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意境之浅见

2016-02-22 13:54:16张一帝
西部皮革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

张一帝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中国建筑的意境之浅见

张一帝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 贵阳 550018)

摘要: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该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意境的解析使我们了解中国建筑。

关键词:建筑意境;中国建筑;古典园林;意象美

“意境”一词最早见于王昌龄的“诗论”,他将诗的境界分为三种:物境、情境、意境。物境偏于形似,情境偏于表情,意境偏于意蕴。相对而言,物境为实,是客观的物质存在,可以被大众普遍体验与感知;情境、意境为虚,依赖于人对物境的体验和感知而存在,并具有明显的个人差异性。当某种体验与感知能得到大众的共鸣达成共识时,美的意境就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并具备了雅俗共赏、流芳千古的条件,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境界。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中国的古典建筑在世界的建筑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发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历经五千多年的漫长发展道路,一脉相承,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体系。中国古典建筑从个体建筑、建筑组群到城市规划,都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成为人类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的遗产。

中国建筑文化是各民族长期共同熔铸的多元一体的文化结晶。当意境融合于建筑我们的建筑便有了生命有了内涵,就拿园林来说。中国园林的特点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风景的美,而是有意境。那么什么是中国园林的意境呢?中国园林的意境就是突破有限的对象,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物本身,而在于它们可以引导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而丰富游览者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明代有位造园学家,名叫计成,他有一部书叫《园冶》,其中有这么一段话:“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缦。”这段话说得非常好。中国园林中的建筑物,柱子高,窗户大就是为了“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也就是使游览者把外界无限的时间、空间的景色都“收”、“纳”进来。在这里,窗子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园林建筑的窗子是为了使人接触外面的自然界。计成说“窗户虚邻”,这“虚”,就是外界广大的空间。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中国园林中亭子的造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一个屋顶,几根柱子,中间是空的。这样的建筑物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色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元代人有两句诗,“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这就是亭子的作用,就是把外界空间无限景色都吸收进来。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通向无限。突破有限,通向无限,就能够在游览者胸中引发一种对于整个人生、对于整个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由此说来园林是一门的造“境”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山石亭榭花木水体等元素的营建了有形的物境,在物境之上追求造园意境。通过对有形的园林景物的创造,托物言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大特征。这里意(联想、心思、感情等体验与感知)和境(构筑物、景物、风景等客观物体)是构成意境的两个主要因素,我们可以根据其相互生成的关系来简述我国古典园林中意境的表达方式。

1、从物境到意境——通过形式美感的营造直接以物境塑造意境。山自无言水自无语,然而山水无情人有情,中国文化历来精于托物言志,如用蓬莱、赢州、方丈三山表达对神仙的向往,北海、颐和园、西湖都在湖中置岛模拟仙山;用松梅竹来表达文人的品行高洁。而古典园林中对孤赏置石的品鉴和运用,堪称用物境的形式美营造意境美的典范。园林的名题如匾额、楹联等也是从物境到意境的重要表达手法。

2、从意境到意境——预先设定园林的意境,通过对物境形式美的营造达成意境的展现。文人雅士们为表达自己大隐于市、却依然意在朝廷的志愿,常常筑园结庐,广结同类以造声势。如沧浪亭、拙政园都是因意筑景,以景引意,意得于境的营建过程。古典园林还擅长巧妙地运用缩影来完成从意境到意境的表达方式。

3、缩影:园林通过模拟实物景观或神话传说等理想境界表达个人志趣和对美好生活的遐思、移情、憧憬。缩影是从意境到意境的特例。同样是因意筑景,以景引意,意得于境的过程。特别的是缩影的“意”来源于真实存在的景观、自然风光,或者是有据可查、有源可究的历史文化遗存。缩影也要求造园之先预设定好主题,王昌龄的《诗格》有:“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的句子,造园与诗画同理,要造好山水,只有当山水 “神之于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了然境象”的物境意象成竹在胸后,才能设计建造得出可以产生悠远意境的优秀山水园林。因此,缩影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拷贝,而是从蕴涵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美好意象中提炼、加工的具象形式表现,是“形未成而意先生”的形式美和意象美的整合,超出形式美的物境之上,是对意象美的传达和再现。

中国建筑的意境,在于可以使游览者在自然界前面打开眼界,敞开心胸,可以使游览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和宇宙感。

参考文献:

[1]萧默.建筑的意境[M].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1.

[2]常延聚,戴秋思,程艳.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综述[J].新建筑,2013(06).

[3]柳冠中.设计文化论[D].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布鲁诺·塞维著,张似赞译.[意]建筑空间论.中国建工出版社,1988.5.

[5]王汶成.全球化语境下的“意境”研究评述[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6).

[6]王环宇.“建筑意”的阐释与表达——兼谈孔子研究院环境设计美学观[J].华中建筑,2001(02).

[7]叶朗.说意境[J].文艺研究,1998(01).

作者简介:张一帝(1988-),女,汉,山东人,助教,研究生,贵州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052-01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
青年景观设计师对我国新中式景观的思考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融合
中国经贸(2016年23期)2017-03-01 23:36:32
中国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影响
看《园冶》谈苏州古典园林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9:02
浅谈园林艺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17:20
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空间组合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17期)2016-07-15 14:23:45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元素符号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传承和创新
科技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3-17 02:49:23
景观设计学在中国的诞生
鄱阳湖学刊(2015年1期)2015-04-21 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