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重庆发展“艺术银行”的优势与机遇

2016-04-09 06:59:05朱博文
西部皮革 2016年4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

朱博文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00)



简述重庆发展“艺术银行”的优势与机遇

朱博文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00)

摘要:当前艺术品已发展成为继证卷和房地产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投资市场,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国内一些金融机构纷纷开设“艺术银行”涉及该领域。本文用SOWT分析法来分析作为中国西部经济发展龙头的重庆创建艺术银行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艺术品投资作为全球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再加上重庆强劲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巨大的消费潜力等一系列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艺术银行”入驻重庆则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

关键词:艺术银行;金融市场;艺术品投资

艺术银行是指以艺术品为投资品种的专业银行,是以艺术品投资为核心资产的专业机构,是由股东投资发起的专业金融机构。[1]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艺术品为“租赁、存取、置换”元素的专业艺术机构。[2]“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06年底。上海市文化基金发展委员会和徐汇区共同筹建的“公共艺术银行”被称为第一代;而后在北京成立的墙美术馆艺术银行属于“第二代”;“只面向机构租凭油画、国画与漆画等艺术品”的广州“艺术银行”则被称为“第三代”。[3]这都为重庆发展自己的艺术银行提供了前车之鉴。

1优势:坚实的基础使艺术银行的发展成为可能

1.1强劲的经济实力

根据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重庆市经济发展情况报告:2014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4265.40亿元,同比增长10.9%,较全国高3.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从根本上使得重庆比其他城市更有底气来发展属于自己的艺术银行。

1.2快速成长的文化艺术品投资市场

2005年重庆市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总成交额为2545.52万元,是2004年155万元的15倍以上,其中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紫藤》拍出了110万元的高价。[4]而到2011年重庆市的全年艺术品成交金额突破亿元,其中晏济元的《嫦娥玉兔》拍出当时重庆最高国画成交价格996.8万元。[5]有专家预测:由于艺术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使得它逐渐成为与房地产和证券投资并肩的三大投资方式之一。而拍卖属于艺术品交易的高端市场,是艺术品收藏投资的风向标,它的壮大为艺术银行进入重庆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1.3丰富的艺术资源

丰富的历史遗存、高校的强力支持和后续人才培养以及自成一派的风格使得重庆艺术品存量的丰富程度和独特性具有了天生的优势。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重庆积聚了诸如张大千、徐悲鸿、郭沫若、于右任等一大批书画名人并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艺术珍品。而当时为了保护文物,国民政府对北京的文物进行南下调离的工作,其中有一批文物留在了重庆,使得重庆遗存下来的珍品多于其他城市。同时,以重庆美术馆、三峡博物馆为代表的公立美术馆就多达10个,实现了整个城区的全覆盖,使得市民能够很方便地接触、认识和了解更多的艺术作品,推动艺术品的投资消费行为。重庆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使得本地的艺术风格独成一派即(川渝画派)在这种画派的影响下,孕育了四川美术学院,学院拥有一大批举足轻重的画家。同时,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川美除了拥有大量的艺术资源之外,更重要的是承担起培养艺术人才的责任,使艺术资源能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使得整个重庆的艺术品市场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1.4巨大的消费潜力

(1)宠大的市场总量

根据201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3年年底,重庆市的人口上升到2970.00万人,如此宠大的潜在消费市场给艺术品在本地区的发展留有了非常大的探索空间。

(2)逐年提高的居民收入

根据201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26850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6元,增长9.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0.7%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消费者收入的提高直接增加了自身的购买力,有了足够了购买力也就有能力去消费类似于艺术品这样一种高端的产品了。

(3)文化消费的快速增长

根据2013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814元,比上年增长7.5%。而又根据2013年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00-2011年,重庆城乡文化消费总量从61.05亿元增长至203.93亿元,增加142.88亿元,总增长234.04%,年均增长11.59%。同时,重庆城乡人均文化消费从198元增长至702.77元,增加504.77元,总增长254.93%,年均增长12.21%,略微高于全国增幅。当消费增长到一定程度时候,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文化艺术需求,也必然会出现更为合理和新颖的产业形态,这就为艺术银行在重庆的出现创造了可能性。

(4)对口的需求

“艺术银行”所提供的艺术产品结构中,油画占据着绝大部分的比例。在整个重庆的艺术品销售中,油画成为了最受追捧的艺术产品。在第三届重庆世博会,光北京的瀚海画廊一家的油画作品的成交额就达到了150万元,占博览会总成交额的30%,重庆本地的油画作品也达到了30多万元的成交额。[6]对口的需求使得艺术银行的出现变得更有针对性。

1.5整体行业已初具规模

重庆相关艺术品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形成了拍卖行、画廊、私人美术馆、古玩市场等等含盖从高端至低端艺术品交易的平台。2002年重庆第一家专业经营艺术品拍卖的公司嘉华拍卖成立,开启了重庆高端的艺术品拍卖投资市场。而已大渝画廊和长江汇为代表的画廊和私人美术馆则瓜分着重庆中高端和中端艺术市场。而以重庆艺术品交易中心为代表的大型古玩市场,则捞捞把控着中低端的艺术市场。成形的行业环境为艺术银行的进入扫清了障碍,减少了难度,艺术银行的进入能够依靠整体的行业环境,与其他产业建立紧密的联系,获得规模效应,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大。

2机遇:投资、政策、技术使其前景看好

2.1艺术金融化,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

由于全球经济衰退,不稳定的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流入艺术市场的资金增多,艺术与金融这两个便有了日益紧密的合作。从宏观层面考虑:金融是配置资源最重要的工具,银行是解决产业融资的主导途径,而文化创意经济正成为一个民族真正强大的标志。[7]两者的融合可以使艺术行业的资源得到更有效率的配置,促进行业的生产。从微观层面考虑:首先,艺术品投资最大优点是与其他金融资产的低相关性及其在投资组合中的分散化作用。股票市场的低迷,会迫使投资者转向实物投资。与股票市场的反周期动作,让艺术品投资者的收益持续走高。其次,与证卷投资项目相关,艺术品投资收益高,而风险则相对适中。(见表1)

表1 各类投资回报率及风险比较

资料来源:Jianping Mei and Michael Moses, Art as an Investment and the Underperformance of Master-piec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92,No.5(Dec.,2002),pp.1656-1668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虽然艺术品投资的收益不及股市,但比其他有固定收益的资产更有的前景,能够使投资多样化。最近几年,全球流动性泛滥,投资艺术品的收益逐年提高。反映中国瓷器市场的梅摩数剧显示,2010年该市场指数在国际上上涨了43%。不仅如此,一些新兴的收藏家也有相当可观的收益。《照片收藏家》总裁罗伯特·彼凯斯,将1975年以来图片艺术价格指数与道琼斯工业指数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图片价格指数上升675%,而道琼斯指数只上升了481%。[8]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艺术品的投资市场热度持续走高,这为重庆引入“艺术银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2.2政府的大力扶持

对于国济经济的不景气以及工农业等其他产业的疲软,以文化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而其中的艺术金融已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行业。按照国际标准:一个行业的增加值只有占到GDP5%以上,才能被称为支柱性行业。国家统计局从2004年开始统计文化产业的数据,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是3100亿元,占GDP的比重是1.94%;2012年为1.8万亿,占GDP的比重为3.48%,2013年为2.1万亿,占GDP比重为3.77%,至此,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都在15%以上。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文化产业的GDP比重已经远远超过了5%。文化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拉动经济的能力已逐渐被政府所关注,2013年以来,国家对文化产业的政策与扶持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频繁颁布: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等众多重要论述;12月,规模200亿元的“国家艺术基金”成立,2014年5月1日《国家艺术基金章程(试行)》颁布;2014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与此同时,文化部、央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不仅比四年前的“《意见》”,更落地、更具体、措施更详细,最为关键的是,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确立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9]2014年10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在会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指示。从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重视程度、扶持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政策利好为“艺术银行”进入重庆大开方便之门。

2.3“互联网”开启全民“艺术金融时代”

艺术品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商品,判断它价值的大小需要投资具备很厚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以前这种信息强列的不对称把很多投资者都拒之门外。但互联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面,它能为投资者提供大量的相关专业信息,使投资者在短期内就对自己所投资的产品有一个充分的理解,这无疑降低的艺术品投资市场的门槛,使其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不再遥不可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艺术品投资者的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日益宠大的投资市场和需求为“艺术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润。

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当前国内外所掀起的“艺术品投资热”都明确表明了重庆建立“艺术银行”的强劲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今年巴属艺博会的成功则证明了“艺术银行”入驻重庆是一种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龙海霞.“艺术银行”的起源、功能与动作模式[J].西华大学学报,2005.10第5期P57.

[2]依晨.“艺术银行”登陆北京——画作也可以“租”回家[J].事件,P118.

[3]于娜.艺术银行重装上阵:估价与监管仍是难题[Z].文创网,第3段第4句.

[4]刘曼.重庆艺术品拍卖市场回眸与前瞻——访重庆收藏协会常务副会长唐肇新[J].财经访谈,p40-41.

[5]王秋思.重庆艺术品市场迎暖东[Z].http://collection.sina.com.cn/ystz/20111213/073048477.shtml

[6]孔令墙.重庆人喜欢什么样的艺术品[N].重庆晨报,2013-11-13.

[7]孙林.创建中国艺术银行的历史机遇[J].中国商人,P93.

[8]陈晔.国内艺术品投资的金融界视角[J].上海金融,2011第4期P18.

[9]艺术金融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Z].http://www.360doc.cn/article/175820_430672525.html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4-0290-02

作者简介:朱博文,男,汉,湖南长沙人,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12期)2022-12-30 12:09:24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00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河北省金融市场协会
河北省金融市场协会
2021年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专栏征稿
管理科学(2020年6期)2020-04-14 04:04:22
论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8:56
金融创新产品与完善金融市场探讨
市场周刊(2017年1期)2017-02-28 14:13:39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Copula函数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