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鹏 指导:赵云燕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2.广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广州510130
赵云燕治疗急性胃肠炎临证经验总结
吴建鹏1指导:赵云燕2
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 广州510006;2.广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广州510130
急性胃肠炎;脾虚湿热;葛根芩连汤
急性胃肠炎多是由于进食含细菌、病毒及毒素的食物,或由于饮食不当,如进食大量刺激性不易消化食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大量繁殖导致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其常见病原微生物为轮状病毒及大肠埃希菌。轻者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胃痛、腹痛,重者腹泻可达十多次以上,并伴有发热、呕吐、里急后重、全身乏力等,发病前多有明确的在外就餐、不洁饮食或受寒受凉史。大部分患者只需在门诊治疗即可,少数发热、呕吐、腹泻严重的患者需要急诊留观,住院治疗,属于集体食物中毒者,转入急诊治疗。轻型胃肠炎西医多以止吐、止泻等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治疗此病优势明显。赵云燕医师为广州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医三十余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丰富,运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急性胃肠炎,疗效显著,特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广东地处岭南地区,一年四季气候潮湿、炎热,夏秋尤胜,湿邪害人最广,最易客脾,加之广东人素喜凉茶,苦寒伤脾,故岭南地区脾虚最多见。夏秋季,气候湿热,食物最易变质、受污染,人们喜食生冷瓜果;此外夏季空调使用普遍,稍有不慎,容易受凉,受凉之后人体免疫力下降;这些因素使得夏秋季消化科门诊上急性胃肠炎患者数量激增。急性胃肠炎属于中医泄泻、呕吐、腹痛等范畴,中医很早就有有关泄泻的记载,《内经》中已经对泄泻的病因病机和病位有较全面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素问·宣明五气》谓:“大小肠为泄。”说明风、寒、湿、热均可引起泄泻,并突出了湿邪在腹泻发病中的意义,认为泄泻的病位在脾、大肠、小肠。湿邪最易客脾,并可与风、寒、暑、热邪合并侵袭人体,夏季暑热使人体腠理疏松,贪凉受风后,风、寒侵袭皮毛肺卫,由表入里,亦可夹湿邪为患,直接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不慎进食馊腐不洁之物,贪凉饮冷,恣食肥甘辛辣之物,均可伤及脾胃,生寒、湿、热、食滞之邪,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发生泄泻;胃气上逆,则为呕吐;寒、湿、热邪阻滞中焦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发生胃痛、腹痛等不适;爆泄损气伤津耗液,致周身乏力、口干、酸痛等症。
赵主任多以葛根芩连汤加减为主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胃肠炎,效果显著。经过在门诊上的多年观察,发现广东急性胃肠炎以脾虚湿热证型最多见,所以在处方中喜用大量健脾、淡渗利湿之品,充分体现了中医的因人、因时、因地的治病理念。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上篇,原文为:“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原方治疗表证误下之后,病邪入里化热,热破肠道而下利。误下之后病情发生变化,表证依然存在,比较轻微,处于次要地位,而以里证肠热下利为主。本方为表里双解之剂,葛根用量最多,其性清轻升发,既能升津止利,又能透邪外出,故为君药;黄芩、黄连苦寒直清里热,厚肠坚阴止利,是为臣药;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为佐使之品。该方重在清热止利,无论表证有无,皆可用之。
葛根芩连汤加减方为:葛根、黄芩、薏苡仁、炒麦芽、番石榴叶、扁豆各30 g,黄连、木香(后下)、砂仁(后下)、陈皮、白术、炙甘草各10 g,茯苓15 g。方中葛根甘辛凉,入脾胃经,升清止泻;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燥湿不伤阴;木香、砂仁、陈皮行气导滞,理气止痛,调气则后重自除;白术健脾燥湿;茯苓、薏苡仁、扁豆健脾利湿,利小便以实大便;炒麦芽消食护胃;番石榴叶涩肠止泻;炙甘草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2.1用药特点①急则治其标。一般来说急性泄泻不主张过早使用收涩药物。有研究认为番石榴叶对急性湿热型腹泻有很好的疗效,并没有出现留邪的情况,提示番石榴叶可能并非单纯的收涩剂,其还存在着清利湿热的作用[1];②顾护胃气。在治疗上,若单纯攻邪必致伤正,单纯顾正,势必难能祛邪,有犯虚虚实实之戒,故组方时,于清热燥湿之中,加大炒麦芽、白术、扁豆等健脾益气之品,时时顾护胃气,目的在于补泻并用,达到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③利小便实大便。《景岳全书·泄泻》:“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方中淡渗利湿之品体现了“利小便实大便”的治则。明代李中梓在其《医宗必读·泄泻》中提出了著名的治泄九法,本方集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七法于一方,而温肾、固涩二法适用于慢性腹泻。
2.2临证加减大多数患者为脾虚湿热证型,但每个患者病情又有所不同,坚持个体化诊疗原则,临证之时随症加减,辨证施治。①脾虚为主者。这类患者多为女性,平素脾胃功能较差,往往在进食生冷、油腻、不洁之品后容易发生胃脘不适、腹泻等,舌质多淡红或淡白,边有齿迹,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减少黄芩、黄连清热燥湿之品用量,加用山药、党参等健脾益气之品。舌苔白厚腻,边有齿迹,脉沉弱时,加用附子、干姜、苍术等温中化湿之品。②阴虚为主者。部分患者在腹泻几天后来诊治,表现为腹泻、口干,舌质红苔少,原因在于患者久泄伤阴,加入麦冬、玄参、太子参、山药等益气养阴生津之品。③患者呕吐清水,恶寒,水样便,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时,说明患者素体脾虚或寒湿偏甚,加藿香、苏叶各30 g,祛暑化湿,辛温散寒。④大便臭秽,素体口臭夹食滞的患者,加山楂、神曲、鸡内金消食化积。若病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腹泻、呕吐严重,伴有腹痛、胃痛、乏力,给予抗生素、糖盐水、电解质、解痉剂等急诊留观,同时服用中药。患病期间病人进食清淡、半流质饮食,口服淡盐水,多休息。多数年轻患者服药2~3天即可痊愈;中老年患者的病程往往在5~7天左右,呕吐、腹泻停止后还有胃脘不适等症状,再给予健脾行气化湿中药善后。
例1:马某,女,41岁,2014年7月2日初诊。主诉腹泻、呕吐1天,发病以来腹泻7次,呕吐10余次,呕吐为胃内容物,发病前进食酸菜、猪肠。查体:心肺腹(-),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中医诊断泄泻、呕吐,证属脾虚湿热,治以健脾祛湿理气为主。处方:葛根、黄芩、石榴叶、薏苡仁、白扁豆、炒麦芽各30 g,黄连、木香、砂仁、白术各10 g,茯苓15 g。3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2014年7月4日复诊,服药后呕吐、腹泻基本消失。再予健脾行气消积方善后,处方:黄连、木香、砂仁、白术、陈皮各10 g,茯苓15 g,葛根、黄芩、薏苡仁、白扁豆、炒麦芽、鸡内金、连翘、神曲各30 g,5剂。
例2:李某,女,19岁,2014年8月11日初诊。腹泻、呕吐半天,腹泻十几次水样便,呕吐2次胃内容物,胃痛,已排出妊娠可能。血常规:红细胞(WBC):10.25×109/L,中性粒细胞(NEU):0.794,心肺(-),剑突下压痛(+),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数。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中医诊断泄泻、呕吐,证属脾虚湿热,治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处方:葛根、黄芩、石榴叶、薏苡仁、鸡内金、连翘、炒麦芽各30 g,黄连、木香、黄柏、砂仁、茯苓、厚朴、炙甘草各10 g,茯苓15 g。5剂,每天1剂,水煎服。5天后患者并未复诊,打电话随访,告知腹泻、呕吐消失,已无不适。
按:2例患者均以腹泻、呕吐为主症,正值夏秋之际,湿热较盛;岭南之地,素体脾虚;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者饮食不洁,伤及脾胃,脾虚湿热,升降失司,清浊不分,发生泄泻、呕吐。治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方中重用葛根,升清止泻,生津以防清利伤阴;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燥湿不伤阴;木香、砂仁行气导滞,理气止痛;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健脾利湿,利小便以实大便,防苦寒伤脾;炒麦芽消食护胃;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着眼于脾胃,集清、补、利于一方,疗效显著。泄泻伤及脾胃之气,脾虚不运,故二诊以健脾消食为主。
运用葛根芩连汤加减,健脾理气、清热祛湿,整体调整脾胃系统,达到治疗急性泄泻的目的。许多患者在就诊前自行服用抗生素,多数医生也会处方抗生素,所以在急性胃肠炎治疗中,抗生素滥用非常普遍,这样既不利于疾病治疗,反而会损伤脾胃,增加患者腹部不适,引起抗生素的副作用,造成抗生素耐药。有国内研究者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细菌性急性腹泻只占10.1%[2],这就表明多数患者无需使用抗生素,这与我们在临床中的发现是一致的。近年来的实验研究证明葛根芩连汤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解痉、抑制胃肠运动、抗缺氧、抗心律失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3]。何飞等通过研究表明,葛根芩连汤能够明显抑制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大鼠离体回肠痉孪性收缩,降低痢疾杆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4]。郭若男等研究发现,应用葛根芩连汤联合西药治疗比单纯应用西药治疗退热、止吐快,疗效更满意,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5]。抑菌实验表明,葛根芩连汤及其药效组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等多种菌敏感[6]。多个临床研究表明治疗湿热型急性胃肠炎,加味葛根芩连汤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药治疗[7~8]。在中医药抗病毒性腹泻的成方中,葛根芩连汤占到23.4%,单味药茯苓、甘草、白术、葛根、藿香、黄芩、苍术、车前子、黄连、陈皮占用药前十位,脾虚湿盛是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机[9]。这些研究表明,葛根芩连汤加减方可以通过抗菌、抗病毒、抑制胃肠运动等多方面达到治疗急性胃肠炎的目的。
[1]陈延,欧阳博文.番石榴叶治疗湿热型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J].新中医,2009,41(3):45-46.
[2]赵卓,齐明,王树伟.2000例成人急性腹泻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3):200-201.
[3]陈丽红,唐于平,王强.葛根芩连汤的现代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0,41(4):678-680.
[4]何飞,刘元,韦焕英,等.葛根芩连微丸止泻止痢药效学实验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5):48-50.
[5]郭若男,张云虎.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伴高热、呕吐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503.
[6]徐蓓蕾,张贵君,崔向微,等.葛根芩连汤药效组分抑菌生物效价测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0-233.
[7]龙洁儿,欧阳博文.加味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炎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0,42(6):24-25.
[8]黄承华,田明达.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急性胃肠炎40例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4,26(4):23-24.
[9]张绪富,周迎春.中医药抗病毒性腹泻有效方药的筛选与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1):2202-2203.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574
A
0256-7415(2016)09-0182-03
10.13457/j.cnki.jncm.2016.09.081
2016-03-27
广州市科技计划攻关项目(201300000144)
吴建鹏(1989-),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危重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赵云燕,E-mail:z-y-y1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