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青春“创”明天

2016-02-19 09:23尹平平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宣讲会过家家休学

尹平平

直到因其他采访无意间接触到了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我才对“创业”的话题格外重视起来。

像所有创业者一样,那个已经办了休学的大学生说起自己的创业项目时口若悬河。尽管他们的产品还没做出来,甚至写程序的技术人员还没找到,但是他依旧成竹在胸地向我描绘他们的创业项目将会书写出怎样一片美好的未来,直说到嘴角堆起白沫。

当他介绍自己的创业团队时,则更是浮夸——“我是CEO,这是毫无疑问的;小张是CIO,收集信息;小李是CFO,管财务;小王是COO,负责运营;我们正在寻找做技术的CTO……”这便是他们团队的全体了。而那小张小李小王,与他一样都是在校大学生,彼此是通过饭局认识的,共同点是都运营过所在大学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的大学虽然多,但最好的就那么几所,为他们运营微信公众号的人都跟了我,我们不成功,你说可能吗?”他反问我。可是,现在的微信公众号有上千万,运营个微信公众号就能证明自己具备创业能力了?

很遗憾,我的第一感觉是:他不是在创业,而是在过家家。当他逐一提起那堆“C某O”时,在我听上去就像是在说:“我当爸爸,你当妈妈,他当宝宝……”

为了了解更多,我去听了几场大学里的创业宣讲会。台上演讲的大学生创业者激情澎湃,台下的大学生听众被感染得热血沸腾。台上有人口沫横飞地说:“我们不追求成功,我们不为赚钱,我们是为了颠覆这个行业!”台下有人会像被电击了一样起立问:“我是英语专业大二的,我觉得我也没学到什么,被你说的我也想创业,你说我能行吗?”

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跑遍了中关村区域内的一座又一座创业者集聚的写字楼,这片区域也是我从小长大并求学过的地方。可现在出入这里的已不再是我看习惯了的那些西装革履拎公文包的中年上班族,而是穿着卡通圆领T恤、宽松短裤和人字拖的青年创业者。他们会搔着蓬乱的头发、揉着深黑的眼圈,一边聚精会神地聊着“拉融资”或者“写代码”,一边下楼取外卖。

我深访了十个左右已经办理了休学的大学生创业者。我到他们的公司和创业孵化基地去跟他们交流,去看他们的工作环境,参加他们的讨论会、融资会、宣讲会。我到他们已经离开的学校里去采访他们的老师、同学并试着联系他们的父母。我找一些在创投圈浸淫三五年的过来人,和他们聊我的采访见闻,并听取他们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评估。

毫无疑问,休学创业的大学生们大多很优秀。考上最一流大学的优异学习成绩已经可以证明很多,而且他们中的多数都有过丰富的知名企业实习经历。但他们会告诉我“那很无聊,一点都不好玩”而现在的创业“很好玩,特别有意思”。他们中甚至有人已经得到月薪上万的工作机会,但是却毫不犹豫地放弃,“因为还是想自己当老大”。

因此我相信他们说的“我想找工作很容易”“我想赚钱很容易”。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无论是实习还是就业,都不会只盯着世界五百强或大国企,更别提考公务员了。他们的眼界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他们不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不得不创业谋生,而是不满于现在所能面对的各种选择,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尤其是当我问一个北大的女生:“你觉得自己休学创业或者毕业就创业可能会损失什么?”她轻描淡写地说:“可能顶多也就是个北京户口吧,可我完全不在乎。”我终于意识到时代变了,价值取向更加多元了,年轻人的风险承担能力也提高了。

不过我想他们仍然没有做好准备。事實上,对于他们并没有踏足过的社会,他们也不知道该准备什么。我感觉他们所准备好的就是祭出他们的一腔热血——用青春去赌明天。因此我的担忧依旧存在,我怕他们失败。

可是他们自己却不怕。真正开始休学创业后,他们都发现了创业并不是过家家,也同样是一种学习,而且比在学校念书苦得多。为了让自己这个“C某O”名副其实,他们必须付出更多。他们不回避我与他们讨论失败的话题。他们会强调自己无论成败都会有收获,也许远非想象中的名利,而只不过是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而已,可他们依旧义无反顾。

我感佩于他们的勇气,担忧终于转为祝福。

(邱宝珊摘自《新华每日电讯》2015年10月23日)

猜你喜欢
宣讲会过家家休学
一场开在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宣讲会
“致敬国家丰碑”国情教育宣讲会在港澳精彩呈现
能过家家的坦克
小熊当当玩过家家
云南社院举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河狸也玩“过家家”
休学创业
教育部:将对高校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作出规定
晶莹的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