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华
(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庄河 116400)
辽宁省农业入侵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治分析
杨爱华
(庄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辽宁 庄河 116400)
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辽宁省农业入侵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类,指出主要的集中入侵生物的危害和防治防范,通过总结本身的防疫经验,提出一些阻截有害生物入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有利于提高植物检疫公共管理和阻截能力。
有害生物种类;阻截方法;辽宁省
辽宁省是我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具有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差异大、农作物种类全等特点,同时又处于沿海地区。这些因素都使得其成为生物入侵的首发地,该地已经发现入侵的生物高达30多种,严重影响到辽宁省的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据相关资料的统计,从20世纪70年代,已经确定入侵的外来有害生物已经高达17多种。有害昆虫的种类为7种,而真菌、细菌、杂草等也有2种。这些外来有害生物严重影响了辽宁省的农业产量和生态安全。其中,以美国白蛾、稻水象甲、苹果棉蚜等对农业的生产影响最大,严重威胁到辽宁省的生态安全。
2.1 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首先发现是在1979年丹东市郊九连城公社窑沟大队的果园里。美国白蛾属于杂食性物种,90多种植物都是其攻击的对象,因此其属于典型的多食性害虫,造成的危害也最大。美国白蛾对寄主的要求低,因此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将该地作为新区,然后开始侵害植物,一旦定居新区,便会形成巨大的规模。防治该种害虫需要专业扑灭队与群众共同努力,要将药剂均匀地浸入网幕,然后大面积铺置,二者相结合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害虫的密度,从而逐渐消灭此种害虫。
2.2 稻水象甲
东港市前阳镇在1991年7月首次发现稻水象甲这种外来入侵害虫。由于此种害虫的危害对象有84种植物,因此其寄主非常广泛,加大了对其扑灭的难度。稻水象甲主要的侵害对象是水稻和莎草科杂草,因此对辽宁省的大米产量有很大的影响。辽宁省提出“检疫封锁扑灭零星发生区、统防统治普遍发生区、阻截监测未发生区”的防治策略,加大对水稻象甲防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向群众普及防治方法,进而提高对该种害虫的防治效果。
2.3 葡萄根瘤蚜
大连市在1956年首次发现此种害虫。葡萄根瘤蚜属于单食性生物,主要以葡萄属植物作为食物。针对这一特性,辽宁省采用的方式是一旦发现有根瘤蚜的植株立刻进行销毁,严禁农民在有根瘤蚜的果园进行嫁接,从源头上解决此种虫害。
2.4 苹果棉蚜
此种虫害1929年在大连市首次被发现,1989年在营口市盖州县又一次出现。苹果棉蚜主要以苹果树为食物,主要是啃食果树的树干和根部。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降低果实的质量和数量。因此,辽宁省严格控制苗木的调运工作,严禁在有苹果棉蚜的地区引进果树,同时加大对植物的灭虫处理,检疫部门加大对植物的检疫工作。
从近年来辽宁省农业检疫性生物入侵情况来看,沿江、沿海及沿边地区是生物入侵首先发生的地区。因此,为了更加有效地防止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2008年辽宁省就建设了大型的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主要包括东部沿江地区阻截带、沿黄渤海地区阻截带和辽西北沿省界阻截带3条,以对抗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同时,将建立1个省级重大疫情阻截检测中心和若干个市、县、乡等疫情监测中心,实现省市、乡镇的联动机制。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疫情时,调动全省专业应急扑灭团队,提高工作效率。辽宁省构建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实现重大疫情阻截和重大病虫防治相结合;以阻截外部重大疫情入侵为主,同时实现阻截外部重大疫情入侵和降低省内已发生的疫情进一步扩散;将沿海地区、沿江地区与内陆地区防控相结合,实现全面的布控,降低疫情发生的概率[1]。
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同时很多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处理好生物入侵问题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任务,需要政府部门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掌握有效的处理手段,为保护群众的利益作出贡献。
[1]蔡明.辽宁地区主要农业入侵检疫性有害生物概述[J].中国植保导刊,2012(4):52-54.
S412
B
1674-7909(2016)33-87-1
杨爱华(1983-),女,本科,初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