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佳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操作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管理
徐文佳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随着我国乃至全球经济体系朝着市场化、多元化的不断扩展,金融市场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成就,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呈现出一片繁荣兴盛的场景。但是在这有效运行的金融体系的背后,却有着相关的金融风险。这类风险和危机,不仅是对金融机构的生存运营存在着一定的威胁,也会进一步导致金融体系的混乱,甚至金融秩序混乱。最直观的金融风险便是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不同于市场风险或者是信用风险,尤其是在各个银行的业务运作中,操作风险的的多样化导致它的管理相对有难度。本文将从操作风险的定义入手,从操作风险的分类来阐述操作风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
金融市场;操作风险
近年来,由于各个金融机构的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大,操作风险的难以量化,致使操作风险的管理控制也相对较难。各个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重视程度也比过去大了。操作风险可以从内部控制及外部控制来着手,内部风险是公司或者机构可以自己控制的风险,比如人员控制、系统控制、操作流程的控制。在人员控制问题上,公司可以选择业务素质和道德素养较高的员工;在系统控制上,公司或者机构可以选择自己建立的计算机系统和政策管理等;在操作流程的控制上,可以创新柜员文化建设目标,利润年度目标等一并融入操作流程中,进一步体现了操作的细化意识,完美意识与刚性意识。某些不可预估的自然灾害,比如影响银行运动的火灾、水灾或者是地震,又或者是政治和监管风险,如公司在某个国家不可营业,被勒令整改等这一系列外部因素控制的风险被称为外部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整合是建立在以下7类的操作风险:一是内部欺诈;二是外部诈骗;三是雇员行为和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四是客户、产品及业务活动;五是对实物资产的破坏;六是业务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最后是交易的执行、交付和过程管理。
外部诈骗不仅也包括财产挪用和法律的逃避,同时也包括第三者的诈骗。自助柜员机系统上的不完善,也给了一些违法分子钻空子而获利的空隙,对银行的形象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类风险包括抢劫、伪造证件、支票连续投资等现象。
雇员行为及工作场所安全性的风险大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包括违反雇佣协议、违反健康以及安全协议而造成人员伤亡赔偿或者与多元性及性别歧视的索赔。比如员工关系(薪酬、福利)、安全的环境、所有类型的歧视。
客户、产品以及业务活动的风险包括对于某些客户的马虎而造成的职业失误,或者由于产品设计和特性的差异而引起的错误等。主要的实例便是客户流失、违反隐私权、不当的交易、产品缺陷、客户选择等问题。
对实务资产的破坏大多是不可预估的自然灾害和不可逆转的政治因素,甚至是恐怖分子对资产的破坏。纽约银行曾在2011年遭受恐怖分子的袭击而造成损失。业务中止及系统失灵主要是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实效、通信故障灯,如所罗门兄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更换而损失。交易的执行、交付和管理过程的风险包括交易的获取失误、法律文件缺失、客户记录不全等相关问题。
巴塞尔在提出操作风险定义的同时,也为银行提供了三种通常使用的方法来计算操作风险监管资本金。即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
2.1基本指标法
在上述三类方法中,基本指标法是相对最为简单的。操作风险资本金的计算方法是前3年的总收入的平均值乘以一个固定的比例15%。在这个计算方式中,总收入是代表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以及交易净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总和。总收入的指标是很容易获取并且可以检验的,同时因为这个指标具有三性的特别:连续性、可比较性、反周期性。因为选择总收入指标作为参考是十分简便的办法。
2.2标准法
将银行业务活动划分为若干标准化业务种类,分别设定一项指标以反映该类业务的规模及业务量。在标准法中,有8种业务类别,分别是:公司金融、交易与销售、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支付与清算、代理服务、资产管理、零售经纪。与基本指标法相比,标准化法详细细化了银行的业务分类,不同的业务部门被赋予不同的操作风险权重,但不是说标准化法具有更高的风险敏感度。
2.3高级计量法
高级计量法是指银行用定量和定性标准,通过内部操作风险计量系统计算资本金。高级计量法包括损失分步法、记分卡法、因果关系、风险控制自我测定、内部衡量法、极值原理法和贝叶斯网络法。我们考虑损失分布法来作分析。
银行操作风险因素有四类:人员、内部流程、计算机系统和外部事件。人员问题主要包括内部欺诈或者是就业制度和工作场所存在的问题;内部流程问题主要包括客户、产品和业务活动以及执行、交割和流程管理事件的相关问题;计算机系统问题主要包括信息科技系统事件的问题;外部事件主要包括外部欺骗和实物资产的破坏等问题。操作风险管理的流程先我们可以从发生频率和严重性来对这些流程进行分类。操作风险管理的三大工具是风险自我评估、损失数据收集和关键风险指标。风险自我评估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对寻找损失数据提供了依据,而真实的损失数据对风险自我评估提供了参考。关键风险指标的异常可以推动风险自我评估,风险自我评估结果为关键风险指标提供了额外的参考信息。
因银行人员操作或管理差错、法律文件漏洞、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监控设备和软件系统故障、店里通信中断、自然灾害等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各类行为和情形统称为操作风险。为应对操作风险,各银行都进行了相应的制度规范管理,但目前操作风险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
4.1对不完善的制度进行改革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改进操作风险的管理制度。
4.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从以下七个方向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统一的授权体系
(2)必要的职责分离
(3)明确关键岗位控制要求
(4)对重要操作进行事实监督检查
(5)对组织流程建立有效控制程序
(6)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网络系统实施观看
(7)建立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4.3不断改进操作风险管理办法
目前在风险计量方面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和方法,要通过实践中摸索,针对自身管理进行完善,对有效的计量管理办法推广到下属机构落实。
4.4增强人员管理体制
从思想及教育方面,为管理人员和员工树立危机应对意识,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充分依靠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能动性,抓好风险管理工作。对内部人员的不安定因素,及时排查、化解。
现阶段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落后,监管不到位。金融机构管理理念与员工理念偏差,片面追求业绩指标,导致管理人员工作中对业务的重视远高于对管理控制的重视,员工为完成业绩不惜无视法规,管理人员对这些行为失察甚至听之任之。金融机构对员工的法制法规教育,案件警示教育方面不足。作案员工法律意识单薄,上级领导不能及时查察制止甚至为犯罪行为包庇。对员工日常管理工作疏忽,重要岗位未按规定轮岗,使客户成为员工的客户,客户处于对员工的信任,将资金交付或贿赂违规获取贷款,管理人员对异常行为缺乏警觉性,也导致单位不能及时发现员工和客户之间违规交易的发生。二、流程制度缺失。管理机制对案件防控能力不足,各省市地区机构在管理制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上级对基础单位管理缺失和不到位。基础机构对上级的规定进行修改,自行调整流程和权限,但由于管理水平存在差异,更加导致部分机构制约机制失效。三、整改不到位。商业银行内部监督审核部门发现下属机构问题后,要求其管理人员督促整改,但因管理机制缺失,权威性不足,监督往往不能有效落实,无法做到上行下效。导致错失了及时发现问题和整改问题的计划,为更大的错误埋下隐患。四、缺乏有效外部防范手段国内商业银行危机管理意识淡薄,缺少快速处理反应的有效机制,对外部资金风险转嫁等可能给银行带来损失的违规行为不能及时有效查明和组织,缺乏主动识别风险的能力。基层营业机构安保工作确实,对监控系统受到损坏的情况不能及时处理,安保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的问题也对应对突发危机状况不能及时合理的处理。
[1]吕梦菲.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2014.5.
[2]张新扬.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研究,2004.3.1.
[3]李明.基于风险价值(VaR)的商业银行资本金配置分析及应用研究,2012.3.25.
[4]徐冰.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与防范,2013.6.1.
[5]宋坤.金融机构操作风险的度量及实证研究,2013.6.30.
F274
A
1671-1602(2016)16-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