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宏,刘进才,罗光华,李劲松(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湖南衡阳421001)
医学影像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周宏,刘进才△,罗光华,李劲松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湖南衡阳421001)
【提要】纵观放射学学科的发展历程,其应用与发展对于医学教育、临床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作用,传统医学影像学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社会需求和临床需要。针对这种需求的转变,该文探索一个全新的医学影像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因为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改革不仅是为了医学影像学教学事业的发展,也是为了国家医学人才培养的优化,经过改革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影像学人才。
教学方法;医学影像学;实践;人才培养
放射学科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放射科医生为临床同事提供了大量资料,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各种设备不断问世,医学影像学科得到了飞跃发展,在学科发展的同时,医学影像学科不断与其他应用技术强的学科交叉、融合。能够驾驭这些先进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并更好地应用这些设备为临床诊断服务的人才需要更好的教育方式及更科学的教学管理。国外学者指出医学影像学教育需要着眼于临床医学需求的改革、进步[1]。
结合学校、医院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作者在医学影像学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研究、实践。研究的总体目标:(1)建立“广而细、泛且深”的特色学科;(2)建立现代化临床以教学环境,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人员业务处理能力;(3)建立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中心,使医学影像学学科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科特点、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作者在医学影像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申报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厅高校教学研究课题1项,现将阶段性工作总结、报道如下。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教育部颁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政策中提出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迫切需要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增强教育的发展实力,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国家围绕了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力加强硬件、软件的建设。
1.1场所、设备硬件教研室在医院教学区内利用有限的场地,划出2个专用教室,能同时容纳300名学生同时学习。同时也建立了3个影像学实验室,其中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1个,配备所需要的计算机平台及相关多媒体设备;传统胶片阅片室2个,其中1个与现代化数码影像网络及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相连,可以进行会诊、读片会;配备各种不同类型扫描设备5台;利用科室所拥有的仪器,建立多个技术实验室,其中包括DR实验室4个、CR实验室2个、数字胃肠实验室2个、钼铑双靶乳腺X射线实验室1个、螺旋CT实验室4个(其中在建1个拥有西门子“炫速”CT)、MR实验室3个(在建1个)、数字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实验室1个。另外在南华大学本部医学影像学拥有2个实验室,里面配备30余台网络化终端,用于日常教学。目前每年担负着医学影像学的临床、教学工作教学课时达1 000余学时。
1.2网络化PACS的部署、远程放射学及互联网服务的不断进步,已经证明了新兴的网络化教学方式(E-learning)已经成为影像学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2]。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电子教学明显不同于传统纸质的教学,其有诸多优点:(1)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学习,可以节省一定奔波于资料库及实验室之间的时间;(2)个性化、定制化的方法能有助于学生跳过一些自己了解或不需要熟悉的问题;(3)学习的能力能更快提高;(4)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方式能帮助学生高效率把握住主题信息、资料[3]。
网络化建设中,与网络中心共同建立了PACS,拥有一套能长时间保存各类数据的信息管理中心。各类教学、诊断、登记、管理远程客户端达60个,能方便、快捷调取各类资料,也能进行网络化教学、读片、会诊。该PACS结合了网络教学的特点,专门建立了拥有大量的课件、视频、教学考核软件等的教学资源库。在计算机多媒体实验室中,能进行相当大规模的视频会议、远程会诊等现代化教学、诊断活动。随着医院不断地发展、壮大,目前已将电子病历、病理报告系统与PACS基本上完全融合,这标志着影像学网络化发展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1.3软件建设医院不惜投入大量经费,先后派出多名技术骨干去参加各种级别的学习,并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医学影像新技术、新进展讲习班》。此外每周进行的各种小讲课、“三基”培训,有利于教学、临床的进步、发展。在教学结构上,充分利用教学医院的优势,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建立了以教授及研究生导师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科室拥有各层次人才数十名。
人才引进方面,医院采取了一系列优惠措施,适当引进高级人才,并鼓励参与各种进修、学习,并参加多种人文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学队伍的技术、人文的培养、建设。此外积极参与各种国家、省级教学交流会,有利于及时掌握最新教学动态,充分了解国家、教育部各种最新方针、政策。
2.1影像学教学的现状《医学影像学》是目前高等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课程,医学影像学知识贯穿了整个医学教学的过程。早在1984年,吴恩惠教授主编了《放射诊断学》,近年来医学影像学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医学影像学的课时不断增多,使医学影像学教学的地位不断加强。但是,目前教学中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2.1.1教学课时不足目前整个社会医学教学课业繁重、内容繁多,导致整个医学教学中出现了教学内容部分“丢失”,即在教学课时内无法完整讲授全部内容,这一点在医学影像学上尤为突出。由于教学的不足,导致了部分医学生出现了对医学影像学重要性的忽视。
2.1.2教学内容的落后传统教学简单依照大纲进行教材的编写、选择。教学内容目前大部分主要以X射线诊断学为主,对CT、MRI及其他影像学知识仅进行一般性的介绍。但是在现代化医疗环境中,CT、MRI及其他检查方式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导致医学人才培养的相对受限,因此迫切需要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一个紧跟时代的转变。
2.1.3教学方式的更新医学影像学教学方式目前是以“教材PPT式教育”为主,临床应用作为辅助教学,使用先进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方式。医学影像学最古老的教学方式就是书本结合图片的教学方式。近年来,随着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目前教学越来越多使用电子教学方式,不得不指出目前“教材PPT式教育”的确比传统教学更加便捷,但是带来的是知识的堆积,相同时间段内出现的知识点增多,缺乏临床实践的联系,影响学习效率。国内有不少学校在教学中选用PBL教学,发现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穿插进行,既有利于培养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分析、综合等认识活动,也可让学生逐步获得综合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可保持传统教学的优势[4]。
2.2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方法及具体内容
2.2.1教学课时的改进在现有条件下对医学影像学课时进行优化,将所有影响学科的内容按照系统进行分割,授课的同时设计多种检查方法或多种检查设备。首先,在授课前对基本原理、基本理论进行系统讲解;然后在系统授课中,融入基本原理、基本理论进行系统专业知识点的传授;接下来在实习课中,传授基本技能及理论应用的方法;最后在考核课时,摒弃过往单纯的考核,融入考、教结合。
2.2.2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合理增加CT、MRI及其他先进影像学教学设备的应用传授,使临床教学不仅是传授基本知识,而是拓宽受教人员的视野,更多地去适应社会需求,而不成为一个学习后仅会课本简单知识的医生,而是拥有现代化诊疗能力的医生。PACS系统应用于临床教学有如下几个优点:(1)提高教学资料的传输、查询效率;(2)使教学互动更加生动;(3)利用医学影像临床工作对学生进行模拟考核,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的病例库中,任意提取病例制作成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4)有利于学生电子档案的管理及学员考核结果的分析。
2.2.3合理选用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使用“教材知识PPT结合临床工作应用”的教学方式。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更早地拥有临床思维、更早接触临床技能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巩固。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多种感官并用时学习效率最高,试听并用的效率高于单纯看、背、听的效率。
2.2.4教学考核方式改革在教学成效进行考核的同时,使学生发现自己知识点不足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案例教学式考核,有利于基本理论的巩固及临床技能的培养。
3.1教学管理的改革医学影像学教学需要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管理思路,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团队,能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安排。目前,影像学教学涉及范围广,不仅包括大学生教育、临床见习带教,还包括住院医师培训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教学研究等多方面。如果没有一个团队、没有分工协作、不各司其职、不优势互补,那么整个教学管理会出现混乱,严重影像医学影像学教学、教育的开展。
3.2教学方法、内容的变革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内容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借鉴各种先进经验,如以病例为引导的学习教学方式的应用等。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内容变革是为了将新的医学科学理论、新的医学技术、新的医学知识充实到医学教学中,在完成日常医学教学的同时,也能紧密结合医学的发展,紧跟国际前沿临床、医疗技术。进行一系列方法、内容改革之后,相信能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探索、学习的兴趣。
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考核系统建立不仅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还为了能用于临床实践。因此,考核由“考核分数”转变为“考核能力加完善能力”。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1)理论考试中增加大量临床病例分析,能在考核基本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掌握理论知识的联系;(2)加大读片分析的考核比例,加强受教人员利用临床资料与影像学图像分析能力的考核,能提高临床诊疗应用能力;(3)在考核的同时与受教学生进行互动,鼓励学生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让受教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考核进行评估,既能作为教师能力考评的方法,也能了解学生的需求。
总之,医学影像学教学的改革不仅为了医学影像学教学事业的发展,也为了国家医学人才培养的优化,经过改革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影像学人才。
[1] Sohoni C.Radiology education needs a revamp[J].Indian J Radiol Imaging,2011,21(2):156.
[2]Pinto A,Brunese L,Pinto F,et al.E-learning and educationin radiology[J]. Eur J Radiol,2011,78(3):368-371.
[3]Ruiz JG,Mintzer MJ,Leipzig RM.The impact of E-learning in medical education[J].Acad Med,2006,81(3):207-212.
[4]向贤宏,刘明娟,李子平,等.PBL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645-648.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4.051
C
1009-5519(2016)04-0602-03
湖南省教育厅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资助项目(2011-202);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立项项目(2015XJG-YY17)。
△,E-mail:liujincai6353@163.com。
(2016-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