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平
2015年,中国经济的一大热词是“供给侧”。
在商业世界,我们观察到,很多貌似强大的供给方,其固有商业模式的红利已然走到尽头,若不变革甚至存在倾覆风险。
一位参评的东方航空高管分享说,东航年旅客运输量约在8000万人次,从单一人次飞行中获取的利润只有20元,如此微薄的收益,在航油价格波动、航线激烈竞争等运营风险前,可能一夕间荡然无存。
这家全球第七大航空公司,开始放下身段,努力创新各种精细化服务,比如,经济舱实行付费选座(据说每月已有数百万收入),专车可到停机坪接客,提供从出行到住宿的一站式服务,甚至还在考虑,东航的官网能不能卖国航的机票?
中信银行的一位高管,在论坛时坦言银行正滑向弱势群体,过去20多年,存款每个月都是自然往上涨,现在大量互联网金融创新分流了资金,储户的钱不见了,“与其等着被别人革命一把,不如自己去寻求一种发展”。中信银行的支付服务,甚至打起了路边卖红薯小贩的主意,比如小贩没有POS机来“刷卡”,他们就研发了一款产品,两家银行的APP同时打开就可以转账,10年前,银行会屑于做这种小事?
身处媒体行业,我们尤其能感受到创新力量的冲击。平媒曾具有话语权和营销通路的双重强势,然而移动互联网兴起后,过往商业模式被冲击得体无完肤,不得不开启新的探路。航空、银行、媒体,都存在严格的进入管制,但是,在技术和竞争的驱动下,任何政策都保证不了一种商业模式可万古长青。只要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大势不变,创新会从哪怕最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来。颠覆你,或许与你无关。
2015年,中国GDP增速跌破7%,创出25年新低,很多人说经济下行、日子难过,但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人均GDP已达8000美金,进入到中高收入国家序列。而2007年,当《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启动中国最佳商业模式评选时,人均GDP不过才3000美元。经济总量一直在增长,升级换代的需求也始终存在,如果成长慢了,或许更应检讨我们供给侧改革的动作是否太慢,是否总一厢情愿以为客户会亘古不变?
所幸,总有一批先行者敏感于一线的变化,他们重新整合资源要素,尝试用一种新方式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包括这期特刊辑录的17家公司。其中,大多是新兴企业,它们的探索不会一路坦途,但是这些商业模式的新探索在提醒我们,客户的需求一直在变,供给方不进则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