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
摘要: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书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书法学习是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国民素质,在书写逐渐被人们遗忘的现在,更应该鼓励大学生拿起笔杆,学习写字,尤其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更应如此。
关键词:高校小学教育专业;书法;方法;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79-02
當代社会书法艺术的殿堂并非象牙塔、世外桃源,种种思潮给书法者带来了很大影响,以致削弱了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使书法步入了尴尬的境地。我们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冷静地思考,不要让书法成为怀着乡愁去寻找生存的苦旅,要为书法搭建一个宁静的家园。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授张信认为,面对上海市百万名中小学生,现有的书法专职教师只是杯水车薪。当务之急是让书法课尽快成为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必修课。
一、熟练掌握汉字书写的技法
欧阳中石先生说:把字写好,远不止艺术美观的需求;更有意义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汉字,认知汉字。在弘扬中华文化上,有着更深远、更厚实的意义。对于字体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来说,书法学习会比成年人容易些。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态度,在一定时期内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件难事。
1.注重汉字结构。怎样让大学生练好字呢?我的经验是:首先必须使他们完全忘掉以前的字体,从零开始,注重点划与结构的练习。在学习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刚开始几天进步还快,但过一个时期反到觉得越写越差,这是正常现象。这时要沉住气,继续练下去,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走出困境而步入正轨。
2.注重书写过程。在练习、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个步骤,才能熟练掌握书写技能。要提高书写技能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例如:书写工具的选择、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书写时还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不能一曝十寒,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二、学会对书法作品的欣赏
文字的功能一般都是工具性的,但几乎只有包括汉字的汉藏语系还有其艺术性,所以我们可以有书法这一门课,而这门课在印欧语系里是没有的。汉字具有极大艺术性是因为汉字的图画性,图画必须具有美感。书法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一场美的盛宴。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获得一些美的知识,产生喜悦和爱好,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在笔还没有退出我们的生活领域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写字、练字。练字不但可以提高你的面子,最重要的是,可以怡情养性。如何提高大学生对汉字的欣赏水平呢?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1.坚持练字,持之以恒。练字是一个很艰苦的过程,这是必须承认的,尤其是开始的时候。这一竖怎么也写不直,这一横怎么也写不平,真的很让人抓狂。这个过程很痛苦,但是,坚持下来的人都会认同,如果心平气和地写,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字写好。在这个过程中,历练的不仅仅是字,而是一个人的心境。练字可以练人,而且,随着字写得越来越好,对文字的鉴赏能力也会随着写字这个过程的体会得到提升。
2.多看书法作品,辅以文字的理论。如果仅仅只是写,或许可以达到一定的鉴赏水平,但是,对于真正艺术品的鉴赏还是不够的,毕竟我们大多数人练字,是把字写好看端正。而艺术作品,很多时候不是用“好看端正”去衡量的。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去观赏一些书法作品,同时阅读一些有关文字的书籍。没有必要看很艰涩深奥的,通俗的就可以。毕竟,从最势利的角度来说,这个也是一种谈资。学生在“看字”的过程中慢慢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逐渐激发出愿意学习写字的兴趣,逐步达到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的目的。因此,学会欣赏美、表现美,有助于书法作品的书写,不但可以使练字这个看似乏味的过程变得有趣,而且可以在研究写字技巧的时候提升自己对文字的鉴赏能力。
三、领悟书法内涵
“字是一个人的外表,从一个字上就能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人已经习惯了用指尖在键盘上舞蹈“写”出来的字,而忘记了如何用笔杆去写字。尤其是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否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写字是很重要的!
1.领悟书法蕴含的哲思情理。书法与文学、美学、哲学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书法学习,既可以让大学生理解民族文化,又可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从古至今,多少书法家为我们留下了高山仰止的人格形象。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使大学生的意识境界得到净化和升华。从根本上讲,书法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随着书法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感悟力、分辨力以及创造力就会越强,对书法的老辣之美、刚健之美、丰满圆润之美等的鉴赏能力也会发生质的飞跃。“书品即人品”表达了书法对人拥有高雅的格调、审美的情趣、纯洁的心灵,陶冶情操有着积极的作用。书法可以活跃思维,并能培养人做事认真、一丝不苟、刻苦学习的精神。大学生学习书法可以提升自身气质,塑造完美人格。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小学老师,更应树立起学习书法的信心与决心,肩负起传承书法艺术的重任。书法教育的作用还体现在它能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观察力、模仿力、关注力、艺术鉴赏力。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艺术情操,提高自身教师技能,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书法这门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艺术。
2.领悟书法中的文化精髓涵。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基,纵观书法发展的历史,从殷商的甲骨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在发展变化。这种变化,是随着时代的要求发展变化的,体现出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它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绘画大师毕加索说:如果我生为中国人,我会做书法家,而不是画家。要继承和弘扬这门古老的艺术,就必须重视书法教育。教师的示范可以形成对学生感官的直接刺激,教师的一手好字会让学生对老师更加尊重,从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工工整整的书写汉字,久而久之,学生耳濡目染、模仿教师写字,可以进一步感受中国汉字的美,从而提升对写字的兴趣。写字不仅要把字写工整,更要符合汉字的结构要求及审美要求,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各个比划的不同特点、各个偏旁部首的书写方法不同,汉字的不同结构要求、同类汉字的书写共同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的解决问题,养成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以达到学生的有效自学。写字本身就是相对枯燥的,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到无聊,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体会写字的乐趣。书法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荟萃了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不仅因其独特的雄浑之美使迁客骚人为之醉心,也因其秀逸之美而深受文人墨客的青睐。书法艺术中包涵的“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是消除现代文明造成的心理失衡,建设“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用和暖之风,徐徐入怀,沁人心脾,用《兰亭》之飘逸脱俗之美体验“无形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
四、为基础教育输送书法教育师资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在2011年8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以及2013年春季开始执行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培養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书法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教育督导部门要把书法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的专项内容。
1.小学书法教学师资匮乏导致的尴尬局面。书法家苏士澍说: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中国人的根在汉字里,如果青少年不懂得、不热爱汉字,中国的未来令人担忧。但自《意见》出台以来,书法进课堂却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北京市西城区福绥境小学刘老师称,虽然学校每周都有书法课,但学校没有专职书法教师。山东省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一位老师称,学校对教师硬笔书法水平有要求,学生中也有书法兴趣小组,但没有专职书法教师……有的学校在全校范围挑选写字略好的老师勉强凑齐书法教学师资,但这些老师大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对书法的书写技巧、书法作品的鉴赏、书法的理论和发展史并不太了解,也基本是在本专业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兼任书法教学。因此,这样的书法课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可能由于教师缺乏书法的专业知识而对学生产生误导。当然,在这种局面之下,中小学的书法教学也难以建构学科体系。
2.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良莠不齐,职前教育迫在眉睫。一些地区的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并积极开展对中小学教师的书法培训,但由于培训较短,以及教师书法基础的参差不齐等诸多原因,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从长远来看,缓解书法教师匮乏状况,突破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制约瓶颈,师范类高校应承担起培养人才的责任,让书法课尽快成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须掌握的技能。
“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让我们的汉字艺术走进课堂教学,使《纲要》发挥最大的实际作用,这些问题日益成为致力于中华文化教育与传承的师范院校师生共同热议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高校师范专业开设书法必修课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重视,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加他们在就业时的竞争力,为基础教育提供可利用的书法教育教学师资。
参考文献:
[1]欧阳中石.书写与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2.
[2]王岳川.书法与文化精神[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