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娜 王 林 叶 晴 梁美彩 谭 樱 阳梦英
容量自我管理的教育与随访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曹丽娜 王 林 叶 晴 梁美彩 谭 樱 阳梦英
目的:探讨容量自我管理的教育与随访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门诊随访的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实施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容量管理能力、对容量负荷的影响及血浆BNP浓度变化。结果: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容量管理能力各项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但观察组各项得分的提高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重度水肿者明显减少,且无水肿者明显增多,患者体重、收缩压和24 h超滤量均显著下降,患者BNP≥100 pg/ml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容量自我管理教育与随访可有效提高患者容量管理能力,显著减少容量负荷,改善心功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容量自我管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心功能;容量负荷
终末期肾病(ESRD)是慢性肾脏病(CKD)的最终阶段,已成为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腹膜透析(PD),尤其是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已成为ESRD的优选肾替代治疗方法[1-2]。随着PD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CAPD患者的主要死因。机体长期的容量超负荷是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水钠潴留是PD患者退出治疗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3]。本研究旨在观察干预前后容量相关知识、自我效能、限盐限水行为、容量负荷及心功能水平等指标的变化,通过合理评估、容量监测和管理,探讨容量自我管理的教育与随访对CAPD患者心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腹膜透析中心规律门诊随访的CAPD患者60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病的诊断标准。(2)规律行CAPD≥12个月且每月门诊随访1次。(3)无严重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疾病、严重心率失常等严重合并症。(4)无动静脉瘘、腹膜炎等感染并发症。(5)无其他心、脑、肝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6)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具有基本的理解和读写能力。(7)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2.7岁。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腹膜透析相关知识教育和并发症的处理办法、换药及换液的操作注意事项、安全合理遵医嘱用药和自我饮食管理等。观察组在行腹膜透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实施容量自我管理教育,主要包括:(1)限制盐摄入量,每天3 g,尽量不吃含盐量高的食物或饮料等。(2)量化限水即以“量出为入”的原则摄入水分,24 h的饮水量=前一天的尿量+超滤量+不显性失水量500 ml,平时注意不要忽略粥、汤、牛奶中的含水量。(3)规律监测血压,每日监测在起床后1 h、服用降压药物前、进餐前及排尿后的血压。(4)严格控制体重。当伴有水肿、水钠潴留等情况,体重增加并超出理想体重时,严格限制每日水钠的摄入量;当伴有低容量症状且体重偏小时可适当增加水钠的摄入量。(5)随访电话。患者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咨询。对所有患者定期行门诊和(或)电话随访,每月1次。
1.3 监测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2个月后对两组CAPD患者的容量管理状况采用CAPD患者容量管理调查问卷(包括容量相关知识、慢性病自我效能和容量管理行为)进行调查,并监测血压、体重、24 h超滤液、24 h尿量等指标,评估患者容量管理能力。于干预后12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水肿程度。同时采用荧光免疫定量测定两组患者干预12个月后血浆BNP浓度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容量管理能力得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容量管理能力得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容量管理能力得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容量自我管理对CAPD患者体重、血压、出量的影响(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重、血压、出量的比较
注:与干预前相比,对照组患者24 h超滤量明显增多,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观察组患者体重和收缩压显著下降,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收缩压和24 h超滤量显著下降,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CAPD患者干预后对水肿程度的影响(表3)
表3 容量自我管理对CAPD患者干预后对水肿程度的影响(例)
2.4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浆BNP浓度变化情况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后血浆BNP浓度变化情况比较(例)
CAPD与血液透析相比,具有操作简单、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利于保护残余肾功能、交叉感染发生率低且整体死亡率低等优点,已成为ESRD的优选肾替代治疗方法[4-5]。在PD的患者中,容量超负荷是常见并发症,由于透析时间长,残余肾功能下降、腹膜透析功能丧失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容量超负荷。对于PD患者来说,维持好容量状况是关系其预后好坏的重要课题。有研究发现[3],PD患者神经激素系统被激活,体内促进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生成增加,导致心肌细胞肥厚、纤维化甚至凋亡,从而导致左室肥厚和(或)心功能障碍,因此有60%的PD患者处于容量超负荷状态,其中25.2%处于严重的容量超负荷状态;随访研究中发现CAPD患者容量超负荷患者,其死亡率明显高于容量正常的CAPD患者;且容量超负荷与心血管疾病及其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容量自我管理教育与随访有利于降低CAP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CAPD患者生存率,增强其居家自我护理能力。
容量自我管理是通过对CAPD患者容量管理基础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容量自我管理能力、积极主动限盐限水,提高对容量超负荷状态的识别能力和相关并发症的应急处理能力。大量研究发现长期腹膜透析患者通过严格限盐限水可有效减少水钠潴留,增加超滤量,有效地减少容量超负荷、降低血压、保护心功能,减少降压药物的服用量,降低死亡风险[6-8]。CAPD患者严格限盐、限水这一生活方式的调整,是一个艰难、渐进、持续的过程,目前临床CAPD患者的宣教教育内容仍以腹膜透析换液、换药等操作及相关注意事项为重点,而对容量超负荷状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患者进行容量自我管理教育及随访有利于患者及时识别容量超负荷的症状并采取处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2个月后,两组CAPD患者的容量管理能力各项得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但观察组CAPD患者的各项得分的提高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观察组CAPD患者的重度水肿者明显减少,且无水肿者明显增多,而体重、收缩压和24 h超滤量均显著下降,患者BNP≥100 pg/ml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说明了通过对CAPD患者进行容量自我管理知识的教育及随访,加强患者容量负荷的自我管理,可显著提高CAPD患者居家异常容量负荷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改善机体容量负荷状态、心功能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
综上所述,容量自我管理可有效减少容量负荷,改善心功能,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是简便、经济、切实可行及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许 义,汪小华.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评估及容量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32-634.
[2] 李 琳,王 菲.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心力衰竭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2):13-16.
[3] 林洪丽,李龙凯.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管理[J].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2015,4(1):5-9.
[4] 许 义.容量管理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及心功能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4.
[5] 庞建红.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的编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6] 赵黎佳,杜凤和,汪 涛.老年肾功能衰竭腹膜透析患者容量控制对血压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22(12):729-731.
[7] 张瑞敏.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影响因素及其与营养不良和炎症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4.
[8] 许 戎,董 捷.腹膜透析患者的容量控制-老问题新注解[J].中国血液净化,2014,13(2):109-112.
(本文编辑 冯晓倩)
Influence of volume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follow-up visit on cardiac functions of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CAO Li-na,WANG Lin,YE Qing,et al
(Zhongshan People’s Hospital ,Zhongshan 528400)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volume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follow-up visit on the cardiac functions of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Methods:Selected 60 cases of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s receiving regular outpatient follow-up in our hospital’s Peritoneal Dialysis Center in the period from April 2014 to April 2015 were selected,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t random, in which, the patient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n, thes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in volume management capability, influence on volume load, and plasma BNP concentration change.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for over 12 months, both of the two groups had an increase in scoring of various items of volume management capability, howeve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scoring of various items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severe edema patients and obviously increased patients without edema, patients’ weight, systolic pressure, and 24h ultrafiltration volume all reduced sharply,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fewer patients with BNP≥100 pg/ml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all the differences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Volume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follow-up visit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volume management capability of patients, obviously reduce the volume load, and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level, so it’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Volume self-management;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rdiac function;Volume load
10.3969/j.issn.1672-9676.2016.24.013
528400 中山市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内科
曹丽娜:女,本科,主管护师
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医学科研项目(2006j034)
2016-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