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标准还是经济考量
——巴黎和会上的“上西里西亚问题”

2016-02-21 08:29王志华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6年4期
关键词:巴黎和会威尔逊波兰

王志华



民族标准还是经济考量
——巴黎和会上的“上西里西亚问题”

王志华

摘要: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纲领》,承诺波兰以民族标准并兼顾经济和战略因素建国。在次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三大协约国一度根据民族标准决定将上西里西亚地区直接划给波兰。后来,为了促使德国签约,他们做出了让步,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根据《凡尔赛和约》第88条,该地区归属将由通过一场公投来决定。这完全是大国政治的产物,三巨头应该没有预料到,他们为上西里西亚问题提供的方案,不仅未能重建和平,而且让数百万人卷入一场失败的人类实验之中。

关键词:巴黎和会; 上西里西亚; 威尔逊; 波兰; 《十四点纲领》; 《凡尔赛和约》

一、 问题的提出:上西里西亚公投

1921年3月20日,复活节前最后一个周日,按照巴黎和会上通过的《凡尔赛和约》(后简称《和约》)第88条的规定,上西里西亚公投正式举行*《凡尔赛和约》第三部分,http://en.wikisource.org/wiki/Treaty_of_Versailles/Part_III,2015-07-21。。之前,波兰人已经组织了两次起义,而德国则利用退伍的志愿军制造了大量暴力流血事件,升温的民族仇恨让97.5%的选民涌向投票箱,其中有59.6%的民众支持该地区留在德国,而其余40.4%则支持它并入波兰。根据《和约》规定,大国将凭借公投结果并兼顾地理和经济因素划分该地区的德波边界。4月,受制于国内的爱尔兰问题,一贯不信任波兰新政府的英国宣布撤出驻扎的维安人员。5月,波兰在法国驻军的纵容下发动了第三次起义,试图影响最后结果。9月,该问题被提交国联设立的四人委员会(成员为中国、比利时、西班牙和巴西四国代表)仲裁。最终,法国的主张被采纳,即按照牺牲比例原则划界,以图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违背意愿而被迫成为他国少数民族的人口。10月12日,最终划界方案确定,次年5月15日,德波两国按此方案达成在上西里西亚地区的边界协定*Guido Hitze.CarlUlitzka(1873-1953)oderOberschlesienzwischendenKriegen.Düsseldorf:Droste,2002,ss.454~455,458.。

在决定地区归属的公投历史上,上西里西亚的那次公投是极为特殊的。不但因为它在长达四年的准备、举行、等待仲裁和最终签订协定的过程中充斥着流血暴力,而且它在加剧民族冲突的同时,为下一次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1945年,击败希特勒的斯大林划定奥德河—尼斯河线为德波边界,从而永久地确定上西里西亚为波兰领土,在该地区居住的德意志人则大多被驱逐。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么一场争议伴随始终、最后却加剧地区紧张的公投是一次被历史证明为失败的人类实验,其中经历人身和财产损失、遭受生理和心理创伤乃至不幸丧失生命的人们只是其中的牺牲品,而最应该为此负责任的,首先是规定这场公投的三巨头,即美、英、法三国领导人威尔逊(Woodrow Wilson,1856-1924)、乔治(Lloyd George,1863-1945)和克里孟梭(Georges Clemenceau,1841-1929)。

在本文中,笔者希望通过考察《凡尔赛和约》第88条的出炉过程,一方面了解这场失败的人类试验的设计过程,另一方面管窥巴黎和会上大国博弈的机制。文章将依次关注以下问题: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是否通过《十四点纲领》(以下简称《纲领》)为波兰民族主张了自决权?三巨头为何一度忽视上西里西亚问题可能引发的争议,致使其成为《和约》草案中“最大的污点”?为了促使德国签约,大国领导人是如何在上西里西亚问题上达成一致,并为公投确立具体规定的?

二、 支持波兰复国的威尔逊《十四点纲领》

1914年7月,一战爆发,波兰人终于看到了复国的希望,因为当年参与瓜分的普鲁士、奥地利和俄国,这次站在了互相敌对的阵营之中:属于同盟国的是普鲁士的继承国德意志帝国和奥地利,俄国则为协约国而战。战争进入僵持阶段后,三国都试图整合并动员国内的波兰人参战,以补充日渐枯竭的兵源。1916年11月5日,德奥两国联合颁布法令,宣布“波兰王国”的建立,由一贯反俄的波兰政治家毕苏斯基(Józef Pilsudskis,1857-1935)来领导这个暂时没有国王和边境线的国家的军事部门。作为回应,俄国于1917年1月1日宣布,重建波兰将成为俄国战争目标的一部分*耶日·卢克瓦斯基、赫伯特·扎瓦德斯基:《波兰史》,常程译,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第209~211页。。由于二月革命后的临时政府延续了这一政策,同年8月,英国和法国正式承认在巴黎新成立的波兰民族委员会为波兰官方代表,其主席是反德的波兰政治家德莫夫斯基(Roman Dmowski,1854-1939)。

支持波兰复国最有力的声明来自于大西洋彼岸。1918年1月8日,威尔逊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纲领》。其中的第十三点是这样表述的:“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她应该包含无可争议波兰人居住的领土,她应该保证获得自由安全的出海口,她的政治和经济独立,以及领土完整应受国际条约的保障。”无疑,支持波兰复国是威尔逊新秩序中的关键一环。首先,美国总统希望在战后建立一个提供集体安全保障的国家联盟(下文简称国联),来取代战前欧洲各国的权力平衡政策。人们不会忘记,波兰正是18世纪中东欧三大国奉行权力平衡政策的牺牲品,因此波兰的重生将标志着旧时代的终结和威尔逊倡导新秩序的开端*Trygve Throntveit.“The Fable of the Fourteen Points:Woodrow Wilson and 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DiplomaticHistory, 2011,3(35),p.466.。此外,在波兰重建的问题上,威尔逊通过《纲领》提出了两个原则:经济战略考量和民族标准。后者在实践中成为民族自决权的先声,虽然威尔逊从未直接主张过*值得注意的文献综述有:史晓红:《威尔逊民族自决原则研究综论》,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有学者生动地将民族自决权比作毒气弹,因为在主张该权利策动敌对国家受压迫的民族倒戈的同时,也可能催生本国的内部矛盾。就好像由于风向无法确定,毒气弹极有可能造成本方战斗人员的伤亡*Jörg Fisch.DasSelbstbestimmungsrechtderVölker:DieDomestizierungeinerIllusion.München,C.H.Beck,2010,s.146.。然而,在一战中,首先祭出这一意识形态毒气弹的不是威尔逊,而是俄国人。1917年4月19日,临时政府向各参战国家呼吁,基于民族自决权重建和平。十月革命后,列宁(Vladimir Lenin,1870-1924)更是承诺沙皇治下所有非俄罗斯民族的一切自由,包括分裂的自由。布尔什维克政权借此希望,沙皇统治下的各族人民,能够先通过主张民族自决权建立单一民族国家,接着共同组建强大的联邦国家,来推动世界革命*Jörg Fisch.DasSelbstbestimmungsrechtderVölker:DieDomestizierungeinerIllusion,ss.148~149.。针对这一主张,美国国务卿兰辛(Robert Lansing,1864-1928)建议威尔逊不必理会,因为列宁的原则会在破坏国家主权的同时,将整个世界置于无政府状态。尽管如此,美国总统还是试图做一些努力来回应布尔什维克的宣传,这才有了著名的《十四点纲领》*史晓红:《威尔逊民族自决与西伯利亚远征》,载《历史教学》2004年第12期,第36页。。

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英美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从未明确主张民族自决权。学者常常引用的是以下两段史料:1918年1月5日,乔治发表演讲时指出,在战后领土处置上,人们应该考虑到自决权或被统治者的同意*Erez Manela.TheWilsonianMoment:Self-DeterminationandtheInternationalOriginsofAnticolonialNationali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p.37.;而威尔逊则在一个月后的一次国会演讲中强调,人民不应该仅仅通过国际会议或对手间的协定就从一个国家转到另一个国家。民族情感应该受到尊重,统治和治理的唯一前提是人民的同意。“自决”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个有强制性的行动原则,政治家一旦忽视,就要自担风险*Arther S.Link(ed.).ThePapersofWoodrowWilson,Vol.46.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4,p.321.。从上下文看,两国领导人口中的“自决”只是“统治者同意”和“自治”的近义词,因为他们清晰地知道,民族自决权的实践主体需要严格限制。只有波兰等受同盟国不民主政权压迫的中东欧民族,才有权行使自决权。而那些受协约国当局统治的民众,包括生活在爱尔兰以及广大殖民地的人民,则不属于自决权实践主体*Erez Manela.TheWilsonianMoment:Self-DeterminationandtheInternationalOriginsofAnticolonialNationalism,p.42.。

1918年10月,眼看败局已定,德意志帝国政府向威尔逊发出乞和照会,要求以《十四点纲领》为基础开启和谈。几番拉锯后的1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发出了著名的“兰辛照会”,接受德国的请求,把《十四点纲领》的原则视为和谈的基础*Klaus Schwabe(ed.).QuellenzumFriedensschlußvonVersailles.Darmstadt: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1997,ss.67~68.。11日,已经取代帝国的魏玛共和国与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

三、 巴黎和会上的上西里西亚问题争议

巴黎和会于1919年1月召开,而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却完全被排除在和谈之外。5月7日,德国外长兰曹(Graf Ulrich von Brockdorff-Rantzau,1869-1928)在接受《凡尔赛和约》草案同时,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演讲。其中,他不但否认了开战责任,而且抱怨战后封锁对平民的伤害,最后还要求威尔逊践行《十四点纲领》,允许德国立即加入国联*Klaus Schwabe(ed.).QuellenzumFriedensschlußvonVersailles,ss.243~246.。在威尔逊看来,兰曹演讲不但愚蠢,而且强词夺理。因为一方面,正是威尔逊本人,在停战之后一直致力于取消封锁;另一方面,他认为德国就是应当承担开战的责任。正如他在5月16日写给南非总理斯马茨(Jan Smuts,1870-1950)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总体来说,草案是公正的,德国必须为战争罪责受到最严厉的惩罚*Klaus Schwabe.DeutscheRevolutionundWilson-Frieden:DieAmerikanischeundDeutscheFriedensstrategiezwischenIdeologieundMachtpolitik1918/19.Düsseldorf:Droste,1971,ss.580~583.。针对德国方面的不满,威尔逊仅仅做了两次公开的回应:一次承诺德国可以加入国联;另一次确认了《凡尔赛和约》和《十四点纲领》间法理上的关联,并同时强调战胜国对《十四点纲领》拥有的最终解释权。5月中旬,威尔逊派特使前往柏林,一方面让德国人知道,他们不可能通过拒绝签署和约来改善境遇;另一方面指出,在加入国联和德国东部边界问题上,战胜国正准备着进一步的妥协*Klaus Schwabe.DeutscheRevolutionundWilson-Frieden:dieamerikanischeunddeutscheFriedensstrategiezwischenIdeologieundMachtpolitik1918/19,1971,ss.592~593.。

意识到德国东部边界,即上西里西亚问题争议性的显然不止威尔逊。作为和会观察员的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1874-1965)在多年后的回忆录中直白地称其为《凡尔赛和约》草案中“最大的污点”*Winston Churchill.TheWoldCrisis:TheAftermath.London:Butterworth,1929,p.211.。造成这个局面的主要原因是英美两国在和会前期对上西里西亚问题争议性的集体忽视。1918年10月8日,德莫夫斯基就向威尔逊提交了领土要求,波兰人要求德国割让波森省、西普鲁士省、波美拉尼亚省东部、上西里西亚行政区、部分中西里西亚行政区和东普鲁士省的东南部分。考虑到德国失去西普鲁士将使得东普鲁士成为飞地,波兰人还要求东普鲁士剩余地区的非军事化和中立化*Guido Hitze.CarlUlitzka(1873-1953)oderOberschlesienzwischendenKriegen,s.206.。面对波兰方面的狮子大开口,英国外交部撰写了一份备忘录建议,政府不应该支持波兰过分的领土要求,因为德国马上就会强大起来。因此,波兰不能独占整个西普鲁士,而让东普鲁士成为飞地;考虑到在东普鲁士南部的阿伦施泰因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以波兰语为母语,但信仰是新教,而非波兰人民普遍信仰的天主教,英国希望在该地区举行公投;而在上西里西亚,波兰人密集居住在除部分工业区以外的地区,因此该地区应该属于波兰*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Odense:University Press,1979,p.60,64.。也就是说,英国人在前往巴黎参加和会前,仅仅认为波兰对阿尔施泰因和西普鲁士的领土要求有点过分。

对于波兰来说,外交攻势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根据停战协定,德国应该以开战前的边界为标准撤军,这意味着,波兰所要求的绝大部分领土依然掌握在德国军队之手。1918年12月27日,波兰人占绝大多数的波森省爆发起义,到次年1月底,该地区的大部分已经处于波兰人的控制之下。因为他们担心德国的反攻,所以亟须在巴黎的大国领导人协助,让他们对波森的占领永久合法化。甚至,德莫夫斯基还要求波兰军队趁机占领上西里西亚、部分中西里西亚、西普鲁士和东普鲁士南部。由于美英两国认为波森是“无可争议波兰人居住的”,因而放任法国元帅福煦(Ferdinand Foch,1851-1929)前往特里尔商谈延长停战协定的事宜。在谈判中,福煦一度要求德国从上西里西亚地区撤军,因遭到激烈的反对而作罢。2月16日,在停战协定延长的同时,波兰对波森的实际控制得到承认*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pp.178~180.停战协定第一次延长是在18年12月13日,第二次在19年1月16日,这里是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延长。。

福煦在特里尔停战谈判时对波兰的偏袒代表了巴黎政府的一贯态度,正如外交部在1918年12月的两份匿名备忘录中所述,法国的最终目的是重建强大的波兰来制衡德国*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pp.75~76.。作为波兰民族委员会一贯的支持者,巴黎政府一开始就竭力支持德莫夫斯基的领土方案。在和会开始后,法国资深外交官,前驻德国大使康邦(Jules Combon,1845-1935)就抢占了“波兰事务委员会”主席之职,因此这个旨在研究波兰边界问题的委员会也被称为康邦委员会。因为康邦还兼任另外两个委员会的职务,所以就由法国将军勒龙(Henri Le Rond,1864-1949)具体负责《凡尔赛和约》中涉及德波边界规定的起草工作*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1979,pp.197~198.。3月9日方案提交,对照德莫夫斯基的要求,唯一有利于德国的改变就是,阿尔施泰因地区将不直接划给波兰,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公投,这一改变显然应归功于英国代表团内的波兰专家在康邦委员会中的努力*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pp.204~205.。

3月19日,最高委员会正式开始讨论波兰事务委员会的方案。乔治指出,只因经济战略考量就把西普鲁士省首府但泽和该省的马林维尔德两个德国人占多数的地区划给波兰,是德国无法接受的。虽然柏林政府刚刚在1月份镇压了斯巴达克同盟起义,但布尔什维克化的危险依然存在*Arther S.Link(ed.).ThePapersofWoodrowWilson,Vol.56.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pp.90~91.。3月21日,在匈牙利的共产党获得政权。这让乔治意识到,他必须采取措施以平衡和会召开至今由法国主导的对德政策。在接下来的一个周末,英国首相在度假胜地枫丹白露起草了一份备忘录,其中明确指出,根据波兰事务委员会的方案,让一个在整个历史上都没有能力建立自己政府的民族来统治但泽和马林维尔德两地共210万的德意志人,迟早要引发新的战争*Klaus Schwabe(ed.).QuellenzumFriedensschlußvonVersailles.Darmstadt: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1997,ss.156~166.。在此期间,乔治还收到了大英帝国代表团成员、南非首相斯马茨的信,这个将军在大战期间就已经是英国首相最信赖的顾问*玛格丽特·麦克米兰:《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荣慧、刘彦汝译,重庆出版社2006年,第30页。大英帝国代表团不但包括作为大国的英国的五位代表,还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和印度的各两位代表,以及新西兰的一位代表。。南非人从很早以前就开始怀疑波兰的执政能力,在3月26日的信中,他延续着这个立场,并强调德国在战后中东欧不容忽视的战略地位。3月27日,乔治在提交《枫丹白露备忘录》的同时,也引述了斯马茨信中的话:迄今为止的对德政策,特别是在莱茵兰、萨尔和但泽问题上,都过于强调了战略和经济因素,而忽略了民族自决权*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p.60,pp.239~240.。乔治的新政策让威尔逊认识到,对于法国的过分迁就可能会最终威胁到他的整体和平计划。因此他授权英美两国的波兰专家联手起草具体的建议,4月1日和3日的讨论中,英国的波兰专家莫利(James W.Headlam-Morley,1863-1929)的解决方案得到英美两国领导人的首肯,但泽成为即将建立的国联托管下的自由市,马林维尔德和阿尔施泰因一样,将获得了一场公投。法国考虑到自己亟须英美提供的安全保障条约,只得做出让步*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pp.240~245.。

需要指出的是,在大国政治家的语境中,对于波森省和除但泽和马林维尔德外的西普鲁士省那样的处置方式就是在实践民族自决权,即把波兰民族特性没有争议地区不通过公投直接纳入华沙政府治下。而在像马林维尔德和阿尔施泰因那样的地区,虽然经济上和战略上对于新生的波兰很重要,但由于民族特性有争议,大国不便实践民族自决权,只能以公投来代替。然而,以举办公投代替直接的领土移转,表面上是因为相关地区民族特性不足,实际上却是英法两大西欧国家博弈的结果。

对于柏林政府来说,《和约》草案中要求的让德国承担开战责任以及不让德国第一时间加入国联还只是形式上的羞辱,而上西里西亚归属问题则是实质性的,它不但关乎数百万人口的命运,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家未来的经济复苏,毕竟在战争爆发前,以卡托维兹为中心的上西里西亚工业区可是帝国仅次于鲁尔的第二大工业区。果然,草案公布后,在上西里西亚的许多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民众抗议,这给了柏林政府很大的压力*Guido Hitze.CarlUlitzka(1873-1953)oderOberschlesienzwischendenKriegen,ss.209~210.。在5月29日提交的《反建议》中,德国一方面拒绝认同战胜国强加的开战责任,以图从原则上否认《和约》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则建议在《和约》签署后,西普鲁士和波森立即以市镇为单位举行公投。同时他们拒绝割让上西里西亚和萨尔地区这些无可争议的德国人居住的领土。关于上西里西亚,德国特别指出,该地区已经有750年和波兰没有任何政治联系了*Klaus Schwabe(ed.).QuellenzumFriedensschlußvonVersailles,ss.278~291.。的确,从历史角度看,上西里西亚不像波森和西普鲁士,除了其中一小部分地区外,并非普鲁士通过三次瓜分而获得的,而是其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Friedrich II,1712-1786)经过战争从奥地利手中夺取的。

如上文所述,威尔逊特使在五月中旬向柏林方面表达了战胜国在德国东部边界妥协的可能性,这意味着美国总统对自己失误的认知。其实他很早就应该得知了德国方面对上西里西亚问题的重视程度。兰曹在动身前往巴黎之前就声称,德国不可能容忍哪怕只是暂时失去萨尔和上西里西亚。但当时威尔逊错误地认为,德国外长代表了极端的派别,而更顺从、更主流的派别还在保持沉默*Arther S.Link(ed.).ThePapersofWoodrowWilson,Vol.59,p.45,pp.61~62.。5月21日,当乔治建议在上西里西亚举行公投时,威尔逊承认,上西里西亚的确不是“无可争议波兰人居住的”了,因此他支持以市镇为单位举行公投,边界的确定应该以民众的立场为标准,而不是民族*Arther S.Link(ed.).ThePapersofWoodrowWilson,Vol.59,p.329.。显然,威尔逊明确地将民族自决权和公投对立了起来,他和乔治一样,把公投看成自决权实践(即直接把领土划给波兰)的一种替代方案。

显然,德国的《反建议》给乔治的修正方案进一步提供了论据。5月30日,在最高委员会的讨论中,英国人恍然大悟般地指出,上西里西亚居然在过去的700年都不是波兰的,而是德国的。同时,他指责康邦委员会偏帮波兰的报告是可耻的*Paul Mantoux.TheDeliberationsoftheCouncilofFour(March24-June28,1919) 2.FromtheDeliveryofthePeaceTermstotheGermanDelegationtotheSigningoftheTreatyofVersailles.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pp.256~257.。在提出修改意见前,英国首相召开多次会议,大英帝国代表团成员一致同意修正涉及德国东部边界的规定,因为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与之相关的赔偿问题。斯马茨说道,波兰根本就不算一个真正的国家,不但在历史上,而且在将来,都是个失败者,《和约》草案的规定显然是想逆历史而动*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1979,p.358.。得到代表团成员的授权后,乔治于6月2日在最高委员会正式提出修改《和约》草案的建议。要修改的除了德国东部边界问题,还有赔款、德国在国联的会员资格和莱茵兰地区占领问题。同时,他还威胁到,一旦修改无法落实的话,英国将放弃参与旨在迫使德国签约的进军柏林行动。其中,英国首相真正关心的,或许只有上西里西亚问题,其他的修改意见都是可以商量甚至可以放弃的。乔治指出,上西里西亚不属于波兰已经好几百年了,只有用公投决定德国东部的边界,类似法德两国1871年来关于阿尔萨斯—洛林的争端才能够避免。该修改意见体现了英国首相高超的外交技巧,为了得到法国的支持,乔治声称,在他的努力下,大英帝国代表团成员已经同意维持涉及德国西部边界(即萨尔地区)的规定*Paul Mantoux.TheDeliberationsoftheCouncilofFour(March24-June28,1919) 2.FromtheDeliveryofthePeaceTermstotheGermanDelegationtotheSigningoftheTreatyofVersailles,pp.269~271.。克里孟梭的回应果然在乔治的盘算中。会后,法国人愤怒地抱怨,在占领莱茵兰的问题上,法国将寸步不让,相比较而言,在上西里西亚问题上条款的修正反倒是可以接受的*Arther S.Link(ed.).ThePapersofWoodrowWilson,Vol.60,p.40.。在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里,三巨头将为上西里西亚公投的具体规定而反复磋商。

四、 从《十四点纲领》到《凡尔赛和约》第88条:上西里西亚公投中的大国博弈

《凡尔赛和约》第88条规定是大国之间诸多争论和反反复复讨价还价的结果。

(一) 克服德国对公投的潜在影响

1919年6月3日,在巴黎和会关于上西里西亚公投几成定局的情况下,威尔逊从代表团内波兰专家口中得知了在上西里西亚举行公投将会面临的困难。一方面,该地区依然被德国的军队和官员占领着,当局将会实施恐怖政策,来迫使公投结果有利于德国,因此德国的撤军和战胜国军队的入驻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大多数民众在经济上严重依赖于德国资本家和地主,他们会由于害怕变化而无法投出真正的、自由的一票*Arther S.Link(ed.).ThePapersofWoodrowWilson,Vol.60,pp.53~57,pp.67~68.。在当天最高委员会讨论中,威尔逊首先提及了德国资本家和地主对公投的潜在影响,为了加强说服力,他还提及在匹兹堡等工业区资本家主宰选举的事例。乔治显然不同意美国人的观点,他引述了1912年德意志帝国选举为例,来证明该地区公共舆论表达的可能性。对此,政治学家出身的威尔逊严格区分了帝国选举和公投,并指出,资本家会担心利益伴随着割地受到损失。另外,美国人还表达了对德国官员潜在影响的担忧,乔治对此的建议的是,公投应由一个“跨协约国委员会”主导,德国军队的撤离和协约国军队的进驻是必要前提。另外,克里孟梭建议邀请波兰总理兼外长帕德雷夫斯基(Ignacy Jan Paderewski,1860-1941)参加听证,以便倾听波兰的意见*Paul Mantoux.TheDeliberationsoftheCouncilofFour(March24-June28,1919) 2.FromtheDeliveryofthePeaceTermstotheGermanDelegationtotheSigningoftheTreatyofVersailles,pp.280~285.帕德雷夫斯基是世界闻名的钢琴家,在他的调解下,德莫夫斯基和毕苏斯基两大势力达成妥协,成立联合政府。。这个机会对波兰弥足珍贵,因为得知《和约》草案可能被修正消息的帕德雷夫斯基于5月27日重新回到巴黎后,和最高委员会成员仅仅在5月31日的全会上有极为有限的接触*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1979,p.361.。

可是,在6月5日直面三巨头的讨论中,帕德雷夫斯基非但没有能够有效阻止在上西里西亚即将举行的公投,反而激怒了乔治。当波兰代表指出妥协会影响新政权的稳定时,英国首相激动地强调,波兰的独立和解放建筑在150万法国人、80万英国人和50万意大利人的生命之上。而让人失望的是,战后的波兰总是企图违背其他民族的意志而将他们的领土纳入版图。尽管如此,波兰代表在6月5日的听证还是有着建设性的意义:在最高委员会,第一次讨论了德国教士对未来公投潜在的影响*Paul Mantoux.TheDeliberationsoftheCouncilofFour(March24-June28,1919) 2.FromtheDeliveryofthePeaceTermstotheGermanDelegationtotheSigningoftheTreatyofVersailles,p.308.。一份在这两天写就的备忘录也表达了对天主教士影响的忧虑。该文件应该源自于由威尔逊要求的、在波兰专家间的一次非正式讨论。其中提及了布雷斯劳采邑主教克普(Georg von Kopp,1837-1914),一个极端的泛德意志主义者在近年来一直从事的肆无忌惮的、支持日耳曼化的宣传。他甚至拒绝波兰候选人的支持者领圣餐。因此,专家建议,在公投前,需要驱逐的不但有德国的军队和官员,还应该有德国的教士*Arther S.Link(ed.).ThePapersofWoodrowWilson,Vol.60,pp.189~190.。但该提议被乔治否决,在英国首相看来,驱逐教士就是和整个天主教会为难,克里孟梭也认同这一观点*Paul Mantoux.TheDeliberationsoftheCouncilofFour(March24-June28,1919) 2.FromthedeliveryofthepeacetermstotheGermanDelegationtothesigningoftheTreatyofVersailles,pp.352~353.。最终,尽管无法针对德国教士、资本家和地主的潜在影响力采取具体措施,《和约》第88条附件第3款还是暗示了相关的反制措施:“委员会应当执行一切其认为有必要的措施,以保障自由的、不受干涉的、秘密的投票。特别要驱逐那些以贿赂和恐吓这样不正常手段操纵公投结果的人士。”*《凡尔赛和约》第三部分,http://en.wikisource.org/wiki/Treaty_of_Versailles/Part_III,2015年7月21日。

(二) 有关公投时间的争论

6月5日,波兰代表的听证会上,克里孟梭询问道,为了保证波兰的胜利,公投到底是应该立即举行,还是在协约国军队完成驻扎一段时间之后。帕德雷夫斯基指出,虽然延期对于东部地区会有所帮助,但对于农业经济占主体的西部没有,因为地主、官员和教士的影响力无法在短期内消除。针对东部地区,波兰希望通过延期来保证胜利*Paul Mantoux.TheDeliberationsoftheCouncilofFour(March24-June28,1919) 2.FromtheDeliveryofthePeaceTermstotheGermanDelegationtotheSigningoftheTreatyofVersailles,p.313.。鉴于乔治对于康邦委员会的反感,最高委员会于6月5日另外设立了一个新的咨询机构“德国东部边界委员会”,专司《和约》中涉及上西里西亚问题条款的修改*Arther S.Link(ed.).ThePapersofWoodrowWilson,Vol.60,p.130.note 4.。在公投的程序制定上,最受争议的问题是关于公投时间的。亲波兰的勒龙建议再等三年,而亲德的莫利则希望延期时间不超过六个月。鉴于英法两国的针锋相对,乔治提议专家们准备两份计划,作为最高委员会讨论的基础*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pp.364~366.。6月11日,两份计划提交。勒龙承认,从实践角度看,最好在《和约》签署后立即举行公投。鉴于该地区的波兰人无法在当前环境下自由和不受干预地投票,可适当考虑延期。除了再度提及德国地主和教士可能的影响力之外,他还指出停战后该地区公共舆论被操控的现状:波兰媒体受到镇压;波兰教士被送往其他教区;德国民兵在组织中;当地民众无法表达真实意愿,他们误以为,一旦该地区与德国分离将会导致灾难,比如将会失去储蓄所里存放的钱。因此,大多数专家希望战胜国或者国联应该在《和约》签署后一年后、最晚两年内决定公投的最后时间*Paul Mantoux.TheDeliberationsoftheCouncilofFour(March24-June28,1919) 2.FromtheDeliveryofthePeaceTermstotheGermanDelegationtotheSigningoftheTreatyofVersailles1992,pp.389~390.。由于乔治得知德国人自己也希望一定时间的延迟,莫利的那份计划没有被接受*Kay Lundgreen-Nielsen.ThePolishProblemattheParisPeaceConference:AStudyofthePoliciesoftheGreatPowersandthePoles,1918-1919,p.366.。

6月14日,波兰代表德莫夫斯基和帕德雷夫斯基被正式告知关于上西里西亚问题条文的修改。对此,帕德雷夫斯基当即表达了遗憾:该决定对波兰人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特别对一些将《十四点纲领》当作圣经来信仰的人。一旦公投结果不利于波兰,那些几百年来被压迫的、贫穷的波兰工人农民将被牺牲掉。此外他指出,公投推迟一到两年将会造成无法承受的敌对。因此,他建议把延迟时间定在3到6个月之间。可能他从相关情报得知,尽早举行的公投将会有利于波兰*Paul Mantoux.TheDeliberationsoftheCouncilofFour(March24-June28,1919) 2.FromthedeliveryofthepeacetermstotheGermanDelegationtothesigningoftheTreatyofVersailles,pp.453~454.。参考了波兰代表的建议后,《凡尔赛和约》最终规定:一旦由英国、美国、法国和意大利四国代表组成的、旨在从德国当局手中接管权力的跨协约国委员会在当地成立,公投将会在接下来的6到18个月内举行*《凡尔赛和约》第三部分,http://en.wikisource.org/wiki/Treaty_of_Versailles/Part_III,2015年7月21日。。

(三) 让公投地区承担战争赔款?

柏林政府的《反建议》让乔治相信,一旦德国失去了上西里西亚,可能会以此为借口拒绝支付赔款。正如他在友人面前所吐露的,如果不考虑赔款而把煤矿给波兰人,德国人就会说他们无法赔款,协约国就自讨苦吃了*玛格丽特·麦克米兰:《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一百八十天》,第152页。。针对乔治的担忧,威尔逊决定把两个问题分开处理,无论上西里西亚归属情况如何,该地区的煤炭供应由《凡尔赛和约》专门保证。尽管如此,英国人还是于6月14日提出建议,争议地区也应该承担赔款。如果上西里西亚工业区的资本家是德国的,而但泽又是德国人的城市,他们就应该和其他德国城市一样地承担开战的责任。如果《凡尔赛和约》规定暗示,选择波兰就能逃避赔款,那么,公投的公平性将受到质疑。没有赔款诉求的美国总统则从原则上反对这一建议,他指出,首先,这样的规定会影响和波兰的盟友关系;其次,《十四点纲领》并没有使他有义务赐予德国人一场公投;第三,作为一个多年压迫其它民族的政权,在公投中失去一个维持统治的论据,没什么不公平。也期盼依靠德国赔款开展战后重建的克里孟梭认同乔治的立场,但他和稀泥般地指出,讨论具体规定的时间不够了*Paul Mantoux.TheDeliberationsoftheCouncilofFour(March24-June28,1919) 2.FromthedeliveryofthepeacetermstotheGermanDelegationtothesigningoftheTreatyofVersailles,pp.458~459.。

五、 结语

《十四点纲领》为波兰民族主张的自决权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为,把波兰民族特性不受争议的地区直接纳入华沙政府治下。然而,在民族特性有争议的地区,由于自决权无法实践,便以公投作为替代方案。需要强调的是,阿尔施泰因、马林维尔德和上西里西亚三场公投规定的背后,民族特性是否有争议只是一个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英法两大国间的博弈。此外,无论具体规定是领土直接划转还是举行公投,其实质还是以保护受压迫民族为名行使的胜者正义。

通过公投实现胜者正义在一战前并不鲜见,在法国大革命和意大利统一过程中,也在一些地区举行公投决定是否和法国或意大利合并,但公投主导者显然预先确定结果将会是压倒性的同意,他们希望借助这一模式加强未来统治的合法性,并巩固和平。而一旦征服者无法确定公投结果,这一模式就不再适用,比如普鲁士在普法战争后就拒绝在阿尔萨斯—洛林举行公投。然而,三巨头却没能承继前人的智慧,他们只顾(或只能)追求源自大国博弈的表面一致,而忽视了巴黎和会本身再造和平的使命。《凡尔赛和约》第88条的规定和实践在摧毁和平的同时,将数百万人裹挟进一场失败的人类实验中去。

一百年前的1917年,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带来了世界权力中心的移转,即欧洲的失势和俄美双雄并起。然而,通过对巴黎和会上的上西里西亚问题这一细小切片的考察可知:威尔逊一揽子再造世界秩序的理想,无论是以集体安全体系取代权力平衡政策,还是以主张相关民族的自决权来重建中东欧秩序,在乔治和克列孟梭赤裸裸的权力政治面前都显得不合时宜。一战后,世界秩序运行的逻辑依然如同上古时代雅典人告诫米洛斯人的那样:世间,只有当权力平衡时,正义才有可能实现,否则,弱者只能屈服于强者的为所欲为。

●作者地址:王志华,德国图宾根大学近代历史系;德国 D-72074。Email:zh62555692@gmail.com。

●责任编辑:桂莉◆

Nation Standard or Economic Factor:“The Upper Silesia Question” in Paris Peace Conference

WangZhihua(University of Tuebingen)

Abstract:In early 1918,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oodrow Wilson put forward “Fourteen Point” which promised that Poland could be founded according to the ethnologic criteria, with the consideration given to economic and strategic factors as well. In Paris Peace Conference held in the next year, the Big Three had once given Upper Silesia directly to Poland according to the ethnologic criteria. Later, they decided that the ownership of Upper Silesia would be determined by plebiscite, according totheArticle88oftheTreatyofVersailles, as the only compromise in order to urge Germany to sign the treaty.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are totally a product of the Great-power Politics. The Big Three did not expect that their solution for the Upper Silesia Question not only failed to restore peace in that area, but involved millions of people in a failed human experiment.

Key words:Paris Peace Conference; Upper Silesia; Woodrow Wilson; Poland;FourteenPoint;TreatyofVersailles

DOI:10.14086/j.cnki.wujhs.2016.04.016

猜你喜欢
巴黎和会威尔逊波兰
进军波兰
巴黎和会上的美国对华立场:山东问题解决的理想与现实冲突
双面威尔逊
波兰睡眠研究会
林长民:最早在报上披露“巴黎和会”上的败讯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威尔逊视角下的劫后南京栖霞山——兼论辛德贝格与“威尔逊栖霞山之行”
1919年的顾维钧
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以华师大版《巴黎和会》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