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晨阳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00)
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
龚晨阳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00000)
摘要:本文以赫尔巴特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心理学理论进行了重点分析。在简要分析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详细且深入地研究了这一教育心理学的本质和影响,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内容;本质和影响
赫尔巴特,是国外教育历史上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对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他认为,教育的基本理论应该建立在心理学这一特殊学科之上。这一言论的公布,无论是对当时的德国教育,还是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时至今日,赫尔巴特教育在心理学理论方面已经趋于成熟。故此,本文对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本质和影响等进行详细研究,希望为现代化教学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1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1.1教育目的心理学
赫尔巴特认为,道德不仅是教育的所有目的,还是其最高目的。道德作为人类追求的最高目的,必然也可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从观念心理学这一角度进行考虑,赫尔巴特指出:就道德这一目的而言,支配其形成或实现的力量主要有五种,分别是自由、公平、完善、法权以及仁慈。这些力量都必须发自内心,从心灵深处自然而生。也就是说,只有心灵同时具备这五种力量,才能将被教育者引领至善的道德制高点。另外,在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观念里,它倡导的是从被教育个体的内心世界出发,对其内部心理结构进行关注和改造,重点发展和培养其明辨事物的见识以及对应意志,并促进和提升其心理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某种角度理解,这种教育观念是基于人性现实进行的,可以认为是生活原则的其中一种,不仅体现了自由、理性以及完善等各种优良品质,还在后续的扩展中,形成了与之对应的社会秩序及规则。由此,赫尔巴特在其教育目的的阐述中,其基础是伦理学,追求则是社会化需求与个性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1.2教育过程心理学
就教育而言,其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二是管理。作为教学论最主体的内容,教学过程是教育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从形式上分析,教学过程其实是一个开放性过程,且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其中包含着极其重要的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内容等。而管理过程则不同,作为教学的基本保障,管理过程的本质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也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心性,对其进行活动引导,培养其遵纪守序的习惯和意识,从而教会学生自我控制,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在赫尔巴特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其心理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培养学说,即把兴趣的多元化培养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与此同时,赫尔巴特还将其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基本环节,即专心和深思。而在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因素进行辩证且统一的管理,并灵活把控各种管理措施的有效度,是教育管理过程得以有效进行的关键。
2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的本质与影响
2.1本质
事实上,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发展,与教育科学化发展息息相关,都是对教育进行科学化突破和挑战的伟大尝试。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教育的心理学化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科学化,但在教育体系还不足够独立的时候,赫尔巴特找到了科学且合理的基础对其进行系统化阐述,同时还构建了严密且与之对应的逻辑体系,使得教育心理学化在教育科学化的路径上实现了充分统一。而教育的科学化发展在工具理性方面,要求教育关系或教学关系必须依据并遵循同一种正确且合理的科学标准。也就是说,首先需要从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对认识或学习的基本性质、教学和管理过程、教学和管理条件等进行详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和建设与之对应的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
2.2影响
具体而言,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教育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极其全面且深刻的影响。在该理论提出以前,世界各国的教育研究大多以哲学的思考和辩论为主要内容,一直没有在科学和哲学之间形成对立研究。而在赫尔巴特提出该理论之后,教育学才正式开始朝向近代科学的方向和目标前进。可以毫不夸张的讲,赫尔巴特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个得到各个国家广泛认可的教育学体系,对教育后续事业的推动和促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一体系的影响下,西方各国开展了各种各样有关于教育科学化的自主运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运动便是实验教育学的兴起和发展。通过实验,对教育活动的支配法则进行探索、发现、总结,以此实现教育对象及教育活动的有效认知和有效控制,从而在效率和质量上实现教育教学的双重提升和加强目标。除此之外,赫尔巴特这一教育心理学理论还带动了后续很多教学理论的蓬勃发展,为世界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结束语:
整体来讲,虽然赫尔巴特教育在其心理学方面存在一定的保守考虑和缺陷问题,但不可否认,这一理论仍然具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所以,在具体的教育中,利用这一理论进行实践指导时,需要联系实际谨慎使用,取之精华,弃之糟粕。如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李艳艳.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9:54-55.
[2]殷毅山.对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的反思[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04:80-83.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4-0209-01
作者简介:龚晨阳(1988-),女,汉,河北,北京林业大学,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