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君,韩一栩,朱学亮
(1.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1;2.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综述
针灸治疗失眠临床研究进展
王艳君1,2,韩一栩1,朱学亮2
(1. 河北医科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1;2. 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1)
[关键词]失眠;中医针灸疗法
失眠是目前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属于中医“不寐”“目不暝”等范畴,针灸治疗失眠疗法丰富,效果确切。现将针灸治疗失眠临床观察综述如下。
1不同脏腑论治失眠
失眠又称“不寐”,是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体虚等病因引起的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致心神失养、心神不宁的病症。结合现代人生活环境与习惯,临床上通过不同脏腑辨证论治失眠症,多取得良效。刘良生等[1]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中医理论,以健脾和胃治本、宁心安神治标,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安眠、神庭等穴,取得良好疗效,中脘是胃之募,天枢为大肠募穴,结合脾俞、胃俞,体现从胃论治失眠的学术观点。周艳丽等[2]从肝脾论治失眠,选取心俞、肝俞、肾俞、脾俞为主疏肝健脾、安神定志、交通心肾,在提高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作用。吴志强等[3]以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选穴依据《易经》卦象原理,认为其病机复合“水火未济”之卦象,故选取肾经复溜和心经灵道,针刺时注意针刺的传感及方向,使心火下交、肾水上济,水火既济以改善失眠诸症。胥海斌等[4]认为治疗失眠当以安神为重,主张从调督论治失眠,取穴百会,神庭,配合经外奇穴四神聪,共同发挥清脑健脑,安神定志的作用。陈尚杰等[5]遵循黄鼎坚教授治疗老年失眠的思路,认为老年人气血亏虚,需重视调和阴阳,选取督脉和肾经穴为主,其中督脉穴位风府、百会等穴,是入络于脑的重要穴位,诸穴配合以达到醒脑宁心,调补肝肾的作用。王瑜等[6]采用督原同调针法治疗中风后失眠,认为不寐的治疗总归离不开“调神”,督脉取穴可直达病所、宁神安脑,配合原穴又可调节脏腑气血,填精益髓,“督原同调”共同达到协调阴阳,改善睡眠之功。肖晓玲等[7]认为卫气的昼出夜伏是睡眠是否正常的关键,故顺应卫气周行规律,在晚上进行针刺,并结合“调理髓海”针刺法的取穴,以督脉穴位,神门、三阴交穴为主,意在调理髓海平衡阴阳,引导卫气入至阴分,以获得更佳的疗效。雷正权等[8]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长期的睡眠不足多与心脉失养,气血运行失常有关,主张在治疗时注重调养心神,取穴心俞、百会等穴,意在调心为主,辅以通督调神,引阳入阴。治疗后以经颅多普勒检测患者脑部血流,结果提示治疗后患者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以及症状积分均有改善。
失眠的证型复杂,多因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所致。针灸治疗应当注重从心肾入手,交通心肾治疗失眠,基于督脉“入络于脑”“上贯心”等循行特点,调整督脉,镇静安神不失为治疗失眠的特色所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从脾胃论治失眠,旨在调和脾胃,使用募穴中脘、天枢等实现调和脾胃,胃和神安的功效,而从肝脾论治失眠,善用背俞穴,旨在疏肝健脾,养心安神。总之,依据脏腑辨证,审因论治,切中病机是治疗失眠的临床诊治思路。
2不同疗法论治失眠
2.1体针疗法李峰等[9]以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失眠,夹脊穴介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能传导五脏六腑之气,可调脏腑,通经络,行气血,配合四神聪、安眠穴等,共同引阳入阴,安神宁心,治疗失眠疗效肯定。司玲等[10]认为嗜肥甘厚味,忧思劳倦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因素,故提出以心脾论治失眠,在此基础上加强针刺对足三里的刺激,一方面足三里本身具有扶正祛邪、调养心神之功,一方面通过强刺激增强得气感,提高针刺疗效,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强刺激足三里可以缩短入睡所需时间。毕晓菊等[11]通过临床试验观察针刺五心穴(人中、劳宫、涌泉)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予以针刺五心穴,不留针,对照1组予以单纯体针治疗,针刺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对照2组给予艾司唑仑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分值优于两个对照组。可见,针刺五心穴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选穴精要,便于推广应用。体针治疗失眠报道很多,但是疗效存在差异,可能与选穴处方、针刺手法、疗程等因素相关。
2.2耳针疗法耳穴治疗失眠简便易行,患者依从性好。李华[12]通过辨证选取相应耳穴以王不留行籽压籽治疗失眠,认为耳穴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且治疗作用持久,安全无痛,不同证型失眠需配合不同辅助治疗,如肝郁化火型可配合情志疗法,心脾两虚型可配合饮食调养,常获良效。王晓琼[13]认为由于十二经脉均分布于耳廓周围,且从现代医学上看,如三叉神经、迷走神经等多条神经均在耳廓有分布,故通过耳穴治疗可以起到调节中枢神经,改善某些激素代谢的作用,通过磁珠耳穴贴压神门、肾、交感、皮质下、脑、心等耳穴,可明显调节与睡眠有关的激素、递质等,从而使睡眠恢复正常。冯凇凇等[14]观察耳穴压籽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做对照,结果显示二者短期疗效想同,但治疗4周后耳穴压籽组疗效更好,说明耳穴压籽治疗失眠在远期疗效方面有优势。耳穴与人体经络、脏腑等有多途、多层次的联系,何明[15]在神门、心、皮质下等处行耳穴贴压治疗失眠,临床观察显示疗效确切。大学生学习任务日益加重,心理压力增大,其睡眠质量需要重视,骆晓林等[16]采用耳穴压籽法治疗大学生失眠,选取心、脾、神门等耳穴,结果显示耳穴压籽在改善睡眠障碍、判断力下降、反应迟钝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不易依赖,安全可靠。
耳针治疗失眠多选择压籽法,取穴神门、心、肾、皮质下,肝、胆、胃、脾等,或单用或结合其他方法,简便易行,尤其对于不适合针刺的患者,以耳针疗法治疗失眠具有应用价值。
2.3头针 程秀宇[17]通过针刺头部的百会、四神聪、印堂、神庭、上星等穴,疏通头部经脉气血运行,是针对病位的治疗,可以起到安神定志、改善睡眠之效,通过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证实临床疗效确切。董博等[18]采用“方氏头皮针”中的飞针进针法治疗失眠,强调进针时“稳、准、狠”的操作特点,选取伏像头、伏脏上焦、思维等头针穴位,结合飞针法以加强局部针感,对调整失眠状态效果“直接而力专”。黄琳娜等[19]采用陕西头皮针,选取伏像头、伏脏上焦、信号、思维等穴位治疗失眠,并多以飞针法进针治疗,疗效确切。张治强[20]通过百会透前神聪,后神聪透强间,左右头临泣透左右神聪等头穴透刺法,调节脑内神经传导、改善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卢金景[21]选取四神聪以平肝潜阳,取额旁 2 线(左)以疏肝解郁,针额旁 1 线(右)宁心安神,通过针刺上述头穴以调节周身气血,平衡阴阳,改善睡眠。但是对于不同头针治疗失眠是否存在疗效差异应当关注,以便于选择规范实用的头针治疗方案。
2.4腹针孙鹏[22]主张治疗失眠当重视调理脏腑、调整气机升降,采用腹针疗法,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体现了腹针疗法中“引气归元”的配伍特点,结合“腹四关”共同达到调理脏腑,调养气血之功,以改善患者失眠症状。孙远征等[23]采用孙氏腹针疗法治疗失眠,通过电针孙氏腹针一区,配合常规取穴印堂、安眠、神门等穴以解郁顺气,养心安神。在腹部选穴,能通过调节脑肠肽来对大脑相应部位起到对应性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疗效确切。邓树峰[24]认为腹部涉及的脏腑最多,经络循行最广,既有阳脉的循行又有“阴中之阴”的任脉,且腹部本属与阴,故采用薄氏腹针(深刺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刺商曲、气旁、气穴、上下风湿点)治疗肝火扰心失眠症,以达到通调阴阳,使阳交于阴之效,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2.5穴位注射邹娴等[25]采用维生素B12于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不寐。风池穴属足少阳经,循行过头面,且胆主决断,胆气的盛衰与情志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而维生素B12又促进神经生长的作用,可维持中枢与周围神经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经临床观察显示风池穴穴位注射治疗不寐效果良好。习贤宝等[26]认为顽固性失眠患者病程长,病势缠绵,多属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证,故选择丹参注射液安眠穴注射治疗顽固性失眠。其中丹参、降香有活血行气之效,丹参能助肾阴上行济心,降香可导心火下行入,引火归元,合而用之使得水火相济,神安而寐,且安眠穴是治疗失眠的效穴。故丹参注射液安眠穴注射液,其效兼药物及穴位之长,经临床研究表明此方法行之有效。龚瑗瑗等[27]以生理盐水风池穴注射治疗焦虑性失眠,认为焦虑性失眠是胆气失调而致心神失宁而出现的,故取胆经风池穴切中病机,风池穴下有枕小神经、第3颈神经等,透刺风池能调节神经功能,配合穴位注射,可达到改善失眠的效果。史玲等[28]采用天麻素注射液于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治疗失眠。足三里和三阴交二穴一阳一阴,合用有令阴阳相交之效,而天麻素注射液经实验证明能调节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通过天麻素穴位注射能使药物更持久、更好地发挥作用,使神和寐安,是标本兼顾之法。总之,穴位注射所选药物不同,穴位有别,但都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于注射剂量和注射治疗时间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研究。
2.6穴位贴敷胡金霞等[29]以自拟景衣安神散(红景天、石菖蒲、郁金、熏衣草等)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景衣安神散补气活血、理气解郁、养心安神的功效,在神阙、内关、涌泉穴处贴敷治疗,可以使药物经皮肤吸收入里发挥药物作用,又能通过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而调整脏腑,经临床疗效观察证实此法能有效缩短入睡时间,改善日间功能,提高睡眠效率及质量。王芳等[30]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选取涌泉、神阙、劳宫、内关穴,以自拟失眠散(生龙骨50 g、磁石50 g、远志10 g、琥珀10 g)行穴位贴敷,组方与选穴均以安神定志宁心为主,使药效能循经络达脏腑,效果显著,简便有效。芦霜[31]等采用吴茱萸等中药研末,于涌泉、太冲、太溪穴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老年失眠。芦氏认为老年性失眠与心肝脾肾均密切相关,而吴茱萸辛热归肝脾经,可引火下行,滋水涵木,在涌泉穴处贴敷以增引肾中上浮之火下行之功,辅以太冲、太溪穴,共同达到滋阴降火,平调阴阳,安神定志之效。殷建权等[32]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黄连、肉桂、酸枣仁)穴位贴敷治疗,于睡前在涌泉、神阙贴敷,治疗2个月。与单纯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相比,结合穴位贴敷在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差值比较中有明显优势,失眠症状改善明显。
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所选药物组方不同,常用穴位涌泉、神阙、内关、太冲穴、太溪等特定穴,能够发挥穴位、药物的综合作用,不失为治疗失眠的良好方法。
2.7穴位埋线王小兵等[33]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选取三阴交,及心俞、脾俞等背俞穴,三阴交乃三阴经交会穴,而背俞穴与脏腑之气密切联系,取之能直接调整脏腑功能,调和气血、益精填髓,且使用羊肠线埋线对穴位的刺激可达20 d,疗效持久。徐福等[34]以穴位埋线法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症,取心、肝、肾之背俞穴,配合关元、内关等穴,诸穴合用可达协调阴阳之功,且穴位埋线作用持久,与单纯针刺相比,穴位埋线疗效更著,复发率低。叶翠河等[35]采用穴位埋线辨证分型治疗失眠,埋线处方以心俞、肾俞、厥阴俞为主,配穴依据辨证分型适当配伍,意在“总调水火,沟通心肾,平衡阴阳”,经临床观察表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上述的研究均证实穴位埋线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何优化治疗方案,令穴位精当有效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8灸法孙远征等[36]使用温针灸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在百会、神门、三阴交等穴处行温针灸,除了发挥穴位本身养血安神,益智调神之功外,尚能起到温通作用,稳脾健胃,调和阴阳之效,共同改善睡眠。求晓恩[37]采用温针足三里穴为主治疗不寐,通过温针灸足三里,使中焦健运,培补生化之源,使气血得以充全身,上以养心益脑安神,临床疗效观察表明疗效显著。刘鸿等[39]采用艾条温和灸治疗失眠症,在关元、命门穴处以艾条温和灸,灸至出现透热、扩热、传热等热敏灸效应,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表明重灸命门、关元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温针灸治疗失眠能够发挥针刺、灸法的双重作用,也同样是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
3小结
纵观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症的相关临床报道,由于失眠证型复杂,多因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所致。针灸治疗应当注重从心肾入手,交通心肾治疗失眠,而依据脏腑辨证,切中病机、审因论治,对治疗失眠的临床诊治思路具有指导意义。在针灸治疗方法方面,多应用体针、耳针、腹针、穴位埋线、穴位贴敷、梅花针及穴位刺络放血等方法治疗失眠症。还有将多种针灸疗法综合应用,如体针配合耳穴、体针配合灸法、针刺配合梅花针或刺络放血、及针刺配合推拿等,总以辨证选穴,调理脏腑为统领诸法的指导原则,临床研究均已证实针灸治疗失眠优势明显,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
此外,针灸治疗失眠主要集中在临床疗效观察方面,而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性研究的内容相对较少;由于各医家认识不同,其选穴、针刺手法、干预措施等呈现不同的特色治疗,无法统一评定各种治疗方法的差别,因此今后需要注重中医理论尤其是加强对针灸经典著作的挖掘传承,凝炼学术思想,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机制,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规范优化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良生,谭三春. “胃不和则卧不安”针灸治验体会[J]. 湖北中医杂志,2012,34(7):64-65
[2]周艳丽,杜彩霞,高希言. 针刺调理五脏背俞穴治疗失眠症40例[J]. 中医研究,2009,22(4):56-57
[3]吴志强,孟建国. 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136例[J]. 中国针灸,2012,32(5):430
[4]胥海斌,刘宇明. 电针健脑安神奇穴为主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J]. 新中医,2014,46(12):173-174
[5]陈尚杰,朱芬,董佳鸣,等. 调督补肾法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1):700-701
[6]王瑜. 督原同调法针刺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观察[J]. 广西中医药,2011,34(3):22-23
[7]肖晓玲,刘志顺. 不同时间电针治疗失眠疗效评价[J]. 针刺研究,2008,33(3):201-204
[8]雷正权,冯卫星,杨斌,等. 调心安神针刺法对失眠症患者脑血流速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811-812
[9]李峰,任英杰,安爽,等. 针刺夹脊穴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2014,30(3):16-18
[10] 司玲,许建阳,刘静,等. 针刺强刺激足三里穴治疗失眠症80例[J]. 中国医学创新,2014,11(6):74-76
[11] 毕晓菊,何秀堂,李继恩. 针刺五心穴治疗失眠症4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9):68-71
[12] 李华. 耳穴压丸法辨证治疗原发性失眠37例[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15(2):6-7
[13] 王晓琼. 耳针治疗失眠63例[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5):50
[14] 冯凇凇. 耳穴压籽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9):177-178
[15] 何明. 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66
[16] 骆晓林,龙浩文. 耳穴压籽治疗大学生失眠症21例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0,16(2):46-47
[17] 程秀宇. 头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处方药,2015,13(2):71-72
[18] 董博,黄琳娜. 飞针法治疗失眠[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8):143-144
[19] 黄琳娜,安军明,董虹凌,等. 头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9):596-597
[20] 张治强. 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2010,25(9):1658-1659
[21] 卢金景. 头皮针治疗失眠37例临床观察[J]. 江苏中医药,2013,45(11):54
[22] 孙鹏. 腹针治疗失眠27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19
[23] 孙远征,于添. 孙氏腹针一区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0(12):42-44
[24] 邓树峰. 腹针治疗肝火扰心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 四川中医,2014,32(7):161-163
[25] 邹娴,李爱云. 穴位注射治疗不寐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2):52
[26] 习贤宝,焦敏,郭红珍,等. 丹参注射液安眠穴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失眠56例[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9):62-63
[27] 龚瑗瑗,杨少华. 风池穴穴位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焦虑性失眠29例临床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1):16-17
[28] 史玲,陈建,张吉玲. 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40例[J]. 中医外治杂志,2010,19(1):44
[29] 胡金霞,张磊,胡晓灵,等. 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J]. 光明中医,2013,28(10):2103-2105
[30] 王芳,李海英.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82例护理体会[J]. 光明中医,2015,30(3):616-617
[基金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015011);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课题(2014038)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0.038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10-11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