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莹,曹宝珠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诊断与防控方法
宋莹,曹宝珠
(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摘要:猪蓝耳病也叫做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由于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而导致,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呈紫蓝色,且伴发其他流行症状,既直接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还会使猪只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造成母猪流产或者不育,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应加强防治。
关键词:猪;蓝耳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防控方法
1流行特点
家畜中只有猪只是易感动物,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只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繁殖母猪、公猪以及仔猪容易受到侵害,而育肥猪感染该病后表现出相对比较温和的症状。
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毒猪,且病猪耐过体内依旧在之后的大约2~3个月存在病毒,而治疗康复的猪只体内病毒能够持续存在长达6个月左右,且能够继续向体外排出病毒。一般来说,成年猪会在较短时间内排出病毒,正常情况下在14天以内。感染猪只的口鼻分泌物以及排出的尿液、粪便都含有病毒。
任何品种、日龄的猪只都能够感染该病。一般来说,大部分猪场的发病规律是母猪或者生长育肥猪出现暴发,然后导致哺乳仔猪、保育猪发生感染。该病一般快速传播,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以及交配进行传播,也能够经由胎盘造成垂直传播。对于易感猪只来说,能够经由口腔、鼻腔、腹腔、子宫内接种以及肌肉、静脉注射等不同途径而感染病毒,并经过2~14星期都能够通过与其他易感猪只接触而传播病毒。另外,接触病猪污染过运输车辆、使用工具、灰尘以及排出的粪便都能够传播该病,尤其是空气传播最大范围能够达到3km。
2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情况下,该病通常为14天,一般持续3~4星期,个别甚至能够达6~12星期。主要临床症状是体温明显升高,食欲减退,有些猪病的双耳、乳房及体表皮肤明显发绀,母猪发生流产,而种公猪、青年猪的症状相对较轻。
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患病后精神萎靡,体温明显升高,一般达到40~42℃,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大约1%~5%的耳朵、腹部、乳头以及尾部皮肤存在发绀现象,特别是耳尖非常普遍。妊娠母猪患病后会发生早产或者流产,流产率能够达到30%左右,严重时甚至能够高达70%~80%,且容易产出木乃伊胎、死胎以及病弱仔猪,而早产母猪在分娩时容易出现难产,产后少奶或者无奶。
仔猪尤其是哺乳仔猪患病后死亡率能够超过80%,特别是早产仔猪会在出生时或者出生后几天内就发生死亡。大部分患病仔猪呼吸困难,不规则呼吸,往往呈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流鼻涕,打喷嚏,有较多分泌物从眼睛流出,还会伴有结膜炎,肌肉震抖,后躯麻痹,部分由于关节肿大而跛行,共济失调,无法稳定站立,皮肤出现红斑点,部分还会呕吐、腹泻,排出黄色水样稀粪,或交替腹泻、便秘,个别甚至在濒死前无法站立,最后由于全身抽搐而死亡。
育肥猪感染该病后高热,体温升高达到41℃左右,食欲废绝,大部分全身皮肤发红,呼吸频率加快,严重咳嗽,个别有少量黏性鼻液流出,无继发感染时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出现继发感染会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甚至很难治愈。
种公猪感染该病后,病程持续时间较短,且症状较轻,但精液品质降低,与之交配的母猪受胎率降低,容易返配。
3实验室诊断
由于猪蓝耳病在临床中表现出复杂多样的症状,没有典型的症状,同时不会发生明显和典型的病变,加之往往容易继发或者并发其他疾病,因此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实验室主要是采取分子生物学诊断和血清学试验。一般我国主要采取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是聚合酶联反应,该方法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甚至能够检测出精液中含有的病毒。在血清学实验中,主要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血清中和试验等检测猪蓝耳病的抗体。
4防控措施
科学免疫:根据本场实际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适时加强免疫。一般猪只可选择在23~25日龄免疫接种猪蓝耳病疫苗;种公猪不仅要在23~25日龄进行1次免疫,还要间隔6个月再进行1次免疫;对于种母猪不仅要在23~25日龄进行1次免疫,还要在配种前进行1次强化免疫。如果猪场的周边地区突然出现疫情,则要在当地兽医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给猪只立即进行免疫接种。
疫病监测:猪只进行免疫接种后,还要定期对猪群的血清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从而确保及时掌握机体的免疫情况以及健康状态。另外,对于大多数猪群来说,在机体状态处于相对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疫苗接种。
加强日常管理:最好坚持“自繁自养”,确保种猪群比较稳定。对于规模化猪场,最好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特别是确保产房的全进全出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养殖场要加强环境消毒,确保舍内环境卫生、干净,使用工具必须保持清洁,控制饲养密度适宜,加强防暑降温,并保持通风良好。病猪主要采食高能量饲料,并增加饲喂青绿饲料,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添加量,适当调整氨基酸用量。猪场定期进行消毒,一般每月进行1次。
收稿日期:2016-04-24
作者简介:宋莹(198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苗生产及检验方面工作。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7.122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