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璐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浅谈二胡换把技术
邢 璐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换把是二胡演奏艺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换把动作、换把音准及常见的妨碍换把动作的分析阐释,对二胡换把技术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与总结。
二胡换把;动作分析;音准分析
换把是二胡演奏艺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换把的准确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二胡演奏的发音、音准以及节奏,继而影响到音乐的表达及音乐情感的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技术问题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二胡演奏中的换把问题进行分析阐释,以期抛砖引玉,引发二胡演奏者及学习者对此问题的思考。
我们通常会习惯性地认为,换把动作与手指和虎口动作关系最为密切。但实际上,换把时保证音准主要的不仅是手指动作,也与左手臂的其他部分——肘、大臂、小臂以及手腕有关,要保证这些部分的动作协调一致。
我们知道手臂中最重的部分是肘部,因此只有肘部主动的移动,整个左臂包括左手手指的移动才能够相对轻松顺畅。关于这一点,可以将左手臂抬起至正常演奏姿势,然后肘部主动地带动整个手臂上下移动,即会感到移动的动作非常轻松省力。因此我认为,在换把时(无论是上行换把还是下行换把),肘部及手臂动作应当起到主导作用,手腕及手指属于相对被动的因素。如果演奏者忽视肘部及手臂的主导因素,而想在换把时用手指或手腕的多余动作来代替肘部的积极动作,那么结果只可能是手指的快速流畅受到影响,因为每个手指本应只做一件事即按弦,现在却为了被迫带动整个手臂移动而去做第二件事。当然,想要换把动作轻松顺畅,仅仅只有肘部的主动是不够的,还需要虎口持琴的放松以及手臂、手腕、手指的放松来进行配合。
以上只是对于换把动作笼统的概述,下面将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应动作进行具体分析。
上行换把:在上行换把时,动作应遵循肘部及手臂主动移动,手腕和手指随之移动的原则,需要指出的是,这里论述的主动或被动,是指肌肉内部发力的动作次序,是一种内在的感觉。遵循这种次序,动作会相对松弛、省力。在视觉上,肘部、臂部以及手腕手臂的动作时间是同步的。
下行换把:下行换把时动作的主要原则与上行换把相同,但为了能够使手指更加放松,换把更流畅,手腕可以有适当的先行动作。但这种先行动作的幅度是非常小的,并且以手腕的放松为动作前提。
大跳把:大跳把时需要肘部和手臂进行大距离的跳跃,因此这两部分动作的主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小距离换把:小距离换把时要根据前后音的关系决定动作的性质。如果换到相邻把位时要长时间停留在那里,那么最好不要只移动手指或手腕,而要移动整个手臂。如果后面的音乐要求平静的回到原来的把位,那么则可以以手指和手腕的移动为主。
小距离同方向的连续换把:换把的动作原则是不变的,所不同的只是手指在弦上的动作要复杂些。另外,在快速连续上行换把时,虎口轻微的下压有助于实现换把的顺畅。
高把位换把:虽然高把位换把的距离通常比较窄,但不能因此忽略肘部及手臂位置的到位,而仅用手指去够。这样会影响手型的稳定及松弛,继而影响按弦和发音的质量。
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卡尔.弗莱什认为:换把是在瞬间移动固定距离的过程。换把的音准实际上正是以听觉为指导,培养手臂及手指移动的距离感。在掌握换把技术的过程中,要养成“假定的距离反射”,也就是在听到声音和保证在新把位奏出音的手之间形成相应的协作关系。
以D调外弦第一把位一指的La音换把至第二把位一指的Do音为例,在换把训练时,着重体会的是在听觉指导下肘部移动的准确的距离感,及手指在琴弦上移动的距离感。首先应做到虎口和把位位置准确,这是保证手指放松及按音准确的必要条件,其次是手指能够到达最准确的音位。通过反复练习,使肌肉对这种距离感产生记忆。也就是以听觉促进左手动作的准确和肌肉感觉的准确,通过反复的刺激,形成耳——脑——手之间的正确条件反射。当换把不准确时,不应当只局限于纠正不准的音,而应多次重复换把,为的是更牢固的记住音程与动作的距离关系。
总之,换把时保证音准的决定性因素是建立在左手动作和检查、指导动作的听觉之间的协作关系。用任何辅助手段代替听觉的调节作用是对听觉的轻视。在教学中笔者曾发现有一些学生在琴杆或琴弦上做记号,来代替听觉与动作的协作。形成对记号依赖的学生,一但这些提示记号不存在,则无法进行准确的换把演奏,显然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
另外,在不同的把位,左手演奏同一音程关系时,手指间的距离是会发生变化的。随着把位的升高,指距关系会越来越窄。演奏者需要在每个把位分别建立手指和音程之间的距离协作关系,一旦这种协作关系得以确立,那么演奏者就可以在快速换把及大跳把演奏时保持准确。
笔者通过在教学中对于各种换把问题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种较为典型的妨碍换把的动作:1、左手虎口和大指持琴过于紧张以至于紧捏琴杆。左手虎口和大指紧捏琴杆是最普遍的妨碍换把自如的动作,不但使左手的上下移动变得费力,还会限制左手手指按弦的放松,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换把时琴身被拎起来。但纠正此动作的难点在于,虎口和大指既不能完全放松,因为确实需要它们来扶正和稳定琴杆,又不能用力过多。笔者认为将琴身放正,和身体之间仅保持微微的倾斜角度,能够有助于减轻左手虎口和大指的负担。同时要有意识地体会既能保持琴杆稳定,又能保证左手移动顺畅的用力分寸。
2、左手手腕及手指动作过分主动,手臂及肘的动作被动,视觉上就是手腕和手指过早的先行。首先这样会使左手手指承受本不应该承受的力,另手指紧张。也容易导致左手手型的扭曲,而手型的扭曲变化最容易影响音准。其次也会使换把动作吃力,毕竟以手腕和手指带动沉重的手臂和肘,是很费力的,会极大地影响换把的速度和顺畅程度。
3、左手手指过分用力按弦。如果手指按弦力量不够,声音会发虚而不够结实饱满,这种声音是比较容易被人发觉的。但如果手指按弦用力过多,也必然会影响音质,使声音干硬变形、音色紧张,有时会由于压力过大而影响音准,但这种声音问题只有比较敏锐和训练有素的听觉才能发现。我们在换把时,左手按弦压力通常是变弱了,这样能够使手臂便于移动,也能使换把有一定的符合艺术要求的音质。如果用力按弦的演奏者在换把时必须让手指非常放松,换把后又要重新用力按弦。这种在放松和用力之间的来回切换会对左手臂的放松产生阻碍。小提琴教育家扬凯列维奇认为:在不同场合手指按弦的力度是变化的,但是它永远不应大于需要的程度。二胡演奏者同样应注意修正和调整左手手指按弦的力量。
4、肩膀、手臂过分紧张导致移动困难。任何紧张、僵硬、笨拙的动作都无法保证演奏意图的实现,动作的放松是所有演奏家永恒的追求。不仅仅左肩臂的紧张会影响换把的顺畅,右肩臂和身体的紧张也同样影响左手的放松,左右两侧的肌肉和动作是相互影响的。
以上对于二胡换把技术的动作及音准问题进行的分析,着重于探讨的是技术性换把,是换把作为一项演奏技术在训练时应注意的要素。在演奏中,我们还常常会遇到表情性换把,有时会需要演奏者有较为夸张的手腕动作和手指动作,有时需要特别强调换把的过程等等。中国音乐具有丰富的地域性、风格性,换把因此而具有丰富多彩的表情,要根据具体的音乐要求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不能一概而论。为了方便实践和教学,笔者将换把与演奏的关系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想要换把时把音拉准,要重视距离,养成掌握距离的技巧。其次,换把的动作是整个手臂在动,而不仅仅是手臂的某个单独的部分在动。再次,要充分运用听觉,建立听觉与动作的协作关系。最后,要根据音乐要求选择合适的换把方式,换把技术要适用于音乐要求,为音乐服务。■
[1] [苏]尤.伊.扬凯列维奇.论小提琴演奏与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
[2] 严洁敏.二胡技术训练的方法与目的.人民音乐,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