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爱萍(阜平县农业局,河北 阜平 073200)
玉米常见病害与防治对策
蔡爱萍
(阜平县农业局,河北阜平073200)
玉米种植的第二大国就是中国,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业发展,也是增强国民经济的重要法宝,而病害问题严重制约着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基于此,对玉米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病害种类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综合治理对策,以实现玉米高产优质的目标。
玉米;病害;综合治理对策
玉米是我国盛产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增产对于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由于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病害,导致玉米产量减少,所以需要不断了解玉米在培植过程中出现的新生病虫害种类及其发展规律,才可以控制病虫害发生,从而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使玉米的产量稳步增加。
1.1玉米小斑病
1.1.1发病症状。玉米小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发病时在叶茎等部位出现不规则的灰褐色或黄褐色斑块,在高温、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片出现坏死小点,多发于连作田。
1.1.2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力较强的品种,适时早播,深翻轮作,以减少土壤内的菌量;出现该病时要及时打掉病叶,做好清理工作;玉米生长期要加强水肥管理,从而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该病的发病期可以选用40%克瘟散乳剂500~1 000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9 d再次喷药防治,连防两三次。
1.2玉米青枯病
1.2.1发病症状。玉米青枯病是土传病害,种植密度过大,氮肥施用过多都会引发此病,且常发生在玉米的生长后期。玉米感染该病后,在玉米灌浆末期常表现为叶片呈青灰色水烫状;果穗下垂,易脱粒且无光泽;茎基部初为水浸状,渐为褐色,失水干缩,用手握会感觉到中部空软,易倒伏。
1.2.2防治方法。选择抗病力较强的品种,合理间作或轮作,栽培过程中注意排水;发生此病时可用盖克、金雷多米尔或者康正雷1 000倍液灌根。
1.3丝黑穗病
1.3.1发病症状。玉米丝黑穗病病菌称黍轴黑粉菌,属真菌界担子菌门。病菌在苗期入侵,症状主要表现在抽雄后,染病植株矮小,上细下粗,果实短,植株顶部没有花丝抽出;开花时发病的植株无花穗,或畸形变为叶状物[1]。
1.3.2防治方法。选用高产、优质、抗病品种,实行合理轮作;深翻土壤可减少菌源,及时拔除病株,做深埋或烧毁处理;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可有效防止在苗期病菌的侵入,可选用12.5%速保利0.4 kg兑水两三倍拌种100 kg。
2.1选育和推广抗耐的品种
首先,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栽培条件、病害种类与自然气候条件正确地挑选品种;其次,加快品种的更换,必须重视品种抵抗性的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病菌在生理环节上的变化动态;最后,需要科学地挑选种子,保持品种抵抗病毒的稳定性[2]。
2.2科学合理地实施化学防治
及时正确的化学防治是最能有效控制玉米病害发生的关键措施。首先,大力推广种子包衣药剂拌种技术,该技术对于种传和土传病害以及苗期病害均有显著的效果,而且用药少、成本低、易操作,经济又实惠[3]。其次,在病害发生初期及时施用高效、低毒防治药剂,可以有效地将病害控制在萌芽状态,避免对玉米后期生长造成危害。田间防治适用于玉米心叶尾端,此区域幼虫常常侵入春玉米的心叶吸食汁液,这种情况下施用化学药品可以最大限度地消灭幼虫,阻止其继续繁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粮食的需求量的不断加大,采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必须从生态系统全方位角度出发,将单一病害防治体系向综合管理方向转变,将保护玉米为主导向农田生态系统方向转变,走生态系统调控和自然控制因素为主体的综合防治之路,充分协调发挥各项关键技术,实质性地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造福世界。
[1]陈凤芝.玉米苗期病害的种类、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0(20):46.
[2]薛玉梅.玉米主要病害的鉴别[J].安徽农业科学,2006(10):2127.
[3]陈春霞,苏俊.黑龙江省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因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1(6):38-39.
S435.12
B
1674-7909(2016)1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