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 王自建 钟雅文 朱梁 钟朝晖 赵晓昆
410011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熊伟、王自建、朱梁、钟朝晖、赵晓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钟雅文)
·经验介绍·
一种简易高效的膀胱冲洗装置
熊伟王自建钟雅文朱梁钟朝晖赵晓昆
410011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熊伟、王自建、朱梁、钟朝晖、赵晓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钟雅文)
膀胱内出血常见于泌尿外科术后及泌尿系统损伤患者,对于此类患者,留置导尿管引流甚至行膀胱穿刺造瘘引流是必不可少的处理。然而,泌尿系统任何来源的出血积蓄于膀胱内,不久即可形成膀胱内血凝块,胶状的血凝块极易阻塞引流管道,造成引流不畅。对形成时间不长,尚未硬化的膀胱内血凝块,通常的做法是使用注射器连接导尿管出口,于患者床旁进行手工抽吸冲洗:将注射器直接对准导尿管的集尿袋接口进行快速、反复冲注与抽吸,此法往往能吸出不少阻塞导尿管的血凝块。但是,由于导尿管接口口径与注射器乳头口径不匹配,前者口径远大于后者,因此操作者须一只手握住二者连接处,将导尿管接口末端紧贴注射器顶部以保证两者对合严密,同时另一只手快速推拉注射器活塞进行抽吸。该过程费时费力,且接口处常滑脱错位,造成冲吸负压不足或者冲注时液体溅出,血凝块清除效率低,特别是当血块较大、硬度较高时效果更差,同时还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与恐慌。对于体积较大、硬度较高的顽固性血块,有文献报道使用负压抽吸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1]。
据文献我们了解到,不少学者曾进行过相似改进:王宁[2]使用集尿袋接头带5 cm管道,将注射器乳头与集尿袋管道直接对接抽吸;周浴等[3]使用注射器针头保护帽作为连接装置连接注射器与导尿管,研究者均发现其方法较使用注射器直接进行抽吸的效果更佳。
我们使用病房常备器材制作了一种导尿管-注射器连接装置,通过该装置,我们在导尿管与注射器之间获得了理想的非手持、无间隙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床旁手工膀胱冲洗的效率,同时减轻了医师的工作量与患者的痛苦。现介绍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装置制作方法
将一次性集尿袋(为湛江市事达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事达©STAR牌一次性使用引流袋)从距导尿管接口约5 cm处截断,取接头端备用;将静脉输液针从其连接注射器乳头部位末端截断,留取最粗段注射器乳头接口,使冲洗管道内径尽量大。将二者对接,后者可紧密套入前者管腔,构成严密结合体,借此可将注射器与导尿管进行无间隙连接(图1)。
图1连接装置材料与组装完成件(上左:输液针,软管末端膨大处为所需部分;上右:一次性集尿袋,接管始端为所需部分;下:连接装置与注射器拼接完毕)
二、实验方法
红薯淀粉50 g加水300 ml,煮沸,自然冷却后凝固为胶体状,黏稠度接近新鲜血凝块。取500 ml输液瓶洗净,加入10 ml上述胶体,瓶中加水300 ml,可见胶体沉于瓶底。将输液瓶橡胶盖戳小孔,插入22Fr三腔导尿管直达瓶底,注水15 ml 扩张导尿管球囊。小孔口径以使导尿管周围不漏水为宜。
分别采用4种不同连接方式对等量淀粉胶体进行抽吸:传统手持连接法为A组,集尿袋管道连接法[2]为B组,针头保护套连接法[3]为C组,我们构建的组合连接装置法为D组。比较各组除尽淀粉胶体所需冲洗次数及冲洗过程中的溅水量。
三、统计学方法
使用4种连接方法各进行3次抽吸,使用托盘收集抽吸过程中溅出的液体,记录瓶中胶体完全抽吸干净时所需抽吸次数及溅水总量,用t检验分别比较A组与D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本研究采用SPSS 17.0软件对统计量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B、C、D组的平均抽吸次数分别为82.6、57.3、101.0和26.0次,平均溅水量分别为42.8、11.0、58.2和1.3 ml(表1)。经t检验发现,A组与D组、B组与D组、C组与D组之间在平均抽吸次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5,P=0.001 6,P=0.000 1),在平均溅水量方面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P=0.008 2,P<0.000 1)。
讨论
泌尿系统出血是泌尿系统创伤及手术后的常见症状,若不能及时将淤血引流出体外,其可在短期内形成膀胱内血凝块引发梗阻,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急性尿潴留。梗阻所引起的膀胱内压急剧增高,一方面不利于膀胱手术术后愈合,另一方面也极易诱发膀胱痉挛,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剧烈痛苦与心理上的恐惧。对于膀胱造瘘患者,在引流通道阻塞的情况下,尿液可从造瘘管道周围溢出,腐蚀伤口并增大造瘘口及切口部位的感染几率。因此,通畅的膀胱引流是泌尿外科术后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血凝块阻塞引流通道是临床常见的泌尿外科术后急症,是几乎每一位泌尿外科医师都会遇到的情况,应对措施主要为床旁冲洗引流管道(如导尿管),在管道严重阻塞,无法再通的情况下,将不得不考虑为患者更换新管道,通常这将给患者到来巨大痛苦。
床旁冲洗的原理是利用密闭系统交替产生脉冲式的正压与负压,对阻塞管道的血凝块进行冲击,使其从管道上脱壁,使大块化小,从而能够从管道引流出体外。因此,能否保证冲洗系统的密闭性是影响床旁冲洗效果的最重要因素。
使用传统方法(A组)进行冲洗时,操作者须一只手使注射器乳头端与导尿管末端保持紧贴的同时固定住注射器针筒,另一只手将注射器筒芯进行快速抽拉。在冲吸完1筒液体后,操作者需将注射器内液体排出后,再次连接导尿管开始下次抽吸。整个过程费时费力,许多经验不足的医师难以很好掌握,常造成接口密闭性不佳,不仅导致负压不足,血凝块难以被疏通,而且手持接口处很容易溅水,弄湿床单衣物,甚至溅到医师体表造成体液污染。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发现,当使用集尿袋管道进行连接时(B组),虽然解决了集尿袋管道与导尿管无缝连接的问题,但是集尿袋管道与注射器乳头的管径却不匹配,冲洗时仍需用一只手使二者保持紧密贴合。我们在冲吸过程中感觉,该方法较传统方法无明显优势,仍存在负压不足以及液体溅漏的情况;当使用针头保护套进行连接时(C组),保护套呈纵断面呈梯形,口径最大处仍小于导尿管末端连接处口径,为了达到两者无缝接合,需将保护套完全伸入导尿管内。此外,保护套粗端口径与注射器乳头口径仍不一致,前者大于后者,且由于保护套与注射器均为质硬材料制成,要做到两者无缝贴合十分困难。实验中我们感觉操作十分费力,负压很难保证,液体溅漏也非常严重,甚至不及传统方法。
我们制作的新型组合连接装置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极佳的连接密闭性。一方面,集尿袋的接头端是特意为配合导尿管设计,两者连接做到完全无缝贴合;另一方面,输液针的注射器乳头接口为软质塑料,其纵断面呈楔形,最宽处口径大于集尿袋管道口径,因而其细端可紧密地插入集尿袋管道内并卡住形成理想的无缝对接,其粗短本身即为配合注射器乳头使用设计,因此,通过该装置可使整个抽吸系统达到极佳的密闭性,利于负压产生。同时,通过该装置进行的连接,其自身牢固,稳定性佳,抽吸过程中无需操作者另行固定,使操作者原本用于固定连接件的手得以解放,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双手抽吸操作,使抽吸更省力,效果更佳。从本研究的数据可见,使用我们制作的新型连接装置明显降低了清除等量胶体所需的冲吸次数及溅水量。
由于材料限制,我们使用红薯淀粉胶体模拟新鲜血凝块,与真实血凝块在质地上势必存在差异。
该装置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已在我们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显著减轻了医师的工作强度及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Goel A, Sengottayan VK, Dwivedi AK. Mechanical suction: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to remove large and tenacious clots from the urinary bladder[J]. Urology,2011,77(2):494-496.
[2]王宁. 介绍一种简单膀胱冲洗法[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8):1602.
[3]周浴,鲍隆梅,刘桂芳,等. 巧用注射器针头保护帽冲洗尿管[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8):9.
(本文编辑:熊钰芬)
通信作者:赵晓昆,E-mail:xiaokunzhao@126.com
doi:10.3870/j.issn.1674-4624.2016.01.018
(收稿日期:2015-12-08)