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欣元,周 焕(1.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00;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4;3.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安徽蚌埠233000)
·管理科学·
医联体背景下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彭欣元1,2,周焕2,3△(1.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00;2.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蚌埠233004;3.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安徽蚌埠233000)
【提要】医联体建设是实现新医改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医联体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医疗机构的信息共享,促进双向转诊,有利于促进医联体功能的发挥,提高医联体运转效率。该文结合区域医疗信心化平台特点,分析了当前医联体中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标准不统一、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偏弱、海量数据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建立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充分应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处理大数据等促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相关对策。
卫生保健联合体;卫生服务需求;卫生资源;信息科学;自动数据处理;云计算
医联体是当前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整合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1]。医联体将一定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等组成的一个医疗联合体,通常由一所综合实力强大的中心医院作为牵头医院,通过签署协议进行共建,通过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2]。医联体主要有紧密型和松散型2种类型[3]。医联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持,通过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可以实现区域内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协同,有利于提高区域医疗卫生决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与患者。本研究结合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特点,系统分析了当前医联体中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设策略。
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是连接规划区域内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管理单位及各相关机构的平台,通过对区域内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促进区域一卡通、双向转诊、一单通等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的开展,构建医疗、医保、新农合系统“三位一体”的运营平台,为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检查信息共认、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提供支撑[4]。
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有利于促进医联体功能发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5]。其主要作用在于:实现医疗机构信息化全覆盖;统一医疗卫生服务标准;促进医疗卫生信息区域内的共享与交换;实现就医一卡通和检查数据共认,能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治疗,节省大量经济支出;对新农合、医保等进行实时报销,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就诊,提高了医保和农合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的双向转诊。此外,通过对信息的研判和分析,可以为领导提供科学、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2.1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标准不统一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需要整合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鉴于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其医院信息系统均为结合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购置或研发,系统供应商参差不齐。如有的医院使用的是不同厂商、不同类别的信管理系统,不同医院内也有同类信息系统来源于不同公司。系统标准、方法、规范、流程的缺乏,不同单位的不同需求,再加上由于国家未制定统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供应商分别制定各自标准,影响了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与卫生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医联体的发展急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而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通过标准化改造和升级完善,进行众多系统之间的对接,从而实现互联互通,可以满足医联体建设的需要,但是多时间、多地点、多人群、多格式的信息如何集成和共享是其建设面临的重大难题。
2.2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偏弱基层医疗机构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缺乏相关的信息化应用人才,信息应用层次低,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高[6]。其相关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进行信息查阅和文献传递,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的能力缺乏,导致信息的预测、预警和服务决策功能未能发挥作用。此外,业务软件的操作流程不够规范,数据录入不完整、不及时,容易发生录入错误等,使得其数据的真实性受到质疑。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工作平台覆盖面有限,好多只是部分关键业务建立了信息平台,如有的仅配备了门诊收费、医生工作站等平台。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偏弱是医联体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2.3海量数据处理难度大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要实现互联互通,需要对医联体内部的所有医疗机构的各种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汇总,但是多年来各单位积累了数量庞大的非标准化数据,要对这些海量数据的挖掘和统计分析,工作量非常大、技术要求也很高。如何建立海量数据的处理程序,也是建设医联体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需要解决的难题。
3.1加强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牵涉范围广,包括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之间的众多信息系统的整合和对接,为方便协调管理,需要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联动沟通协调机制,统一信息资源规划,统一数据标准建设,建立信息共享控制机制[7]。此外,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中的信息利用、公开涉及个人隐私等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为加强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安全防护制度和措施,借助技术和管理,积极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应急保障机制建设,利用最先进的相关技术,构筑安全防范体系,确保信息、数据安全。
3.2建立信息系统标准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缺乏,水平相对较低,使得提升其服务能力过程漫长,无法迅速适应当前深化医改的需要。区域内进行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教育可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这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持,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构建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建立医疗联合体,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与能力,推动医改顺利进行。
3.3充分应用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处理大数据卫生系统信息系统建设如由各个单位组织实施,会导致资金分散,信息系统质量难以保障,其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建设周期也较长,效果不好。如果进行集中系统建设,又面临预算、缺乏专业技术支持人员、决策时间长等问题[8]。而依托云计算技术,可以搭建医疗卫生行业云,有利于进行海量数据和应用请求的处理,保障区域内医疗卫生信息的联动应用。通过资源整合、统一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联体总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总之,在当前新医改背景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是医联体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搭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可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现医联体之间的互联互通,减少人民群众医疗负担,促进医改的顺利推动。
[1]林枫,朱月兰,孙超.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研究[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6):11-14.
[2]李飒飒,郭航远.医联体及其资源共享模式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5,32(5):13-14.
[3]吴玉洁,刘子先,晁杰.基于虚拟管理的我国医联体质量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3):312-315.
[4]姚东明.探讨区域卫生信息化信息互联构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7(增1):43-45.
[5]温海燕,穆卫农,胡华,等.区域卫生信息化环境下信息安全策略与实践[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10(2):157-162.
[6]孙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功能分级初步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11(2):160-163.
[7]张睿,甄天民,王敏,等.区域医药卫生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发展思路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5,29(3):133-137.
[8]冯昌琪,甘华平,陈文,等.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思考[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4,11(2):149-15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1.061
C
1009-5519(2016)01-0147-02
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5B44by)。
△,E-mail:zhouhuanbest@163.com。
(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