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八悦 杨春文
(1.雷州市雷城中心畜牧兽医站,广东 雷州 524200;2.雷州市雷高畜牧兽医站,广东 雷州 524200)
中西医结合对羊肠毒血症的诊治
陈八悦1杨春文2
(1.雷州市雷城中心畜牧兽医站,广东 雷州 524200;2.雷州市雷高畜牧兽医站,广东 雷州 524200)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养殖业的发展规模愈发扩大,但是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同样也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快速蔓延,并由此致使广大的养殖户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羊肠毒血症,其致死率甚至超过了90%,临床上所普遍采用的西医疗法治疗效果较为有限,治愈率仅为50%左右。而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能够起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并且还可针对多类致病菌起到较强的抑制效果,可以达到防治兼备的效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基于此,就中西医结合对羊肠毒血症的诊治工作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中西医结合;羊肠毒血症;诊治
羊肠毒血症常常被称之为食症,是造成羊群急性死亡的一类恶性传染病症。羊在感染上病症致死之后,其肾组织大多会呈现为软化状态,因此这一病症也被称之为“软肾病”[1]。依据目前的临床研究表明,其主要的致病来源为D型魏氏梭菌,羊在进食了含有病菌的草料之后致病菌会导致消化道发生感染,并于胃肠中繁殖生成数量庞大的毒素进而经由血液系统引发病变。这一病症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单纯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往往收效甚微,经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据此将基于对羊肠毒血症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分析基础上,重点就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讨。
此病大多病发于绵羊中,特别是2~12月龄之间且膘情良好的绵羊,一般在山羊中较少发生。在季节条件方面大多发生在春夏交替与秋收季节期间,通常在绵羊进食大量的多汁青草料后,气温急剧变化,缺乏必要的活动从而病发羊肠毒血症。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散发、急性和较高的死亡率。
病羊在患病后往往病程时间较短,在急性发病时会表现为突然性的抽搐、痉挛,四肢不受控制,眼球转动。磨牙,口鼻有白沫流出,在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后死亡。一般病羊在感染此病3 d内便会致死[2]。而若发病羊为成年羊,则通常病情发展较为缓慢,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精神不佳,长卧伏地,拒绝进食,呼吸加速,磨牙等;在病情发展较长的病羊中,还可能存在有一些神经症状的表现,如头部向后仰或是偏向一侧,并排除色黑且黏稠的稀状粪便,甚至还会夹杂部分血液。在卧地后头部会向后偏,同时表现为昏迷状态,若未给予及时的治疗则会造成致死。
在患上肠毒血症的病羊通常发生病变的位置主要集中于肾脏与小肠。其肾脏表层会表现出明显的过度充血,且松软易碎。在小肠中同样会过度充血,并有可能会影响至整个肠壁,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溃疡情况。部分病羊的脑组织会呈现出液化并继而诱发坏死。在胸腔和腹腔中同时会出现血斑,若不能够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会诱发严重的体内出血。
依据病羊的病理特征,可对其作出初步的判断。而要最终予以确诊,还需做实验研究后予以诊断。
①取病羊的肠道淋巴结制成涂片,利用革兰氏进行染色处理,若为肠毒血症则会表现为阳性,并且于显微镜下观察能够发现数量庞大的荚膜、成双粗大杆菌等。
②将病羊肠道中的残留物质取出,采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处理,一般生理盐水与残留物的比例为4∶1左右[3],而后再将稀释完成的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其离心转速为2 000 rpm/min,经过5 min的离心处理后取其上层清液,采取双抗处理之后将其放置于37℃的环境当中4 h,而后取其中约2 mL注射至实验用鼠腹腔中,于12 h内死亡。
③将所提取出的病料直接接种到牛乳培养基中,温度条件为37℃,时间24 h,而后便可在牛乳培养基中看到明显的“暴烈发酵”现象,之后将所提取出的菌落涂片依次采用革兰氏、瑞氏进行染色处理,能够在革兰氏染色处理的涂片中观察到明显的阳性粗大杆菌。
④魏氏梭菌定型检验。针对粗大杆菌采用魏氏梭菌定型血清实施中和检验,其结果验证表明为D型魏氏梭菌。
5.1 做好饲养管理
针对日常饲喂所采用的精细草料应当有所限制。在对饲喂草料予以调换时,应当依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降低饲喂量,应尽可能避免对羊群饲喂菜根、菜叶等多汁饲料。在天气环境突然改变,气温骤降时,应当及时为羊群铺设草垫做好保温措施。
5.2 采用中草药内服治疗,可起到良好的预防及治疗效果
其中药组成方剂为:黄连12 g,黄柏16 g,黄岑16 g,栀子18 g。具体用量可依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加减。将以上中药成分研制为细末状,利用开水进行冲服,1剂/d,以5 d为一个疗程[4]。此方主要的作用为泻火解毒。羊肠毒血症在临床治疗时应当将重点放在解毒上,而要想达到有效的解毒目的则应当先泻火,而依据中医的辨证理论认为泻火重在泻心,由于火主生于心,因此应当将泻心作为主要的治疗基础,因此可采用黄连泻心火以之作为主要;而三焦聚积于体,邪火滋生,因此选用黄岑泻火于前焦,作为辅药;黄柏则能够起到泻肾火的作用,因此为佐药;栀子可对三焦之火起到并行而下之效,促使体热由膀胱下行排出,作为使药。将此四味药材进行合并应用便可达到强效的泻火解毒之功效。
5.3 加强抗菌消炎
对此可向病羊注射80万IU青霉素制剂,而后每间隔4 h注射1次,同时结合以具体的症状采取对症治疗,为病羊补注维生素C、维生素B1和镇静强心药物等。
此病主要是因为病羊在吸收了大量的毒素之后,导致毒血症诱发同时损伤和生命活动所相关的各神经元,最终出现休克症状致死。在临床治疗中通常所选用的强心、镇静剂解毒等西医治疗方式往往效果有限,在本次研究中选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后,不仅能够起到更为有效的解毒作用,同时还能够针对多类致病菌产生良好的抑制效果。此外,在日常饲养的过程中还应当做好饲喂的营养均衡性,以提升羊群的抵抗能力,开展好日常各项管理工作降低羊群的应激反应次数。在较易发病的季节还需定期注射羊厌氧菌三联或五联疫苗,以期达到较为良好的预防效果。
[1]李雪梅.黄连解毒汤合槐花散加减配合西药治疗羊肠毒血症[J].吉林畜牧兽医,2015(8):50-51.
[2]刘刚.中西兽医结合防治羊肠毒血症[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1):131.
[3]许星涵,温伟.中西医治疗羊肠毒血症病例[J].中国兽医杂志,2015(8):97.
[4]周璞,王志超,曹俊召,等.羊肠毒血症的中西医治疗[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4(10):35.
S858.265.12
B
1674-7909(2016)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