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晶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的反思与新阵地的开辟
王晶
(闽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进行了历史回顾;其次,针对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传播的范围、规模以及其传播过程中主客体的不和谐性、传播对象的局限性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高等教育向高中教育扩展,以便开辟其发展新阵地的思路。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高校;阵地
自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众化传播的主要思想理论阵地,承担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众化传播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与发展的主要阵地高校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与局限。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传播中存在范围、规模,传播过程中主客体的不和谐性及传播对象的局限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阵地,不仅可以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范围,而且可以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形势、新面貌。
1.1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的初步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成为中国的执政党,但是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作为执政党,它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方向,又要使广大人民群众坚定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因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其建国初期的首要任务,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抢占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发展需要一定的平台,需要规模化的传播,因此新中国刚刚成立,高校便开始以公共课的形式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48使高校成为建国初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的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的初步探索时期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讲解,并将其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结合进行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紧密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初步通过高校来实现其传播和发展。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阵地迅速而有效地打击了封建残余在思想领域的淤毒,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并发展。
1.2社会主义改造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的曲折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一个变革和转折时期,即如何让国家顺利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以社会主义教育为中心内容,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2]但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及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呈现出严重的教条主义偏差,在高校的传播也被赋予了阶级斗争的色彩,尤其是文革期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陷入了混沌之中。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都是以学习毛泽东著作为主,目的在于向学生灌输阶级斗争思想。这严重脱离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而急于求成的目标成为了空洞的口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陷入了曲折发展当中。
1.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的新发展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重新唤醒了沉睡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崭新的实践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丰饶的沃土。[3]37高校文科教育座谈会于1978年6月在武汉召开,会议认为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明确标准,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拨乱反正,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工作。1980年7月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出: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科学理论体系,并掌握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人民服务。因此高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共党史三门课程。文科专业新添加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两门课程。此外还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至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并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的恢复和重建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和发展的主要阵地必须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因此高校先后经历了“85方案”改革阶段、“98方案”改革阶段和“05方案”改革阶段,从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的传播与新发展。
2.1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范围、规模的局限
建国以来,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传播平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建校规模在不断扩大,且不断进行校际之间的合并。但对于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目标来说,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范围、规模上还应该不断扩大。从统计角度看,高校的规模虽然比普通高中大,但在地区范围分布密度上却不及普通高中。从录取率方面看,较之普通高中来说高校也低了许多。因此无论是在地区分布规模上,还是在教育客体的数量上高校都需要不断加强,这些局限因素都会影响马克思主义实现广泛传播,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应从高校转入高中教育阶段,以弥补其在传播范围和传播对象的不足,从而更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性教育,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向新阵地深入提供扎实的根基,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传播。
2.2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不和谐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一样,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互相作用的过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的首要推动者,教师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开展的,这使得传播主体认为不用像高中教育那样进行专业性的学习,往往只是介绍思路,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并通过单向理论灌输的方式授课,致使授课进度比较快,导致学生失去积极性,出现了学生不认真听课、不做笔记、应付考试等现象。这不仅忽视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没有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使学生难以真正信仰、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造成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不和谐,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系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让大学生认真学习并全面理解,才能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念、方法。[4]与之相比,普通高中阶段的教学过程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因为在高中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听课与教学质量都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强调面向大众的基础性教育。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能够系统全面地分析讲解课程,学生也能通过记笔记、完成课后练习等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主客体的互相作用能够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础性的教学任务,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向新阵地深入提供现实基础契机。
2.3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对象的反思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和发展的主要阵地,高校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传播的重要任务。“每个青年必须懂得:只有受了现代教育,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受这种教育,共产主义仍然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5]287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类特殊群体——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传播对象和接受者,其三观基本形成,且正处于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在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是符合新时期对人才培育要求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入,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导致了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复杂,因此很多大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只不过是应付学校的学习要求,而在面对就业现实问题时,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和所从事的职业没有联系,生活和工作用之甚少,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了排斥心理,所以调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已成为重要任务。与之相比,高中阶段的教育更容易深入学生的思想领域。高中生虽然正值青春叛逆时期,但没有面对就业困难的压力,再加上高中教育模式的特点,使高中生更易于接受思想的教育,从而避免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敷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转向新阵地的理论契机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规模化、大众化的传播,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前沿阵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高校扩展到高中教育,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阵地提供了契机。众所周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能够使我国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迈入高中,大大缩减了辍学率,这必然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学历水平,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提供一个更大的传播、发展平台。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最大的助力就是推进学杂费的减免,这种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免除学杂费的举措,能进一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面覆盖的计划。这也更加坚定地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对象的数量,稳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进入高中教育的平台。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教育目标的制定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阵地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政策保障,巩固了新阵地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分担了重任,在这个契机下,我们应该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形势、新面貌。
3.2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转向新阵地的现实契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6]100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阵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和发展的主阵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传播范围、规模的局限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环境与对象的缺失,缺乏普及性。而高中阶段教育作为面向大众的基础性教育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传播和发展有其优势性,其传播范围、规模的广度和受教育者的初级性,都促使高中阶段教育可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阵地开辟的对象。面对这一现实契机,面对当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阵地的新面貌、新态势,我们需要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验与思想中汲取养分,展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阵地的开辟,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创造性变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断打破常规,逐步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新局面。
3.3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阵地的现实意义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党和国家奋斗的宏伟目标,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而培育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当前的主要任务。虽然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传播和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培育了大量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应在高中教育阶段开辟新阵地。从现实意义上说,这无疑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添了新的血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添瓦。从基础层面展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大众化传播,使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高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定社会主义的道路信仰,更好更快地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因此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阵地的开辟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从思想领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和发展的领域,才能最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3.4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新阵地开辟的长远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当前阶段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不牢,影响了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大力加强高中教育阶段国学教育的内容已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新倾向。这一创新为马克思主义与优秀国学相结合提供了契合点。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予批判总结,这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任务。[7]533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序言中指出:“周虽旧邦,其命维新。”[8]1这些都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高校扩展到高中教育阵地正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提供了契机。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青少年传统文化修身养性、人文素养,同时也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青少年三观养成的指导作用,从而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强大的人才基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经得起历史和时代考验的。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应该昂首阔步,从高校迈向高中阶段教育,不断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传播和发展的领域,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1]冯刚.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刘甜田.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2(1).
[3]胡子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杨春燕.十六大以来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5]列宁.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自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张亘稼)
Reflection of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Field and Development of New Field
WANGJing
(ResearchMajorofMarxismSinicization,MinnanNormalUniversity,Zhangzhou,Fujian, 363000,China)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review for the educational field of Marxist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bout the communication of Marxist theory, such as the range and the scale in the university communication, the disharmony of subject and object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the limitation of communication target and so on.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Marxist theory education should extend from university education to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so as to set up new development field.
Marxism;theory education;universities;field
2016-03-13
王晶,女,吉林梅河口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福建省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资金资助项目。
A811
A
1008-5645(2016)03-007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