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英
(重庆市永川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胜利路工作站,重庆 402160)
加强规模化猪场的饲养管理
张琴英
(重庆市永川区畜牧兽医管理中心胜利路工作站,重庆 402160)
规模化养猪场的日常饲养管理措施制定的是否科学合理,对养猪经济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可影响生猪生长速度,还可影响猪只疾病防控效果,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并积极的探索新的可行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以更好提升养猪经济效益。
规模养猪场;日常饲养;管理技术;措施建议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规模化养猪场建设得到较快发展,至2015年底,全区已建成规模化养猪场400多家。虽然规模化养猪场的建设和发展,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推进了畜牧产业化的进程,提升了养猪行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但随之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导致养猪效益不高,动物疾病频发,给农民朋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饲料是保证猪只健康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物质基础,要根据不同品种、年龄喂给全价配合饲料,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繁殖和生产需要,否则就会发生营养代谢疾病。因此,要保证饲料清洁卫生,防止饲料和饲养用具被病原体污染,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防止中毒。水是猪只生长必不可缺少的物质,在日常饲养中要确保猪群有充足的饮水,以满足机体需要。同时要确保饮用水的清洁卫生,有条件的猪场应做水质化验分析,水质应符合饮水卫生要求,不含有害物质和抗病原微生物。
饲养隔离措施是预防传控制染病的重要措施。在规模化养猪场饲养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饲养隔离策略:生猪生产区域只留一个出入口,严禁非生产人员、货物和车辆进入生产区。饲养人员在进入生产区时必须进行淋浴和消毒,更换已消毒的衣服和鞋子方可进入。生产区内的工作衣物和鞋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内部工作人员禁止串岗。饲料库和外运装猪台应位于生猪生产领域围墙外侧。饲料库外墙壁应设置卸载窗口,进料从窗口进料,卸料的车辆和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运输猪通道应有围栏防护,通过通道进入装载生猪的运输平台,运输车辆和人员不得进入。所有猪舍内的用具和物品不得随意外运,各个猪舍的用具要固定使用,禁止乱调换使用。同时猪场禁止饲养禽类、犬及猫等动物,更不容许场外的其他动物进入养猪场。在场内非饲养工作人员不得接触猪等动物,猪场食堂也禁止外购猪肉,生活所需的肉类食品最好由本厂自供。外来人员禁止进入场内,如确需进入,必须进行严格的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的兽医人员要禁止接诊治疗外场猪病,严防猪病交叉感染。
引种及交易猪群应符合防疫检疫程序规范,加强进出场消毒管理,杜绝任何可疑外来病原体入侵本猪场;尽量坚持自繁自养,种猪及保育猪群、育肥猪群要主动落实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疫病疫苗免疫,同时结合地方流行病学特点及本场(户)实际,合理选择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等高危害疾病的疫苗免疫,让猪群获得有效被动免疫抗体保护;全程执行到位的消毒灭源措施,坚持先保洁(清扫、冲洗)后消毒原则,选用针对性较强、广谱、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对用具及环境进行消毒,全面提高消毒实效,将养殖环境中病原体含量降至最低,以减少猪群发病;强化日常疫情监测与处置,及时发现猪群内个别异常、发病个体,实施单独隔离治疗及专舍饲养管理,同时妥善处置原发病舍内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粪污、垫料、用具等,避免造成猪群内传染病进一步扩散蔓延;尽力消除断奶、转群、换料、并圈、不当疫苗接种、温湿度不适等不良应激,防止应激性病变损伤仔猪机体免疫机能,造成更严重后果;坚持全进全出制,将育成商品仔猪全部作出栏处理,禁止将本批次发育不良的劣汰猪留至下一批次继续饲养。发病场一定要坚持3月以上休养期再进猪,以防旧病复发;有需要在本群内选留优良种猪(后备母猪)的,需经严格检疫检验合格,劣汰其中阳性个体,确保种猪群具有高健康度。
实践中,养殖户针对性投喂四季保健方剂可预防季节性常见病。比如:初春、秋冬季重点预防“病毒病+细菌性感染+其他”,首选“复方黄芪多糖散(含黄芪多糖、人参皂苷、青蒿素、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免疫增效因子等),0.2%~0.5%拌料,1~2剂/d,连用5~7d。或荆防败毒散+抗菌素(可溶阿莫西林、乳酸环丙沙星、复方氧氟沙星等)”拌料添加;炎热夏季首选清热解毒、开胃健脾、广谱抗菌络合方剂,推荐采用“双黄连口服液(混饮)或清瘟败毒散、鱼腥草散、胃肠活散”等,按0.5%拌料添加,有呼吸道、消化道感染(继发感染)症状的,可再添加适量敏感抗菌素,1~2剂/d,连喂5~7d。
要经常清除舍内粪便、污水、污物等,集中于贮粪池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搞好舍外环境卫生清洁、消毒、灭鼠、灭蚊蝇等。对病死猪只要及时在指定的地点,根据GBl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和《动物防疫法》进行销毁等无害化处理,坚决禁止将病、死猪只贩卖、加工。
在养殖污染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今天,养殖污染治理效果如何,直接决定养殖场的生死存亡,因此,一定要在建设猪场的同时,严格按照环保“三同时”原则,把沼气池、干粪堆积发酵池、灌溉管网等环保设施同时建设好,并有足够的消纳粪污的土地(最大限度为5头猪必须有1亩消纳粪污的土地),在此基础上,建立并严格执行猪场养殖污染治理制度和措施,以消除养殖污染,实现生态循环养殖,从而取得好的养殖效益。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9.083
张琴英(1975~),四川省资中县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