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永航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0)
豫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邢永航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豫西地区被世界粮农组织、农业部确定为苹果优势产业带和最佳适生区。豫西苹果生产基地通过了GAP认证,并先后通过加拿大、智利和美国官方注册认证,为河南省苹果出口国际高端市场打开了通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较高。基于此,分析当前豫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促进豫西苹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苹果;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建议;豫西地区
1.1面积与品种
2015年,豫西现有苹果面积约11.67万hm2、产量19 亿kg,分别占果树总面积、总产量的62%、80%。苹果品种丰富,早熟苹果主要有夏丽、藤牧1号等品种,中熟苹果主要有嘎啦、美国8号、华冠、新红星和金冠等品种;晚熟苹果主要有富士、秦冠等品种。2014年,豫西以苹果为主的果品产值达60多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人均水果收入2 800多元,继续位居果、牧、菜、菌与烟等特色农业产值之首。豫西地区被世界粮农组织、农业部确定为苹果优势产业带和最佳适生区。
1.2基地与品牌
目前,豫西已建成3.40万hm2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200.00 hm2绿色苹果基地,133.33 hm2有机苹果基地;建成了7.53万hm2苹果出口基地,占8.53万hm2水果出口基地的88%,灵宝市、陕县成为国家级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特别是2013年以来,灵宝市、陕县共有400.00 hm2苹果生产基地通过了GAP认证,并先后通过加拿大、智利和美国官方注册认证,为河南省苹果出口国际高端市场打开了通道。建成高山精品果基地1.50 万hm2,塬区优质果基地5.00万hm2,川区鲜食与加工兼用果基地3.60万hm2。创建、注册苹果品牌30余个,“灵宝苹果”、“寺河山”牌苹果、“二仙坡”牌苹果等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影响。灵宝苹果成为全国唯一的苹果原产地保护品牌,并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品牌价值达到46.22亿元,名列全国县级水果品牌价值第一位。
1.3推广技术
近年来,以果品“三管一做”(即:管成精品果,向每个果子要效益;管成精品树,向每棵果树要效益;管成精品园,向每片果园要效益;做大果品产业,向整个果品产业要效益)为抓手,强化“果、树、园”管理,大力推广了苹果矮密栽培、品种改良、果园生(覆)草、配方施肥、肥水一体化、高光效树形、壁蜂授粉、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无公害病虫防治、SOD功能苹果生产、组培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技术,90%以上的苹果园实现了良种化栽培,80%以上的苹果园实现了高光效管理。2015年,苹果套袋数量达到80亿只(其中套纸袋37亿只),套袋苹果产量占苹果总产量的80%以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优质苹果生产,优质果率由2010年的50%提高到目前的65%以上。
1.4服务体系
围绕苹果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初步形成了技术推广、农资供应、贮藏保鲜、市场营销、信息网络与质量检测等六大服务体系,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一是建成了以“黄河农网”和“优质果品信息网”为核心的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水果产供销的全程信息服务。二是建成三门峡优质农产品(苹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并率先获得河南省双认证,形成市有检测中心、县有监控中心、乡有监控站、村有监控员的苹果质量安全监控检测体系。三是建成年交易量万吨以上水果市场21个,形成以灵宝苹果批发市场为中心,以209和310国道苹果销售长廊为纽带,以苹果主产乡(镇)市场为骨干,以苹果大村村头市场和2万名苹果经纪人为基础的市场网络;在全国100多个城市设立苹果直销门店300多个。四是建成苹果机械冷藏库150余座、贮藏能力达到20万t,初步实现了季产年销、周年上市。五是建成了农资供应体系和技术推广体系,确保了农药、肥料、果袋、包装等生产资料及时、优质、优价供应到果农手中,确保了苹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六是建成生产服务型、流通合作型、信息共享型苹果专业合作社100多个,带动果园面积0.87万hm2,涉及20余个乡(镇)100余个村,带动会员(社员)3.5万人,果农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苹果产业服务体系进程。
1.5果业企业
豫西现有国家、省、市重点龙头企业14家,其中景源果汁跻身于国家级龙头企业,鑫源果业、缘份果业、百佳工贸、远村食品为省级龙头企业。水果制品综合生产能力接近60万t,苹果浓缩汁生产能力40万t,成为全国重要的苹果浓缩汁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二仙坡果业、寺河山等为龙头的精品果生产(基地)企业集群;以金秋果业、永辉果业为龙头的鲜果销售、出口企业集群。这些龙头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连万家、建基地、拓市场,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苹果产业作为豫西第一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已成为当地最大、最稳定的富民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与现代苹果产业发展要求及先进果区相比,仍然面临新的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整体生产水平不高,精品果相对偏少
2.1.1果园基础设施薄弱。豫西苹果产区每年遭受冻害、霜害、雹灾、旱灾等自然灾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果园防雹减灾、减轻晚霜冻害等设施几乎没有。豫西能够灌溉的苹果园面积1.87万hm2,占苹果总面积的16%;同时,道路、水利、电力等硬件建设相对落后,机械化果园管理水平较低,与现代果业管理要求相差甚远。
2.1.2苗木质量没有保证。作为一个果业大区,每年都要发展一定数量的果园,但全市标准高、规模大、管理规范的育苗基地很少,每年都需要从外地采购,造成苗木质量参差不齐。
2.1.3矮密苹果园所占比例少。苹果矮密栽培具有早果丰产、产量高、质量好、便于机械化操作等优点。豫西现有矮密苹果园0.80万hm2,仅占苹果面积的7%,其中砧木为M26、M9、SH-6、T337果园面积分别为0.73万、0.03万、0.01万、0.009万hm2。
2.1.4老龄果园面积较大。25 a以上的苹果园有2.21万hm2、年产量3.9亿kg,分别占豫西苹果面积、产量的19%、21%。这些果园品种落后、树体老化、抗性变差、病害严重且优质果率低,急需更新再建。
2.2品种结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
2.2.1早中晚熟苹果面积不尽合理。目前,早中熟苹果面积偏小、产量低,8—9月的市场供不应求。而晚熟苹果面积偏大,主栽品种单一,成熟期、上市又相对集中,造成销售压力大,价格不高。
2.2.2鲜食与适合加工品种的比例不协调。豫西果品加工企业年生产浓缩果汁能力40.0万t,2014年生产浓缩汁3.4万t,加工消耗原料果近22.0万t,而豫西主栽品种基本上都是鲜食品种,适合加工的苹果品种很少,不能满足企业加工需要。
2.3经营主体小,组织化程度低
豫西水果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绝大多数果农还是以户为经营单位,由于主体规模小、产品数量少、资金不足、信息不灵,导致统一生产管理难度大,不能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流通主体,实现与市场有效接轨。
2.4产业化程度低,产销连接不紧密
一是没有形成多层次开发、多层次增值的完整产业链。苹果采后分级处理能力差,机械冷藏库规模小,境内苹果市场规模小、功能不全,目标市场窗口少、影响小。二是具有带动力和影响力的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辐射面不广。三是产业链条中市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户产销连接不够,没有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难以形成有规模的稳定市场和有信誉、长期合作的稳定客户。
2.5管理力量薄弱,技术人才匮乏
一是管理力量薄弱。随着果品产业的发展壮大,作为承担果品生产管理、技术服务等行政职能机构十分薄弱,果业机构均为设在职能部门的二级机构,造成专职工作人员少或无人管、技术推广难、果园效益差、果农增收慢的被动局面。二是技术人员匮乏。近10多年来,豫西果业管理部门人员基本无增加,技术人员存在严重的脱档断代问题。三是果农年龄结构老化。随着城镇化建设,农村中的青壮年多外出打工,从事苹果生产的多是老、弱、病、残和妇,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术慢,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6财政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持续发展动力
虽然苹果产业是豫西农业中的支柱产业,但在河南省的农业产业布局中位置不凸显,在国家水果产业发展项目中获得支持有限,苹果产业发展只能靠地方财政予以支持。与邻近的山西、陕西省相比,市县两级财政用于苹果产业发展的资金差距还很大。
2.7名牌效应没有充分挖掘,高端市场开拓不够
一是虽然豫西创建、注册苹果品牌达30余个,但真正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牌不多;二是苹果销售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两广两湖,而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市场占有率偏低;三是国内销售供给批发市场的多,超市直供的少,大型连锁超市供应的更少;四是出口数量少、档次低。2015年,豫西苹果鲜果出口4万t,仅占出口目标市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俄罗斯、非洲等中低端市场,欧美高端市场还没有实现有效突破。
做大做强苹果产业,是河南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内容,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农村民生,加快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3.1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苹果基地
3.1.1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质苹果基地。在苹果生产规模不断发展、扩大的同时,结合各地自然环境,按照“宜果则果、苹果优先”的原则,建设不同类型的优质苹果基地。特别在310国道沿线、黄河和洛河沿岸的川区,应建立鲜食与加工兼用苹果生产基地。
3.1.2加大早中熟苹果发展,优化品种结构。豫西早、中、晚熟苹果比例为0.44∶1.98∶7.58,根据目前市场需求情况,早、中、晚熟苹果适宜的比例应为0.5∶3.0∶6.5。因此,要大力宣传,规模发展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早中熟苹果品种,如美国八号、华冠、新红星、金冠等,使豫西地区早、中、晚熟苹果比例日趋合理。
3.1.3组装技术集成,探索科学的技术模式。一是果树良种繁育是现代化果园发展的基础。苗木是苹果业发展的首要环节。重点充分利用组培技术,快速培育适宜发展的矮化苹果苗木。二是大力开展苹果测土配方施肥,实行全覆盖。三是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充分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达到节本增效、安全生态、高效规范,制定技术操作规程,为豫西苹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3.1.4采取不同措施,更新改造老果园。综合考虑老果园短期和长期效益,设立老果园更新改造试点,并总结推广经验,有计划、分批次推进,建立常态化更新改造机制。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分类管理,对没有改造价值的老果园要更新再建;对有改造价值的老果园,要通过间伐、改形、高接换优、加强肥水管理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果园潜力,实现老果园优质高产高效。
3.2推进示范园区建设,引领苹果产业健康发展
3.2.1加快推进现代苹果示范园区建设。以国家标准果园为样板,按照生产标准化、处理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具体要求,遵循“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分步实施”的原则,集约项目、集约资源、集成技术,立足高标准建园、现代化装备、高水平管理,在豫西地区建成一批现代苹果示范园区,使其成为区域苹果发展的典范和标杆,带动豫西地区果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3.2.2建设高标准出口示范基地。农业、园艺、检验检疫和出口企业等部门通过紧密配合、分工协作,以国家级标准果园为基础,以出口美国、加拿大、欧盟等高端市场为目标,按照其准入标准,完善技术管理措施,并通过注册认证,推动豫西果品出口创汇上水平、上台阶。
3.2.3建设现代矮砧苹果示范基地。紧盯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前沿领域,积极引进苹果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经济能人等主体,通过租赁、承包、入股等方式,流转整合土地资源,大力发展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新模式,建设矮密化、标准高、规模化的现代苹果示范基地。
3.2.4加快现代休闲观光果园建设。充分发挥豫西苹果产业的品牌优势,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栽培管理模式,建立灵宝市高山果业、信达果业、陕县二仙坡果业、金秋黄梨基地以及卢氏县文峪乡樱桃沟等一批现代休闲观光水果基地。
3.3培育优势品牌,提高辐射能力
3.3.1推进苹果品牌整合。引导培育三门峡的“拳头”品牌,提高三门峡苹果品牌的影响力和辐射力。鼓励龙头企业开展联合、加盟、创建知名品牌,统一打造精品品牌。着力扶持、培育两三个精品品牌,特别是“灵宝苹果”“寺河山”“二仙坡”等品牌,按照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统一的产品外观包装设计,发挥品牌集团优势,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品牌龙头。
3.3.2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积极组织企业、果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经纪人等参加各类会展和经贸活动,扩大品牌的影响。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和永久性宣传栏等多种媒体,进行推介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组织当地企业外出开展贸易考察,邀请外地果商前来考察,鼓励企业在北京、上海等国际化大都市设立直销窗口,提高品牌市场占有率。
3.3.3加大品牌保护力度。切实增强品牌保护意识,加强生产标准监管,规范竞争行为,维护品牌的知识产权和市场形象。完善品牌协调机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维护品牌经营单位的合法权益,为品牌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4加强宣传推介,加快市场开拓
3.4.1大力开展果品推介活动。通过政府牵线搭桥、果品企业唱戏,让广大果农受益。通过强有力的推介,使豫西苹果尽快打入国内外各大水果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等,让其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市场地位和份额,从而拉动豫西地区苹果产业的大发展。
3.4.2充分发挥产地市场功能。重点支持灵宝鹤立果蔬冷链物流中心、灵宝阳店苹果批发市场等果蔬批发市场,以及陕县西张村苹果批发市场等乡村批发市场建设,推行订单交易、物流配送等现代化交易手段。建立健全苹果交易、流通、价格信息发布等机制,通过农业部农产品信息平台,把三门峡市苹果市场融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地价格和市场价格有效对接,提升产业效益。
3.4.3努力创新销售模式。在抓好产地果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等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窗口直销等营销方式。创新电商销售模式,扩大网上销售渠道,有效地促进全市果品销售。
3.4.4强力推进出口创汇。充分发挥三门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三门峡海关的支持、引导作用,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积极培育更多的苹果出口企业和出口品种,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三门峡市苹果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5推进产业化进程,提升产业效益
3.5.1大力培育苹果龙头企业。培育和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缘份果业、二仙坡绿色果业公司、鸿丰果蔬有限公司等出口创汇型果品龙头企业,使之成为豫西果业发展的排头兵,带动豫西苹果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3.5.2大力开展精深产品加工。引导和扶持果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开发苹果精深产品加工。一是不断加大技改提升,引进精深加工生产流水线,加快装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二是不断完善标准体系,严格按照HACCP、ISO等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确定关键控点标准,确保精深产品加工质量;三是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着力创新科技产品含量,研究开发果糖、果胶、果酚等系列新产品,实现由粗放果品加工到精深果品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的换代升级。
3.5.3大力发展包装和冷链物流。推广现代苹果包装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完善包装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强苹果采后分级包装、冷链技术升级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果品采后包装冷链物流信息化。注重扶持灵宝市凯乐包装、陕县三鑫果袋、三门峡蓝雪包装等果品包装企业,形成以陕县西站、灵宝尹庄等为中心的苹果包装市场;注重扶持鹤立果蔬、二仙坡果业等苹果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配送市场。
3.6完善保障机制,促进持续发展
3.6.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苹果产业的组织领导,要把苹果产业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以民为本的长效工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二要建立考评制度。要把苹果产业发展的年度任务纳入到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考评,严格奖惩。三要健全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管理机构—果业管理局,重点乡(镇)设立果业管理站,负责包括生产、技术、加工、销售等整个苹果产业发展的管理与服务;同时,各级果业管理部门要理顺关系、配足人员、配足经费,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
3.6.2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一要设立财政专项资金。尽快制定出台支持苹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按照苹果总产值2‰的比例建立苹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矮化密植高效苹果基地建设、苹果苗木基地建设、果园间伐改形、老龄果园更新再建以及市场开拓等工作。二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根据国家苹果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方向,建立项目储备库,积极申报、争取国家和省有关苹果产业项目。三要利用社会资金。依照“林权证”管理办法,鼓励社会资金开发“四荒”,投建、扩建苹果生产基地,扩大苹果生产规模。
3.6.3强化服务支撑机制。一要充分发挥由河南高山果业集团牵头成立的《河南省苹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作用,整合省内外苹果产业科技资源,开展技术合作,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加快苹果科技创新步伐;二要积极引进各类高素质的苹果专业人才,挖掘、培养一批乡土技术人才、科研人才,不断提升苹果产业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三要支持创立各级苹果生产、流通、加工行业协会,指导、协调行业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市场价格、品牌商标等问题,抵御市场风险,避免企业间无序竞争,帮助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6.4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合理规划豫西苹果质量安全生产示范区,巩固完善苹果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加大质量安全检测基础设施和监测检验体系建设力度,提升检测能力;高度重视病虫测报和无公害防治,建立苹果生产记录、质量安全责任制度和经营档案等;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探索建立豫西苹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力保苹果质量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16)0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