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兰别克·热合曼都拉(新疆喀拉通克矿业责任有限公司 富蕴 836107)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技术应用
叶尔兰别克·热合曼都拉
(新疆喀拉通克矿业责任有限公司 富蕴 83610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矿山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地实现革新和突破,GPS-RTK技术就是矿山测量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并在多种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本文以RTK技术及其工作原理的阐述为着眼点,分析探讨了该技术在测量领域应用的优点,以及其在矿山测量中的技术要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希望对今后的测量工作,特别是矿山测量工作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RTK技术矿山测量中继站
DOI∶10.16206/j.cnki.65-1136/tg.2016.01.003
从静态、快速静态测量到DGPS动态差分技术和载波相位差分实时动态测量技术(因其英文为Real-Time-Kinematic,固以下简称RTK技术),GPS等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促进了测量技术(尤其是矿山测量技术)的变革和突破。RTK技术在测量领域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野外测量所受到的传统光学仪器要求的通视限制,可以测量的基线距离也较以前增长,并且测量速度快、准确度高,在矿山测量领域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应用。
RTK技术是一种GP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测量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将GPS技术与数传技术相结合,实时实地进行测算和数据处理,并在一两秒内得出高度精确的位置信息。
在所有的测量中都会设有基准站和流动站,应用RTK技术时要先在基准站和流动站上分别放置一台接收机,这样不同站的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到同一台GPS卫星的发射信号,然后经过各自系统的处理得出不同的信息。基准站将得出的信息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差分改正值。该差分值通过无线电或GPRS网络实时传递给流动站,与此同时,流动站还接收来自GPS的观测数值,然后利用自身系统测算处理所接收到的所有信息,从而将差分改正值进一步精确化,得到最终的位置信息值。而这整个定位过程仅仅需要几秒钟,可见RTK技术的效率之高。
2.1作业难度小、效率高
在信号覆盖范围内,用RTK技术测量一般的地形地势时,可以一次性完成任务,且仅需一人,也不需要搬站,不仅难度小,而且效率高,充分体现了RTK技术的优点。降低了测绘工作者的数量和劳动量,同时也节省了不少费用。
2.2定位准确、数据安全可靠
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和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4 km),RTK技术的测量精度和准确度能达到毫米级,例如平面精准度是10 mm+2×10-6m,高程精准度是20 mm+2×10-6m。只有这样高精准度的定位信息,才能提供安全可靠的数据,提高测量质量。
2.3打破作业中的多种条件限制
因为RTK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光学通视要求,采用电磁波通视,所以在气候、能见度等方面的要求也没有以往那样严格。此外,由于电磁波的实物穿透性极强,很容易克服由地形复杂、地物障碍造成的困难,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测量位置坐标,从而打破了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条件限制。
2.4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测绘功能强大
与传统测量技术相比,RTK技术多采用流动站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操纵,进而减少了人工误差。并且其测绘功能大,可以进行多种类多形式的测绘。这些特点保证了RTK作业的精准度和质量。
2.5操作简便,能高效处理数据
RTK技术在设站时进行了专业的设备设置,简单易操作,能很快地进行输入、存储、处理、转换和输出等一系列数据处理过程,并且可以快捷地与计算机和其它测量仪器间进行信息的交换,从而高效地处理测量数据。
3.1基准站的设置条件
在矿山测量中,要应用RTK技术,就要满足基准站的安置条件∶首先,基准站的位置必须选择在地势较高、电台信号覆盖面积广的地区;其次,基准站必须设立在条件优良、坐标精确的已知或未知点上;最后,在基准站为中心的200 m半径范围内,应当避开高压电、无线电和GPS信号反射源的干扰,以免出现多路径效应或导致数据链的丢失。
3.2流动站的配置要求
进行矿山测量时,对流动站的设置有以下要求∶(1)按操作要求连接好流动站各个附件设备。(2)根据工程项目确定工程名称。
(3)根据测区位置准确地输入当地已知坐标转换参数。
(4)在手簿中准确无误地输入所需要的放样坐标,以便在测量时进行快捷、准确的放样,节省作业时间。
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印度尼西亚塔里阿布铁矿的测量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矿区的管理、开采、监督、环境整治等工作都离不开矿山测绘,需要测量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塔里阿布铁矿由于地形地表情况复杂,测量难度大,然而自从采用了GPS-RTK测量技术,矿工们能高效快捷地测算出矿区所需的数据信息,促进了矿山各方面工作的运行,为矿区工作带来很多便利。
RTK在矿区工作中有很多超越传统的优势∶一是大大减少了人员投入。RTK测量因为自动化程度高,只需三、四人操作,减少了劳务费用,也降低了人为误差,提高了精准度和效率;二是基准站和流动站相互结合进行测量工作,无需布设其他测绘点,且基准站可以在有效半径内长期使用,无需迁站;三是可以用RTK技术可以配合全站其他仪器进行直接测量,提高测量速度和精准度;四是RTK技术能够现场提供所测量地理位置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准度,并且还能查看坐标的精度,促进测量工作的深入。由于这些优点,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被视为测绘好帮手,备受青睐。
5.1中继站技术解决信号问题
信号对于RTK技术来说相当重要,然而在实际测量中,因为高楼、林区、矿坑等实际情况的限制,RTK基准信号不能实现大面积的覆盖,导致出现一些测量盲区,给RTK实时测量带来阻碍。在有些矿区信号达到了全覆盖,但却很微弱,同样对测量工作形成影响。对于这种种的信号限制,专业人员经过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后,提出了一套有效的解决措施,即中继站技术,该技术通过增设一种网络物理接收设备,将RTK基准站的信号进行差分扩散,从而实现信号的全覆盖,有效解决测量盲区问题。
5.2分时段测量解决电离层干扰问题
研究发现,中午时分,由于受电离层的干扰,利用RTK技术测量时接受到的卫星数时多时少,有时由于不能接收到来自全5颗卫星的数据,导致初始化时间过长甚至是不能初始化,使测量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在上午11:00之前和下午3:30之后,电离层干扰减少,RTK的测量速度和精准度都有大幅提高。因此,为了减少电离层的干扰,应分时段进行测量,避开中午时分。
5.3测区控制点联测解决高程异常值问题
在山区、高原等高程起伏较大的测区,测量往往会出现不小误差,使得大地高程与海拔高程之间的相互转换工作变得相对困难,而且转换值的准确度也不高,出现异常值。这些异常值最终会导致整个测量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低下。为了很好的解决高程异常值的问题,各个测量点应与测区分布均匀的控制点联测,以获得精确的高程转换参数。
5.4选用好质量机型解决精准度和稳定性问题
不同质量和型号的RTK机所测出的数值的精确度和稳定性相差较大,再加上天气、卫星、数据链传输等状况的影响,这些差别会在无形中再次扩大。针对这种状况,在测量时要选用精度和稳定性都较好的高质量机型,另外,要在已布设好的控制点周围增设一些检核点,对RTK的测量结果及其质量进行检,以增强测量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不可否认,GPS-RTK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矿山测量形式,实现了人员投入少、电磁波通视、测量高效快捷、精准度高等工作目标,给测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同时它的作业也有赖于一定的卫星数、健全的中继站、稳健的数据链等其他技术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测量工作中要不断地完善GPS-RTK技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测量工作,尤其是完服务于有一定复杂度和难度的矿山测量工作。
参考文献
[1]乔永利.GPS-RTK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1(01).
[2]贾志忠.GPS在矿山测量中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1(03).收稿:201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