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2016-02-22 05:59潘聪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关系语言思维

潘聪

(辽宁理工学院文法系,辽宁 锦州 121000)

再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潘聪

(辽宁理工学院文法系,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从语言的起源直到现在,思维和语言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语言学家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多个方面梳理、论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关键词:思维;语言;关系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思维统指大脑的意识活动,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是指人们对客观对象进行概括分类,形成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和能力,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范围很广,大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些层次的带有形象的心理活动,比如在商店买衣服,回忆过去的同学等等这些都是属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是在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心理层次上进行的,概念的载体是词语,判断以句子为形式,推理涉及一组句子。

正是因为语言和思维含义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的多样性,从而引发了思维和语言关系问题的争论。

从语言的总体功能来看,语言是最重要的信息工具。人们估计80%的信息由语言负担。语言做为人类信息的载体有很多方面的功能:特定系统符号关系实现的社会功能和不同系统的符号差异形成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又分成思维功能和交际功能。思维功能是指人的个体进行内部信息处理的功能,是一种单方面的工时的社会功能。实验证明,思维语言是存在的。思考问题用的没有声音的相对不完整的语言就是思维语言。思维语言也叫做内部语言。

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语言,就不能够进行思维。人类是借语言的帮助来进行思维的。我们进行思维的时候,要运用概念,然而没有一个概念可以脱离词而存在。没有语言作为材料基础,任何思维的活动都是不能实现的。因为人们进行思维的时候往往没有把话说出来,有的人认为我们可以脱离语言而进行思维。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些人把问题看错了,是因为他们没有了解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的区别。我们平常说话,是把话说出口来,成为别人的听觉所能接受的外部表现,这就是外部语言。但是思维只是为着反应客观世界,或为着准备交际或交流思想而进行的,无需把话说出口来。没有说出口来,并不等于没有语言,只是没有语言的外部表现。这种没有说出口来的语言,叫做内部语言。我们进行思维的时候,语言仍然是思维活动的刺激物,我们的神经系统仍然有发音的兴奋,只是比较微末,没有让别人听出声音或看出动作罢了。所以,思维的活动是依靠语言的材料基础开进行的,没有语言,思维活动就不可能。

从人类的抽象思维的产生来说,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尽管人类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由于劳动的推动,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了抽象思维的能力,但是,必须有语言,这种抽象思维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形成和发展。按其本质说,抽象思维应当是由形象思维发展出来的。如果原始人类的形象思维没有发展到相当是程度,如果人类只有发音器官的发达,或只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而没有形象思维的高度发展和抽象思维的萌芽,那也不可能产生抽象思维。但是,除了发展内部原因之外,人类形象思维发展成抽象思维,都还要有语言作为它的外因或推动力。语言和思维都是劳动的产物,人的祖先在劳动中制造工具和运用工具,在形成中的人才有了互相交际的迫切需要,这些需要促进了分节语,即语言的产生。另一方面,在生产的发展过程中,人的意识也越来越丰富了,他的抽象思维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增长了,但这抽象思维的能力却需要有语言的推动才能完全实现为现实的抽象思维。人类在唔知资料的生产过程中,起先从许多复杂的自然现象中抽出个别的事物,给它起个名称;然后再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在比较某些事物的时候,人在这些事物中发现了某种共同飞东西,创立了一般的概念,一级包括所有这一类事物的口头用语。所以,人类就是在语言的推动下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的。

语言对思维的固定、再现、改造作用

思维语言有一定的零散性。思维的人使用语言在自己明白的情况下会尽量省略,如果把思维语言直接说出来显得不连贯、不完整。如果要把思维结果告诉别人,就要把内部的思维语言转换成可以让别人听得明白的完整的外部交际语言。这种转换能力不强的人,经常出现有话说不出的现象。思维语言好比给自己看的笔记,交际语言好比经过整理以后给别人看的笔记。

思维语言还有一定的跳跃性。不同的语言或者同一语言的不同使用者,可以使思维本身存在的跳跃性变成连贯性。思维虽然也像语言一样摆脱不了时间的线条,但由于思维不需要两个人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所以可以有很大的跳跃变化。

语言对思维有固定作用,索绪尔将思维比喻成“一个漂浮不定的王国”在思维没有表达出来前是一团无形的东西,语言将思维表达出来后,思维就变成了有意义的信息;语言对思维有再现作用,人民常把自己的思维告诉别人,也常常思考自己的思想是否符合客观情况,这都需要语言;语言对思维有改造作用,语言在固定和再现同时,也把思维改造得有思维、有逻辑、有层次。

语言不能离开思维而存在,因为语言只是一种信号。作为信号的事物和被这信号所指明的事物之间,要有一种指明者和被指明者的关系,否则信号就不能存在。语言是拿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去指明精神活动中的思维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才成为信号,才成为语言;离开了这种关系,生理器官所发出的声音就只是声波,只是物理现象,不是信号,不是语言。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是思维赋予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在运用中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思维,就没有交际。而且,在交际中语言必须要符合语言规则,即语法的。说出口的语言只有符合语言规则才能与其他人交流。

思维可以离开语言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思维要比语言产生的早。然而语言产生以后,它们的关系越来越紧箱盯,这个问题也就变的复杂了。主张思维离不开语言的人,是过分地注重了内部言语的作用,忽视了思维和语言产生的差距。认为人不用外部言语,就一定用内部言语沉思默想。过分地强调就容易走向极端,导致无法解释清象婴儿不会说话但懂事儿,聋哑人不会说话,但有思维这些现象。聋哑人这一现象是有例可证的:亚当斯是一个又聋又哑的病孩儿,7岁左右,他学会了手势语,可以与别人进行有效地交流。非常有趣的是,他可以把学习手势语之前的经历编到故事里。显然,这些经历必然以非语言的形式表示在记忆中,后来被译为新学会的手势语。这充分说明思维可以与语言分开。

主张思维能够离开语言的人只重视了外部言语的作用,认为只有说话才是运用语言,忽视了语言的内部作用。其实人们在沉思默想时,运用语言的速度比说话时要快得多。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敢于承认思维可以脱离语言,同时也应看到二者的密不可分,看到它们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性。语言一产生,就成为发展思维的工具,后来逐渐成为思维的工具,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二者是有机的,是不可分的。

语言是在思维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一般人认为语言不能脱离思维而存在。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语言离开思维后多是消极方面东西。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承认语言是可以离开思维的。老师讲古文前,让学生先背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学生在老师讲之前,根本不懂文章的意思,机械地背下去。背熟之后,学生再诵这篇古文时,其实只是重复某种节奏,没有什么思维发生。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回忆自己童年能背诵(诗经》中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其实他背时一点也不知道这句诗的意思,只是机械地背诵。现在小孩子不愿念书,家长强迫念时,抓起课本,放声朗读,只是照着念下去,脑子里一片空白,读过后什么意思都说不上来。对这些人来说,那只是空洞的声音而已。有人晚上睡觉有说梦话的习惯,然而说梦话时一点意识也没有。还有一些昏迷中的病人和酒后的醉言以及其它胡言乱语都缺少思维。除此之外,象失语症患者,虽然语言流畅,却不知所云。”由这些现象可知,语言是可以离开思维单独存在的。不过我们可以看出,语言一旦离开思维,已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作者简介:潘聪,女,辽宁理工学院文法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H0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150-02

猜你喜欢
关系语言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我有我语言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