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地区近45年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

2016-02-21 03:44张连霞邰文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通辽浅层平均值

夏 莹,张连霞,王 俊,邰文河,李 莉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内蒙古通辽地区近45年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

夏 莹,张连霞,王 俊,邰文河,李 莉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对内蒙古通辽地区所属7个气象站1971—2015年4—9月生长季0、5、10、15、20、40 cm 6个层次浅层地温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辽地区近45年4—9月生长季各层地温7月均达到最高;各层地温历年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每10年平均上升0.335~0.458℃,经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0、5、10 cm地温突变点在1990年,15、20、40 cm地温突变点在1991年,突变点前后地温变化显著,升温明显。通过对浅层地温的分析,为当地治理生态环境、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安排农牧业生产提供对策意见。

浅层地温;变化;突变;分析

内蒙古通辽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松辽平原西端,处于东北与华北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毋庸置疑,IPCC第4次、第5次评估报告表明,全球平均温度在过去100年上升了0.74℃。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一致,1913年以来,我国地表温度上升了0.91℃,最近60年气温上升尤其明显,平均每年约升高0.23℃[1]。在气候变暖环境下不同地域地温存在不同的响应[2-3],从而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进而增加农牧业生产的不稳定性。陆晓波等[4]分析了中国近50年各地区80 cm层地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南方变冷,北方变暖,变暖中心分别位于内蒙古东部和内蒙古西部。而通辽地区浅层地温变化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该文通过对近地表层温度和浅层地温的时空变化分析,从气象科学的角度提供对策意见,对治理生态环境、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安排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选用通辽地区所属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7个气象站1971—2015年4—9月生长季0、5、10、15、20、40 cm浅层地温资料进行分析。

1.2 分析方法 各层的气候倾向率、趋势方程利用Excel计算、分析获得,并对序列进行相关性检验。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浅层地温的气候突变,结合趋势线确定突变点。

2 结果与分析

2.1 浅层地温月变化特征 通辽地区4—9月各层月平均地温曲线4—7月为上升趋势,7—9月为下降趋势,各层7月均达到最高,0、5、10、15、20、40 cm地温分别为 28.3、26.5、25.7、25.2、24.7、22.7℃,可以看出,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地温逐渐降低,曲线逐渐变平缓,各层地温9月地温几乎相同。说明热量在土壤中传递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损耗。

2.2 浅层地温年变化趋势 分析通辽地区1971—2015年0~40 cm各浅层地温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0 cm地温平均值为 22.1℃,1976年最低,为20.0℃,2000年最高,为24.3℃,序列相关系数为0.626 0,倾向率为0.458℃/10年。5 cm地温平均值为20.3℃,1976年最低,为18.7℃,2007年最高,为 22.2℃,序列相关系数为 0.631 8,倾向率为0.421℃/10年。10 cm地温平均值为19.6℃,1979年最低,为18.2℃,2000年最高,为21.2℃,序列相关系数为0.575 2,倾向率为0.335℃/10年。15 cm地温平均值为19.2℃,1979年最低,为 17.7℃,2007年最高,为21.1℃,序列相关系数为0.645 4,倾向率为0.433℃/10年。20cm地温平均值为18.3℃,1979年最低,为17.3℃,2000年最高,为20.3℃,序列相关系数为0.725 4,倾向率为0.458℃/10年。40cm地温平均值为17.3℃,1976年最低,为15.8℃,2007年最高,为19.0℃,序列相关系数为0.670 0,倾向率为0.439℃/10年。各层地温历年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经相关性检验,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2.3 浅层地温突变分析 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浅层地温的气候突变。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则统计量UF和UB的临界值为±1.96。UF>0,表示序列呈上升趋势;反之,表明呈下降趋势,大于或小于±1.96,表示上升或下降趋势明显。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0~40 cm各层地温可以得出,各层地温约在1987—1991年发生突变。分析确定:0、5、10 cm地温突变点在1990年;15、20、40 cm地温突变点在1991年。突变前各层地温多为负距平,突变后多为正距平。0~40 cm地温突变前平均值分别为21.5、19.7、19.2、18.7、18.2、16.7℃;突变后平均值分别为 22.6、20.7、19.9、19.7、19.3、17.7℃,突变点前后分别上升1.1、1.0、0.7、1.0、1.1、1.0℃。

3 结论与讨论

①通辽地区4—9月0~40 cm各层地温7月均达到最高,9月地温几乎相同,并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地温逐渐降低。

②在0~40 cm各层次中,0 cm和20 cm地温变幅最大,每10年平均上升0.458℃,近45年升高2.1℃;10 cm地温变幅最小,每 10年平均上升0.335℃,近45年升高1.5℃;5 cm地温每10年平均上升0.421℃,近45年升高1.9℃;15 cm地温每10年平均上升0.433℃,近45年升高1.9℃;40 cm地温每10年平均上升0.439℃,近45年升高2.0℃。说明通辽地区近45年4—9月生长季浅层地温具有极为显著的升高趋势。

③各层地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发生突变,0、5、10 cm地温突变点在1990年;15、20、40 cm地温突变点在1991年。突变点前后10 cm平均地温升幅最小,为0.7℃,其余各层突变点前后平均地温升高1.0~1.1℃。突变点前后地温变化显著。

通辽地区浅层地温持续升高会促进牧草提早返青,缩短牧草青黄不接时间,有利牧业生产;同时对粮食主产区玉米提前播种、成熟,避免秋霜危害有利;也可以根据各地区各层次浅层地温变化,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并给扩大、引进新品种作物提供了有利的气候环境。浅层地温的升高还将直接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及土壤中微生物繁殖,可间接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

[1]秦大河,罗勇,陈振林,等.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进展:IPCC第四次评估综合报告解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6):311-314.

[2]杜军,李春,廖健,等.拉萨近45年浅层地温的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7,30(6):826-831.

[3]狄晓英,赵俊萍,史海平,等.近46年临汾浅层地温气候特征分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9,23(1):120-124.

[4]陆晓波,徐海明,孙丞虎,等.中国近50 a地温的变化特征[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5):706-712.

P468

A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6)09-0057-02

2016-08-24

夏莹(1964—),女,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与农业气象。

(责任编辑:钱英红)

猜你喜欢
通辽浅层平均值
通辽西站北京端咽喉区通过能力分析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高中生生涯规划需求与现状调查——以通辽地区为例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基于浅层曝气原理的好氧颗粒污泥的快速培养
东营凹陷北带中浅层油气运移通道组合类型及成藏作用
刍议通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电化工程通辽枢纽GSM-R网建设方案研究
变力做功时运用F=F1+F2/2的条件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