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雅男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浅析体育隐蔽课程
占雅男
(江西师范大学,江西 南昌 330022)
现实社会中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快速发展,人类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人际关系淡化,道德品质缺失,心理失衡等问题。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注入式”与“填鸭式”的教学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体育隐蔽课程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理解与分析,对体育隐蔽课程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并对体育隐蔽课程涵盖的某些方面进行了认真的了解,其中包括体育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本质及实施等方面。
体育隐蔽课程;本质;实施
想要充分认识体育隐蔽课程的本质,就必须清楚了解隐蔽课程和显性课程,从它们的作用机制的表现形式或影响学生的方式上区分显得比较合理。就此基础上可以给予界说:隐蔽课程是在学校情景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而显性课程是在学校情景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那么下面仔细区分下两者的区别:(1)在影响方式层面上,体育隐蔽课程是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而显性课程主要是传授具体的知识、技术技能,对学生的影响是有形的;(2)在教育系统性的层面上,体育显性课程是根据课程目标,教师合理运用教材而制订的具有逻辑性的课程,体育隐蔽课程主要是借助教学环境与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进行潜在影响的教育课程,因此体育显性课程比隐性课程显得更具有系统性;(3)在涉及的范围层面上,体育显性课程比较偏重理论知识、及其技术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及进行体育运动的能力,而体育隐蔽课程不仅涉及到了显性课程的某些内容,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其良好心理品格的形成,为终身体育意识奠定基础;(4)在存在状态层面上,体育显性课程一般以具体的体育活动的形式存在,体育隐蔽课程则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而存在,如体育显性课程,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心理氛围。五、在学习环境层面上,体育显性课程主要是以学校课堂为主要的学习环境,隐蔽课程是在学校自然环境中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学习,相对于显性课程,隐蔽课程的学习环境较为广泛。
对体育隐蔽课程本质的认识,可以从几个方面去归纳:(1)体育隐蔽课程的呈现方式是间接的、内隐的,其外延是不超出学校的范围;(2)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分别在不同角度发挥其作用,协调合作完成体育课程,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和目标;(3)体育隐蔽课程虽然是以间接的隐性的方式呈现,但是是按照学校教育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进行规范设计的课程,是属于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并非完全是自发的偶然的,具有明确的目的性;(4)体育隐蔽课程比较偏向非学术学识的获得,但不完全排除学术性内容的传授,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需要通过体育显性课程这一载体中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会穿插学术知识如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的灌输,并非只是对非智力因素如人际关系、对体育的兴趣态度的培养;(5)体育隐蔽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获得体育显性课程以外的体育文化,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正确的道德标准;综合以上几点,尝试将体育隐蔽课程定义为: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的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
3.1 实施的心理机制。(1)施教机制。体育隐蔽课程是通过暗示、感染、模仿、从众等方式来影响学生的,体育隐蔽课程需要借助各种情景氛围和师生的行为举止对学生进行暗示,通过优良的学校体育环境和体育风气对学生进行感染,学校中的任何事物现象都可以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如教师的行为,同学间的体育活动,都能有意或无意识的影响着每个学生的体育行为。(2)接受机制。在体育隐蔽课程中,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体育教师施教的内容,需要学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整合和内化,学生进行主观判断后选择有需要的信息,在进行分析归纳,经过多次的学习体验后,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主体意识。
3.2 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原则。(1)重复性原则:体育隐蔽课程是通过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的,大都是无意识的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像显性课程那样直接明了,需要反复的施加影响来达到质的变化,所有要求教师要长久反复的对学生进行体育隐蔽课程的教育;(2)变更性原则:要求既要预先设计好课程内容,又要能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合适的调整,因为体育课程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期性,因此需要能及时调整课程计划;(3)注重活动过程的原则: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是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来进行的,学生是通过某一载体接受教育和熏陶,将体育活动作为载体的话,那么学生就需要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交流合作,获得情感体验。因此要注重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的内在潜能得以发挥,形成健全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4)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积极性将有利于课程顺利有效的进行;(5)因校、因班、因时制宜原则: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间的教学情况是不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情况制订合适的实施方案;(6)整体性原则:在实施体育隐蔽课程时,不仅仅注重学校范围内的隐蔽课程,家庭和社会对人的影响也是无处不在的,还应结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影。
综合以上的分析,体育隐蔽课程是在学校范围内,按照教育的目的和学校体育目标、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我们可以将体育隐蔽课程和显性课程看做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两种课程相对独立,各有其侧重的方向,但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建完整的体育课程体系。
[1] 姚蕾.对体育隐蔽课程与体育显性课程关系及其内容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4)
[2] 姚蕾.体育隐蔽课程实施原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6)
[3] 傅霞龄.浅谈隐蔽课程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
占雅男(1991.11-),女,汉族,江西人,在读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基本理论。
g807.04
A
1671-1602(2016)22-027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