表现过程。”他后期的创作《有水果篮的静物》(见图7)以稳重和谐的构成,简化的几何形体以及丰富的色彩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然而仔细观察画面时,便会发现摆放静物的桌子左右两端竟不在一条直线上,盛放水果的篮子几乎未能平稳安放在桌子上。这种令人不解的现象在塞尚后期的静物作品中屡屡存在,然而这并非是塞尚的疏忽,而是在同一画面中由于多视点地描绘物象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如同20世纪初创作的布上油画《远眺圣维克多山》那般(见图8),塞尚有意识地用巧妙的艺术手法来处理画面中空间的距离和维度。这个时期的他常会根据构图的需要和自身的直觉分析来放置前景与远景中物象在画面中的具体位置。在色彩的处理上,减弱前景的明度而夸大远景的纯度和清晰度,使前景产生后退,远景向前的虚幻感。塞尚将这种刻意而为之来压缩画面空间纵深感的艺术手法称为“过渡”(passage)。

尽管关于绘画,塞尚只为后人留下了只言片语的记载,也未能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来阐述他艺术创作的方法和形式。然而他开创的几何形体的构成以及多点透视的表现手法为后人提供了多种学习借鉴的途径。以毕加索和勃拉克为首的立体主义画家正是在继承了塞尚的艺术理念并凭借个人的才气进行大胆革新与突破,在20世纪的西方艺术史上,掀起了一场震撼的视觉革命。

结语:

立体主义的产生有着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摄影技术的冲击、现代反理性思潮的推动、非洲雕刻艺术的渗入,塞尚创作理念与手法的直接影响等这些主客观因素导致立体主义的出现是必然趋势,而它的产生与发展无疑是20世纪西方现代艺术史最具影响力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立体主义诱因时代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智能产品在居室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华丽追梦者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用几何体表现自然
图书真人秀节目的探索之路
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现状研究
行走的贾科梅蒂
立体主义绘画及上下文关系探究
心血管疾病发病诱因及内科护理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