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波,徐铁
(1.辽宁省黑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黑山 121400;2.辽宁省黑山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 黑山 121400)
奶牛散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史学波1,徐铁2
(1.辽宁省黑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黑山 121400;2.辽宁省黑山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辽宁 黑山 121400)
在积极倡导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今天,在县城周边仍然分布较多的散养奶牛,牛奶主要销往县城,直接端上百姓的餐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笔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归纳几点奶牛散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1 零星分布,管理水平低。养殖户缺乏科学饲养技术,饲养方式简单,管理粗放,饲料单一,营养与代谢失衡,牛奶营养指标不确定。
1.2 奶牛品种不清,谱系不详,生产性能差,产奶量低。
1.3 防疫意识淡薄,虽然能够进行口蹄疫的春秋防疫,但是一瓶疫苗打开后不能及时注射完毕,造成疫苗破乳、效价降低;两次防疫间隔时间不等,忽早忽晚,忽前忽后,抗体参差不齐,发生疫病的风险较大。
1.4 合群放牧,为降低劳动报酬,几家合伙轮流放牧,在田间地头啃青,容易啃食庄稼,与农户发生口角;误食农药;在河边、水坑饮水,易感染寄生虫病,炭疽等传染病。
1.5 混养现象严重,在庭院中牛、羊、猪、狗混在一起,疫病交叉感染风险大。
1.6 监管困难。散养户奶牛买卖随意,流动性较大,未经审批擅自从外地购买奶牛,免疫情况不清楚、健康状况不详;未进行布病、结核病检疫。
1.7 两病净化困难大。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体验到两病净化难度较大:散养户间隔较远,处于不同村屯,采血注射人员周转路程长,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奶牛在野外放牧而常常扑空(养殖户本身对净化有抵触,不能事先通知);每天布病采血20~30头,注射结合菌素20~30头,结核菌素启封后不能全部用完造成严重经济浪费。
1.8 牛奶质量难以保障。卫生条件差,在我们调查的许多散养牛舍中,粪便与尿液混在一起,奶牛腿部、腹部、乳房等处沾满尿渍、粪渍、秸秆渍。挤奶前乳房不能及时清洗与消毒;人工挤奶劳动强度大,发生疫病感染风险高;个别养殖户利益驱使兑水掺假;未售出的鲜奶不能及时冷藏保存,变质后仍然卖给消费者;患乳房炎、产犊后7d之内、正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休药期所产的奶掺到正常鲜奶中卖给消费者。
1.9 粪便肆意堆放,尿水横流。养殖户图方便,冲洗圈舍的粪尿流入粪坑或周边的水沟,没有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或堆积发酵,溢出后肆意流淌。尤其夏季或雨天,恶臭熏天,苍蝇蚊子遍布,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街道环境,而且对疫病防控形成很大威胁。
2.1 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组织县改良站及县疫控中心相关技术人员对养殖户进行培训,提高养殖人员自身素质和养殖技能;鼓励养殖模式由散养转换为养殖合作社,集中饲养管理。
2.2 购买合格奶牛按照审批程序从正常渠道购买来源清楚、体型健硕、乳房发育良好的奶牛;切实进行布病和结核病检疫,防止疫病流入。
2.3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配制饲料,精料、粗料合理搭配,提高秸秆利用率,合理放牧,降低饲养成本;保证充足的饮水;放牧时远离庄稼,死水坑;定期驱虫。
2.4 增强防疫和两病净化意识提高免疫效果,扑杀布病或结核病牛。制定合理免疫程序;保证疫苗质量,疫苗开封后2h内用完。转变两病净化工作模式,由原来的县级疫控中心一家承担转变为乡镇区域所采血和注射结核菌素及注射后的观察记录,县级疫控中心负责布病监测和出具两病净化报告书。在两病净化结束后由监督所及时发放奶牛健康证。
2.5 提高牛奶质量及时清理粪便,刷拭牛体,冲洗圈舍,保持牛舍卫生;每次挤奶前对乳房及其周围进行清洗消毒;转换挤奶模式由人工挤奶为机械挤奶,减少劳动付出,降低人畜共患病发生风险;购置专用的冷藏冰柜,使其保持在0~4℃,放置挤奶后2h内不能售出的牛奶;对散奶进行不定期抽检,适时在地方电视台公示抽样结果,使不合格奶无法流入市场,提高消费者饮奶安全指标。
2.6 加强粪污治理借助由政府牵头,畜牧主管部门指导的宜居乡村建设之际,因地制宜的设计粪污堆放处理池,及时进行堆积发酵,使其转化为生物有机肥料,既改善了环境,又能带来可观的收入。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